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11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包括室内地下基础、室内地上主体、室外固定模块、滑动模块和若干隔震支座,室内地上主体活动设置于室内地下基础顶端,室内地下基础外侧面与室内地上主体外侧面共面,室内地上主体和室内地下基础通过隔震支座均匀活动连接,隔震支座具有水平方向上的平移自由度,室外固定模块与室内地下基础连接位置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深度与室内地上主体高度等高,滑动槽为直角梯形结构,滑动模块放置在滑动槽内部,滑动模块底面与滑动槽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滑动区域采用梯形的构造,可以防止建筑物与构件的直接碰撞,在地震后破坏较小,可以在短时间内耗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建筑或者构件进行修复。进行修复。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抗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隔震支座在地震高烈度地区及频发地区得到大规模推广,隔震支座可在地震发生时使建筑主体与地基部分发生水平位移,大幅削弱地震的横向作用力,避免建筑破坏。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主体与地基横向位移,对主体周围产生破坏,这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使用功能及装饰美观要求。
[0003]公开号为CN20789193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抗震排水体系,包括隔震层结构和排水沟结构,隔震层结构包括地面层、地下层、隔震层墙体和隔震垫,隔震层墙体的上边缘与地面层之间留有空隙,隔震垫设置在地面层、地下层和隔震层墙体形成的地下架空空间内且位于柱下支墩和承台支墩之间,排水沟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垫层和石材盖板,预制混凝土构件位于隔震层墙体的外侧且与隔震层墙体之间形成有溢流沟,预制混凝土构件靠近溢流沟的一侧开设有溢流口,石材盖板远离建筑楼体的一侧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开口端对应于第一斜面设置有第二斜面。其抗震能力强,排水性能优越,排水构件不易被地震毁坏,能有效满足建筑对抗震排水的要求。但由于其使用排水沟作为溢流沟,导致排水沟的盖板在使用情况下难以避免的在横向位移时与地面之间产生刚性碰撞,导致盖板损毁或地面损毁,若破坏地面则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若不使用盖板则排水沟作为主要的露天非平面结构会造成额外生产生活危险。
[0004]由此现需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可以不破坏任何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抗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主体与地基横向位移,对主体周围产生破坏,这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使用功能及装饰美观要求,而现有技术采用排水沟作为溢流沟,导致排水沟的盖板在使用情况下难以避免的在横向位移时与地面之间产生刚性碰撞,导致盖板损毁或地面损毁,若破坏地面则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若不使用盖板则排水沟作为主要的露天非平面结构会造成额外生产生活危险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通过采用滑动区块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包括室内地下基础、室内地上主体、室外固定模块、滑动模块和若干隔震支座,室内地下基础为顶端抽壳的正柱体,室内地上主体为形状大小配合室内地下基础外边线形状大小的板状结构,室内地上主体活动设置于室内地下基础顶端,室内地下基础外侧面与室内地上主体外侧面共面,室内地上主体和室内地下基础通过隔震支座均匀活动连接,隔震支座具有水平方向上的平移自由度,室外固定模块固定设置于室内地下主体顶部外周,室外固定模块与室内地下基础连接位置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底面与室内地下基础顶面等高且位于室内地下基础和室外固定模块的接触面位置连通,滑动槽深度与室内地上主体高度等高,室内地下基础和室外固定模块的
接触面相对面的滑动槽槽壁为向上开口的斜面且连通室外固定模块顶面,滑动模块放置在滑动槽内部,滑动模块竖向面接触室内地上主体,滑动模块底面与滑动槽配合,室外固定模块顶面、滑动模块和室内地上主体顶面共面。
[000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作为优选方式,室内地上主体下表面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结构。
[000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作为优选方式,室外固定模块的滑动槽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摩擦力小于室外固定模块顶面摩擦力。
[0009]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作为优选方式,室外固定模块高度与滑动槽的高度差小于室内地上主体高度,室外固定模块底部设置有排水沟。
[001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作为优选方式,滑动模块顶面、与滑动模块顶面连接的室外固定模块顶面和室内地上主体顶面上均设置有地砖。
[0011]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2](1)室外固定模块可以采用原有的设计,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物或构件原有的结构性能及使用功能;
[0013](2)可滑动区域采用梯形的构造,可以防止建筑物与构件的直接碰撞,在地震后破坏较小,可以在短时间内耗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建筑或者构件进行修复;
[0014](3)可滑动区域底部采用的滑动摩擦力较小的保护层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的材料,可以在地震产生横向力时,可使梯形区域内构件最快时间发生滑动,分散地震横向力带来的冲击力,最大程度上保护建筑物及构件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室内地下基础;2、室内地上主体;3、室外固定模块;4、滑动模块;5、隔震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包括室内地下基础1、室内地上主体2、室外固定模块3、滑动模块4和若干隔震支座5,室内地下基础1为顶端抽壳的正柱体,室内地上主体2为形状大小配合室内地下基础1外边线形状大小的板状结构,室内地上主体2活动设置于室内地下基础1顶端,室内地下基础1外侧面与室内地上主体2外侧面共面,室内地上主体2和室内地下基础1通过隔震支座5均匀活动连接,隔震支座5具有水平方向上的平移自由度,室外固定模块3固定设置于室内地下主体顶部外周,室外固定模块3与室内地下基础1连接位置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底面与室内地下基础1顶面等高且位于室内地下基础1和室外固定模块3的接触面位置连通,滑动槽深度与室内地上主体2高度等高,室内地下基础1和室外固定模块3的接触面相对面的滑动槽槽壁为向上开口的斜面且连通室外固定模块3顶
面,滑动模块4放置在滑动槽内部,滑动模块4竖向面接触室内地上主体2,滑动模块4底面与滑动槽配合,室外固定模块3顶面、滑动模块4和室内地上主体2顶面共面。
[0021]室内地上主体2下表面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结构。
[0022]室外固定模块3的滑动槽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摩擦力小于室外固定模块3顶面摩擦力。本实施例中,保护层采用四氟乙烯板。
[0023]室外固定模块3高度与滑动槽的高度差小于室内地上主体2高度,室外固定模块3底部设置有排水沟。
[0024]滑动模块4顶面、与滑动模块4顶面连接的室外固定模块3顶面和室内地上主体2顶面上均设置有地砖。
[0025]本实施例中,上述结构设置于首层楼梯踏步出入口位置。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带饰面平台隔震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地下基础(1)、室内地上主体(2)、室外固定模块(3)、滑动模块(4)和若干隔震支座(5),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为顶端抽壳的正柱体,所述室内地上主体(2)为形状大小配合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外边线形状大小的板状结构,所述室内地上主体(2)活动设置于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顶端,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外侧面与所述室内地上主体(2)外侧面共面,所述室内地上主体(2)和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通过所述隔震支座(5)均匀活动连接,所述隔震支座(5)具有水平方向上的平移自由度,所述室外固定模块(3)固定设置于所述室内地下主体顶部外周,所述室外固定模块(3)与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连接位置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底面与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顶面等高且位于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和所述室外固定模块(3)的接触面位置连通,所述滑动槽深度与所述室内地上主体(2)高度等高,所述室内地下基础(1)和所述室外固定模块(3)的接触面相对面的所述滑动槽槽壁为向上开口的斜面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旺刘立新梁明栋宋伟勋高坤李根李博琳徐海丰杨自强王慧明王超刘洋宋炜陈孟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