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566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用于净化养殖池内的水体的内循环水处理机构、用于调节养殖池内的水体溶氧的增氧机构、用于维持养殖池内的水体温度的温度调节机构、用于补充养殖池的水体的水泵池及外循环水处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产养殖系统能通过内循环水处理机构和外循环水处理机构同时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能提升养殖废水净化过滤的效率,从而快速分解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处理后的污水均能再循环返回养殖池,实现零废水排放的环保养殖;通过内循环水处理机构和外循环水处理机构同时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还一定程度的对养殖池内的水体进行增氧,能提升养殖密度,降低养殖成本,且能保证鱼虾的成活率,大幅提升产量。大幅提升产量。大幅提升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产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地,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0003]在高密度精养的环境下,养殖鱼虾等水产的代谢产物及沉积物会大量产生,严重影响鱼虾等水产的正常生长,造成产量降低,因此,需要对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体进行排放,以更换养殖池内的水体,而这会造成自然水体的水质污染,同时也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养殖系统产量降低,直接排放养殖水体会造成自然水体的水质污染,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用于净化所述养殖池内的水体的内循环水处理机构、用于补充所述养殖池的水体的水泵池及外循环水处理机构,所述内循环水处理机构,用于过滤所述养殖池的水体中悬浮颗粒及消除溶解性污染物质,布设于所述养殖池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内循环水处理机构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内循环水处理机构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池连通,所述外循环水处理机构,用于通过水草和鱼类净化水体,所述外循环水处理机构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外循环水处理机构与所述水泵池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水处理机构包括用于过滤所述养殖池的水体中悬浮颗粒的微孔过滤装置及用于消除溶解性污染物质的内循环生化池,布设于所述养殖池底部的排污口与所述内循环生化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内循环水管连通,所述微孔过滤装置布设于第一内循环水管上,所述内循环生化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内循环水管与所述水泵池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生化池内布设有多个过滤坝,所述过滤坝将所述内循环生化池分隔成多个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包括依次排布的沉淀池、曝气过滤池、悬浮颗粒沉淀池、过滤平衡池及出水蓄水池,所述沉淀池内布设有毛刷,以过滤沉淀水体中的残饵碎屑和粪便,所述曝气过滤池用于吸收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氮,所述悬浮颗粒沉淀池用于沉淀经曝气过滤后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所述过滤平衡池用于调节水体中的离子平衡,所述出水蓄水池的底部设有曝气管,为进入养殖池的水体进行增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水处理机构,所述外循环水处理机构包括通过水草和鱼类
净化水体的外循环水池,所述外循环水池通过第一外循环水管与布设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外循环水池通过第二外循环水管与所述水泵池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包括圆筒部和锥形底部,所述排污口布设于所述锥形底部的底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养殖池内的水体溶氧的增氧机构,所述增氧机构包括增氧机及增氧管,所述增氧管呈环形且布设于所述锥形底部与所述圆筒部的连接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用于维持所述养殖池内的水体温度的温度调节机构,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包括温度调节器及布设于所述锥形底部上的温度调节管,所述温度调节管呈环形且与所述养殖池同轴布设。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泵池上布设有水泵池进水管及水泵池出水管,所述第二内循环水管和所述第二外循环水管均与所述水泵池进水管连通,所述水泵池出水管上布设有水泵,所述水泵池出水管的喷水口沿所述养殖池的切向布设。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用于监测所述养殖池的水质参数的水质传感器、用于显示水质参数的显示屏及报警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网络连接机构,所述网络连接机构可将水质参数发送给远程客户端和/或云端。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水产养殖系统在使用时,养殖产生的废水经过内循环水处理机构消除养殖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溶解性污染物质,内循环生化池处理后的水体由水泵池抽回养殖池,能实现零排放环保养殖;亦能将养殖废水排入外循环水池,通过外循环水池中的水草和合适鱼类净化后,外循环水池处理后的水体由水泵池抽回养殖池,同样能实现零排放环保养殖;使用内循环水处理机构和外循环水处理机构同时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能提升养殖废水净化过滤的效率,从而快速分解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内循环水处理机构和外循环水处理机构处理后的污水均能再循环返回养殖池,实现零废水排放的环保养殖;通过内循环水处理机构和外循环水处理机构同时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还一定程度的对养殖池内的水体进行增氧,能提升养殖密度,降低养殖成本,且能保证鱼虾的成活率,大幅提升产量。
[00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养殖池;11、圆筒部;12、锥形底部;121、排污口;2、内循环水处理机构;21、微孔
过滤装置;22、内循环生化池;221、进水口;222、出水口;223、过滤坝;224、沉淀池;225、曝气过滤池;226、悬浮颗粒沉淀池;227、过滤平衡池;228、出水蓄水池;23、第一内循环水管;231、第一电磁阀;24、第二内循环水管;241、第二电磁阀;3、增氧机构;31、增氧机;32、增氧管;4、温度调节机构;41、温度调节器;42、温度调节管;5、水泵池;51、水泵池进水管;52、水泵池出水管;521、第五电磁阀;522、喷水口;53、水泵;54、紫外灯;6、外循环水处理机构;61、外循环水池;62、第一外循环水管;621、第三电磁阀;63、第二外循环水管;631、第四电磁阀;7、控制器;71、水质传感器;72、显示屏;73、报警器;74、网络连接机构;8、远程客户端;9、云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用于净化养殖池1内的水体的内循环水处理机构2、用于补充养殖池1的水体的水泵池5及外循环水处理机构6,所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用于净化所述养殖池(1)内的水体的内循环水处理机构(2)、用于补充所述养殖池(1)的水体的水泵池(5)及外循环水处理机构(6),所述内循环水处理机构(2),用于过滤所述养殖池(1)的水体中悬浮颗粒及消除溶解性污染物质,布设于所述养殖池(1)底部的排污口(121)与所述内循环水处理机构(2)的进水口(221)连通所述内循环水处理机构(2)的出水口(222)与所述水泵池(5)连通,所述外循环水处理机构(6),用于通过水草和鱼类净化水体,所述外循环水处理机构(6)与所述排污口(121)连通,所述外循环水处理机构(6)与所述水泵池(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水处理机构(2)包括用于过滤所述养殖池(1)的水体中悬浮颗粒的微孔过滤装置(21)及用于消除溶解性污染物质的内循环生化池(22),布设于所述养殖池(1)底部的排污口(121)与所述内循环生化池(22)的进水口(221)通过第一内循环水管(23)连通,所述微孔过滤装置(21)布设于第一内循环水管(23)上,所述内循环生化池(22)的出水口(222)通过第二内循环水管(24)与所述水泵池(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生化池(22)内布设有多个过滤坝(223),所述过滤坝(223)将所述内循环生化池(22)分隔成多个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包括依次排布的沉淀池(224)、曝气过滤池(225)、悬浮颗粒沉淀池(226)、过滤平衡池(227)及出水蓄水池(228),所述沉淀池(224)内布设有毛刷,以过滤沉淀水体中的残饵碎屑和粪便,所述曝气过滤池(225)用于吸收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氮,所述悬浮颗粒沉淀池(226)用于沉淀经曝气过滤后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所述过滤平衡池(227)用于调节水体中的离子平衡,所述出水蓄水池(228)的底部设有曝气管,为进入养殖池(1)的水体进行增氧。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湘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