一种减震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359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减震鞋垫,该鞋垫包括鞋垫主体、底垫和缓冲层。缓冲层包括层垫、囊泡以及连通管,层垫上设有若干囊泡,囊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囊泡和连通管内填充有液体。当缓冲层组装至底垫上时,囊泡置入底垫的连接孔内,底垫置入鞋垫主体底面的安装槽内,缓冲层设于底垫与鞋垫主体之间。在使用时,将鞋垫置入鞋内,人们行走过程中,脚部的前、后脚掌会依次施加压力到鞋垫主体上,此时压力会依次传到若干囊泡上,挤压囊泡,过程中囊泡内的液体通过连通管在若干囊泡之间流通进行缓冲、卸力,一方面降低囊泡受力过大出现踩爆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在脚掌踩下过程中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轻了人的脚部行走时的震动。时的震动。时的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鞋垫


[0001]本技术涉及鞋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减震鞋垫。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工作强度加大,导致能够用来锻炼身体的时间越来越少,常年累积下来,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病症。人们行走或运动时足部与地面的冲击力可达体重的3至8倍,长时间的行走容易造成足部的肌肉骨骼损伤,如何减少行走时的足部冲击是人们一直研究的方向。人们常常将鞋垫放置于鞋子内部并介于人足和鞋底之间,其作用是为了增加人踩踏时足部的舒适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子以及鞋垫的减震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的鞋垫弹性较差,减震能力较差,在使用时缓冲支撑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鞋垫。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该鞋垫包括:
[0007]鞋垫主体,所述鞋垫主体底面设置安装槽,所述鞋垫主体为柔性材质;
[0008]底垫,所述底垫上贯穿有若干连接孔,所述底垫为弹性材质;
[0009]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层垫、囊泡以及连通管,所述层垫上设有若干囊泡,所述囊泡之间通过所述连通管相连通,并且所述囊泡以及所述连通管内填充有液体,所述层垫、囊泡以及连通管为弹性材质;
[0010]其中,当所述缓冲层组装至所述底垫上时,所述囊泡置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层垫与连通管覆盖于所述底垫上,所述底垫置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底垫与所述鞋垫主体之间。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垫上设有连接槽,当缓冲层组装至所述底垫上,所述囊泡置入所述连接孔内后,所述连通管置入所述连接槽内。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囊泡与连通管中填充的液体为油液。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垫的硬度比所述鞋垫主体、层垫、囊泡以及连通管大。
[0014]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使用时,将鞋垫置入鞋内,人们行走过程中,脚部的前、后脚掌会依次施加压力到鞋垫主体上,此时压力会依次传到若干囊泡上,挤压囊泡,过程中囊泡内的液体通过连通管在若干囊泡之间流通进行缓冲、卸力,一方面降低囊泡受力过大出现踩爆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在脚掌踩下过程中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轻了人的脚部行走时的震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鞋垫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底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缓冲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缓冲层组装至底垫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缓冲层和底垫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减震鞋垫包括鞋垫主体1、底垫2和缓冲层3。
[0024]如附图4、5、6和7所示,底垫2上贯穿有若干连接孔21,缓冲层3包括层垫31、囊泡32以及连通管33,层垫31上设有若干囊泡32,囊泡32之间通过连通管33相连通,并且囊泡32以及连通管33内填充有液体。在缓冲层3组装至底垫2上后,囊泡32置入连接孔21内,层垫31与连通管33覆盖于底垫2上,其中,层垫31与底垫2之间通过胶水等粘合剂进行粘合固定,而利用连接孔21内壁对囊泡32侧壁起到的限制作用,可增强底垫2与囊泡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囊泡3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移、转动的风险。并且连接孔21的设置可对囊泡32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膨胀变形起到一个让位作用,避免囊泡32上、下两面所受压力过大导致破裂。
[0025]如附图1、3和7所示,鞋垫主体1底面设置安装槽11,在底垫2置入安装槽11内后,缓冲层3设于底垫2与鞋垫主体1之间。在使用时,将鞋垫置入鞋内,人们行走过程中,脚部的前、后脚掌会依次施加压力到鞋垫主体1上,此时压力会依次传到若干囊泡32上,挤压囊泡32,过程中囊泡32内的液体通过连通管33在若干囊泡32之间流通进行缓冲、卸力,一方面降低囊泡32受力过大出现踩爆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在脚掌踩下过程中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轻了人的脚部行走时的震动。并且在液体流通过程中囊泡32 表面会产生波动,这种波动还能对脚部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同时由于缓冲、变形是通过液体的流出的来完成,并不会产生反震。
[0026]另外,如附图4和5所示,底垫2上设有连接槽22,当缓冲层3组装至底垫2上,囊泡32置入连接孔21内后,连通管33置入连接槽22内。利用连接槽22内壁对连通管33起到的限制作用,可增强连通管33与底垫2的连接稳定性,降低连通管33与连通管3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移、转动的风险。并且连接槽22的设置可对连通管33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膨胀变形起到一个让位作用,避免连通管33上、下两面所受压力过大导致破裂。其中,囊泡32与连通管33中填充的液体为油液。
[0027]底垫2的硬度比鞋垫主体1、层垫31、囊泡32以及连通管33大,具体的说,鞋垫主体1为柔性材质,具体可以是海绵制成,解决了吸汗,透气,减震的问题,而且此类材质还具有较强的高弹性能;底垫2为弹性材质,具体可以是橡胶制成,橡胶的耐磨性和韧性都是非常好的,所以非常的耐用;层垫31、囊泡32以及连通管33为弹性材质,具体可以是硅胶制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不易破裂,而底垫2硬度大,能够对鞋垫主体1、层垫31、囊泡32以及连通管33起到一个良好的支撑、限制作用,避免囊泡32在使用过程中受力被踩平、踩破,从而保证囊
泡32的支撑、缓冲作用。
[0028]综上,本技术在使用时,将鞋垫置入鞋内,人们行走过程中,脚部的前、后脚掌会依次施加压力到鞋垫主体1上,此时压力会依次传到若干囊泡32上,挤压囊泡32,过程中囊泡32内的液体通过连通管33在若干囊泡32之间流通进行缓冲、卸力,一方面降低囊泡32受力过大出现踩爆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在脚掌踩下过程中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轻了人的脚部行走时的震动。
[0029]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鞋垫,其特征在于,该鞋垫包括:鞋垫主体,所述鞋垫主体底面设置安装槽,所述鞋垫主体为柔性材质;底垫,所述底垫上贯穿有若干连接孔,所述底垫为弹性材质;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层垫、囊泡以及连通管,所述层垫上设有若干囊泡,所述囊泡之间通过所述连通管相连通,并且所述囊泡以及所述连通管内填充有液体,所述层垫、囊泡以及连通管为弹性材质;其中,当所述缓冲层组装至所述底垫上时,所述囊泡置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层垫与连通管覆盖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旭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奇硕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