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送风装置及浴室暖风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597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式送风装置,包括电机驱动的转子、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蜗壳、出风结构,所述的蜗壳设置在所述的转子的外部,在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处设置所述的出风结构,所述的出风结构包括具有进口和与所述的进口相对的出口的外壳,所述的外壳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处,所述的外壳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块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从所述的出口朝向所述的进口延伸且呈倾斜设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离心式送风装置及浴室暖风机,出风结构内设置有两块导流板,在工作时,经过蜗壳在送风至出风结构之后,通过导流板整流之后向外界环境送风,提高送风的风量并降低送风装置在工作时的噪声。装置在工作时的噪声。装置在工作时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式送风装置及浴室暖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离心风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式送风装置,具体为一种浴室暖风机。

技术介绍

[0002]浴室暖风机的送风结构通常采用多翼离心风机,通常送风系统是利用风机旋转产生的动能从进风口将风带动吹向出风口,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电机带动的叶轮旋转速度过快,让风机在传统的风机蜗壳使风送至出风口的过程气流较为紊乱,各种气流在不光滑的蜗壳侧壁处撞击会导致能量损失,使出风量减少,同时由于撞击蜗壳壁面并且在出风口位置送出风的时候由于不同位置的压力波动等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噪声偏大,在隔舌处甚至会出现口哨声,在家使用这样的浴室暖风机会让用户受到困扰。
[0003]为了减少暖风机出风气流紊乱及降低噪音,需要开发一种新的送风结构以减少气流紊乱提升风量和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离心式送风装置及浴室暖风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离心式送风装置如下,包括电机驱动的转子、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蜗壳、出风结构,所述的蜗壳设置在所述的转子的外部,在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处设置所述的出风结构,所述的出风结构包括具有进口和与所述的进口相对的出口的外壳,所述的外壳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处,所述的外壳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块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从所述的出口朝向所述的进口延伸且呈倾斜设置。
[0006]较佳地,所述的壳体的内部设置第一导流板和与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相比所述的第二导流板更靠近所述的转子,所述的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不平行。
[0007]较佳地,所述的第一导流板对应的投影线与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所述的第一夹角在35
°
至40
°
范围内;所述的第二导流板对应的投影线与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所述的第二夹角在20
°
至25
°
范围内。
[0008]较佳地,所述的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上边缘交界点至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上边缘的端点的距离为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长边长度l的1/4

1/3,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上边缘交界点、所述的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上边缘交界点,关于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长边中心对称。确定了它在俯视图的基本方向及距离后。
[0009]较佳地,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的端部延伸超过外壳的进口外部;或者,
[0010]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沿蜗壳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投影长度长于外壳的宽度。
[0011]较佳地,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的外壳加工成一体式,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的宽度为1至2mm。
[0012]较佳地,所述的外壳的侧面为弧形。
[0013]较佳地,所述的送风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的电机驱动的转子、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蜗壳、出风结构均设置在所述的箱体内。
[0014]较佳地,所述的出风结构通过卡接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的箱体内,所述的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箱体和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中的一个的第一卡槽和设置在所述的箱体和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中的另一个的卡板,所述的第一卡槽与所述的卡板相匹配。
[0015]较佳地,所述的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蜗壳上的第二卡槽,所述的卡槽与所述的导流板的端部相卡接;蜗壳与箱体为一体式。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浴室暖风机,其主要特点是,为上述的离心式送风装置。
[0017]采用本技术的离心式送风装置及浴室暖风机,出风结构内设置有两块导流板,在工作时,经过蜗壳在送风至出风结构之后,通过导流板整流之后向外界环境送风,显著降低出风紊乱,提高送风的风量并降低送风装置在工作时的噪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离心式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

A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离心式送风装置在未安装出风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离心式送风装置在安装出风结构时的过程示意图。
[0022]图5本技术的离心式送风装置中出风结构的仰视图。
[0023]图6为图5中B

B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的揭示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以展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不同部件。以下将揭示本说明书各部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用以简化本揭露叙述。当然,这些特定范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揭露。
[0025]如图1至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离心式送风装置的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多翼式浴室暖风机。该送风装置包括箱体1、电机4驱动的转子3、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8的蜗壳2、出风结构5,电机4驱动的转子3、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8的蜗壳2、出风结构5均设置在箱体1内,蜗壳2由蜗壳型线设计的圆弧段以及数条直线段构成。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蜗壳2设置在所述的转子3的外部,所述的蜗壳2与箱体1为一体式,但也可以分别进行加工,使用时,将蜗壳安装到箱体上,将蜗壳底部安装电机,在电机4带动转子3旋转时,可以利用风机旋转产生的动能将风由进风口经由蜗壳将风送出。
[0026]如图1所示,在所述的蜗壳2的出风口8处设置所述的出风结构5,使得浴室暖风机适于从外界吸气,吸入的气体由转子叶片旋转提供动能,带动气流流经由蜗壳2,蜗壳2在送风至出风口后通过导流板向外界环境送风。
[0027]所述的出风结构5包括具有进口和与所述的进口相对的出口的外壳,所述的外壳
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的蜗壳2的出风口8处。所述的外壳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设置两块导流板,第一导流板6和与所述的第一导流板6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导流板7,所述的第一导流板6相比所述的第二导流板7更靠近所述的转子3,所述的第一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7从所述的出口朝向所述的进口延伸且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的第一导流板6与第二导流板7不平行。
[0028]第一导流板6和第二导流板7的顶部均与出风结构的外壳的上沿齐平,导流板的设置可以引导风的方向,使出风的流线分布更加均匀,送风出来时导致分离涡在出口段可以显著减小,并且减少在送风时风由于不够顺滑的出口段形状撞击带来的能量损失,从而使噪声降低,出风量增加。
[0029]此外,从图3和6可以明显看出,第一导流板6与第二导流板7的端部延伸超过外壳的进口外部,或者说,第一导流板6和第二导流板7沿蜗壳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投影长度h2,h1长于外壳的宽度h。即,导流板要深入到蜗壳的出风口内部,依此保证可以通过导流板将出风结构装配于蜗壳上。
[0030]具体地,所述的第一导流板6对应的投影线与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M,所述的第二导流板7对应的投影线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驱动的转子、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蜗壳、出风结构,所述的蜗壳设置在所述的转子的外部,在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处设置所述的出风结构,所述的出风结构包括具有进口和与所述的进口相对的出口的外壳,所述的外壳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处,所述的外壳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块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从所述的出口朝向所述的进口延伸且呈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壳的内部设置第一导流板和与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相比所述的第二导流板更靠近所述的转子,所述的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不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流板对应的投影线与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所述的第一夹角在35
°
至40
°
范围内;所述的第二导流板对应的投影线与所述的蜗壳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所述的第二夹角在20
°
至25
°
范围内;和/或,所述的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上边缘交界点至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上边缘的端点的距离为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长边长度的1/4

1/3,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的出风结构的外壳的上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辉张空许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蒙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