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184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板结构,包括型材、第一土工布、第二土工布、第一混凝土以及第二混凝土,型材的材质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第一土工布设置于型材的一侧,第二土工布设置于第一土工布的背离型材的一侧,第一混凝土设置于第一土工布与第二土工布之间,第二混凝土设置于第二土工布的背离第一土工布的一侧。通过在型材的一侧设置第一土工布以分散载荷,保护型材,并使得第二土工布设置于第一混凝土与第二混凝土之间,以形成较大的握裹力,同时型材的材质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型材的承载力和耐腐蚀性能,从而使得组合板结构能够适应海洋环境,以提高海洋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例如公开号为CN10953780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钢筋桁架梁,包括混凝土材料和设置于混凝土材料中的上弦钢筋、下弦钢筋、腹筋以及箍筋。然而对于海洋工程的建筑而言,由于海洋环境中富含大量的氯离子,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等损坏,导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合板结构,能够适应海洋环境,提高海洋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板结构,包括:
[0005]型材,所述型材的材质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0006]第一土工布,所述第一土工布设置于所述型材的一侧;
[0007]第二土工布,所述第二土工布设置于所述第一土工布的背离所述型材的一侧;
[0008]第一混凝土,所述第一混凝土设置于所述第一土工布与所述第二土工布之间;以及
[0009]第二混凝土,所述第二混凝土设置于所述第二土工布的背离所述第一土工布的一侧。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土工布、所述第二土工布的厚度均为10mm

20mm。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土工布、所述第二土工布的材质均为芳纶纤维或碳纤维。r/>[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剪力键,多个所述第一剪力键间隔设置于所述型材,所述第一剪力键穿设于所述型材与所述第一土工布,且所述第一混凝土包裹所述第一剪力键。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型材沿第一方向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型材呈波纹型板状;
[0014]所述组合板结构还包括第三混凝土,所述第三混凝土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被平行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的形状为弧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所述凹陷部被平行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的形状为梯形时,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以及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二腹板以及所
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凹陷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二腹板相对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二腹板相对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底板形成第一夹角θ1,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底板形成第二夹角θ2,θ1与θ2均大于或等于90
°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和/或,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二腹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mm。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型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型材沿第二方向上依次连接,定义相邻两所述型材为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型材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合连接;
[0019]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剪力键,所述多个第二剪力键间隔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且位于所述第三混凝土中。
[00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型材的材质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和玄武岩纤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第一混凝土与所述第二混凝土的材质均为普通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或速凝海砂混凝土中的任一种。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板结构,通过在型材的一侧设置第一土工布,既能分散第一混凝土与第二混凝土的载荷,保护型材,又能使第一土工布与型材结合形成复合受力结构层,以提高组合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并使得第二土工布设置于第一混凝土与第二混凝土之间,由于土工布的表面较为粗糙,能够与混凝土紧密结合,以形成较大的握裹力,提高组合板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被压碎、开裂或变形等问题。并且,第一土工布、第二土工布能够为组合板结构提供足够的水平张拉力,以提高组合板结构的整体性,避免型材的局部发生损坏时整体失稳的情况。此外,型材的材质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仅能提高型材的承载力和耐腐蚀性能,以提高组合板结构的可靠性,使得组合板结构适应海洋环境,还能提前预制成型,缩短施工周期。可见,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组合板结构,能够适应海洋环境,提高海洋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公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组合板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的放大图;
[002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组合板结构的剖切立体示意图。
[002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

组合板结构;10

型材;11

凹陷部;111

第一腹板;112

第二腹板;113

底板;20

第一土工布;30

第二土工布;40

第一混凝土;50

第二混凝土;60

第三混凝土;70

第一剪力键;80

第二剪力键;θ1

第一夹角;θ2

第二夹角;h1

凹陷部的高度;h2

第一混凝土、第二混凝土以及第三混凝土的最大高度和;M

第一腹板与第二腹板的最大距离;101

钢筋;102

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正如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多通过钢筋101和混凝土102的组合作为建筑的基本结构,然而,当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于海洋工程时,海洋环境中大量的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所述型材的材质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第一土工布,所述第一土工布设置于所述型材的一侧;第二土工布,所述第二土工布设置于所述第一土工布的背离所述型材的一侧;第一混凝土,所述第一混凝土设置于所述第一土工布与所述第二土工布之间;以及第二混凝土,所述第二混凝土设置于所述第二土工布的背离所述第一土工布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工布、所述第二土工布的厚度均为10mm

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工布、所述第二土工布的材质均为芳纶纤维或碳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剪力键,多个所述第一剪力键间隔设置于所述型材,所述第一剪力键穿设于所述型材与所述第一土工布,且所述第一混凝土包裹所述第一剪力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沿第一方向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型材呈波纹型板状;所述组合板结构还包括第三混凝土,所述第三混凝土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被平行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的形状为弧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凹陷部被平行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的形状为梯形时,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以及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海许宏宇麻丽汪悦越蔡晓洁杨嘉雯贺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