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615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及系统,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包括人工椎体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球形结构,另一端用于连接后路钉棒装置;人工椎体上设有与球形结构相配合的球窝结构,球窝结构的侧面设有开槽,开槽的尺寸大于等于连接杆靠近球形结构的一端杆部的尺寸,球形结构限制在球窝结构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及系统能够保证人工椎体的初始稳定性以及长期稳定性。定性以及长期稳定性。定性以及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
,特别是指一种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椎体是脊柱肿瘤等疾病的病变部位,由于病变部位的长度、涉及脊柱的生理弯曲、上下终板的倾斜角度各异,手术入路不同,故在单个椎体切除、多个椎体切除或部分椎体切除后脊柱重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作合适的假体进行置换。但目前市场只有钛笼和人工椎体等产品。
[0003]研究发现,现有的人工椎体(如专利文献CN203354708U、CN204798066U和CN208725962U)在植入人体时,通常采用预先在人工椎体上设置钉孔,然后在钉孔内打入椎体螺钉以将人工椎体固定在指定位置的固定方式,但是该固定方式较难保证人工椎体的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人工椎体长期稳定性的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及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提供一种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包括人工椎体和连接杆,其中:<br/>[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椎体和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球形结构,另一端用于连接后路钉棒装置;所述人工椎体上设有与所述球形结构相配合的球窝结构,所述球窝结构的侧面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球形结构的一端杆部的尺寸,所述球形结构限制在所述球窝结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将所述球形结构限制在所述球窝结构中;或者,所述球形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球窝结构的内径,所述球形结构上设有开槽,该开槽使得所述球形结构受挤压时能够进入所述球窝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螺纹杆,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上的第一压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球形结构的一端设有光杆段,所述光杆段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开槽的尺寸,其中:所述光杆段的轴向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压帽的轴向长度;和/或,所述光杆段的尺寸小于所述螺纹杆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的连接块和紧固块,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紧固块相配合用于夹紧所述后路钉棒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椎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为第一连接块,所述紧固块为第二锁紧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块为U型且其开口处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后路钉棒装置的连接棒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部设有贯穿其两侧壁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其开口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球形结构的一端设有用于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延长段,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用于挤压固定所述延长段的第二锁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宗炜张良段红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