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39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四翅滨黎种植工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包括:由握持部和修剪部构成的剪体,由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构成的削叶组件,设置在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上的切削刃以及可弹性转动的刀片,在刀片上设置有用于切缝的刀尖以及用于避让的导向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剪头上的剪切刃能够实现对四翅滨藜的枝条的上下端进修剪,再通过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将枝条环抱,当剪体沿枝条移动时,通过切削刃能够对枝条上的多余枝叶进行快速切除,提升了去叶的效率,通过带有弹性的刀片能够将枝条下端的表皮迅速切缝,以能够促进侧根生长,并且也更加安全高效。并且也更加安全高效。并且也更加安全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


[0001]本技术属于四翅滨黎种植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

技术介绍

[0002]四翅滨藜原产美国中西部高原地区,为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是一种耐干旱、干冷、高寒,可以防风固沙、改造盐碱、改良牧场的饲料灌木品种,被广泛用于牧场改良、防风固沙、盐碱地改造,现已经在我国中西部、西北沙漠地区被广泛推广种植。
[0003]四翅滨藜的主要培育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的方式的发芽率只有38%左右,并且繁殖成本较高;相对于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具有发芽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为众多农户繁殖四翅滨藜的首选方式。
[0004]在四翅滨藜进行扦插繁殖作业时,首先需要进行插穗的选择和制作,在插穗选择时,需要选择母树当年生长的半木质化嫩枝为穗材,截取嫩枝的下部为插穗,长度一般以8

10厘米为宜,插穗保留4

5个芽,剪掉下部分多余的叶片,下切口剪成光滑斜面,并且为了促进侧面生根可将下部的表皮纵切出若干条切缝。因此,在插穗制作的过程中,至少需要进行剪枝、去叶以及切缝等三个工序,现有的工具只能通过修枝剪和美工刀等工具进行以上操作,所需要的工具过多过于分散,并且操作起来不方便,对操作者得技能要求比较高且安全性差,并且操作效率比较低。
[0005]在申请号为“CN202122553396.0”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四翅滨藜插穗的修剪装置,包括两个夹持手柄以及对应设于夹持手柄头部的刀头,刀头由一体式连接的第一刀头、第二刀头组成,第一刀头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部,两个设于不同第一刀头上的夹持部相对的内侧弧面上均安装有一刀片;在两第一刀头及两第二刀头夹合在一起时,对应的两夹持部形成闭合,两夹持部内的刀片刃口也刚好相互紧抵;两个第一刀头的刀片刃口相对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两个夹持手柄的往复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为同一平面;两个第二刀头的刃口相对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两个夹持手柄的往复移动方向所在的平面间具有夹角。对比文件中的带有倾斜角的刀头能够方便四翅滨藜穗条的修剪,也减轻了人们使用的手部疲累程度,但是并仍然无法做到高效率的去叶,并且也无法进行表皮切缝作业,因此仍然存在上述缺陷。
[0006]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从而克服现有的四翅滨藜插穗制造过程中的工具种类过多,操作不方便,安全性差以及作业效率较低的缺陷。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包括:剪体,其包括握持部和修剪部,所述握持部包括两个可开合的手柄,所述修剪部包括两个可开合的
剪头,两个所述剪头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剪切刃;削叶组件,其包括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和所述第二半筒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与一个所述剪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筒的一侧设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半筒的一侧设有第二弧面,当两个所述剪头相互贴合时,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能够相互抱合形成修剪通道,所述修剪通道的一端的端口的外沿设有切削刃,所述修剪通道的内侧壁设有刀片,所述刀片设置有刀尖和导向部,所述刀尖向所述修剪通道的中部延伸,所述导向部的朝向与所述切削刃的朝向相一致,当所述导向部受到压力时,能够使所述刀尖向所述修剪通道的内侧壁中弹性回收。
[000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半筒的侧部设有第一插板,所述第二半筒的侧部设有第二插板;所述剪头的端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剪头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插口,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能够从所述插口插入至所述插内进行固定。
[00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第一半筒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第二半筒的轴线之间夹角均大于零度小于九十度,所述切削刃的朝向与所述手柄的位置相一致。
[00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分别将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贯穿;在所述插槽的底部设置有可弹性伸缩的弹性柱,当所述第一插板或所述第二插板插入在所述插槽内时,所述弹性柱的端部能够插入在所述固定孔内并限制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的移动,所述弹性柱的端部设有圆角。
[0012]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修剪通道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刀槽,所述刀槽的一端从所述修剪通道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形成槽口,所述刀槽使所述修剪通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半筒的外部以及所述第二半筒的外部相互连通,所述刀片安装在所述刀槽内。
[001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刀槽靠近所述修剪通道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与所述修剪通道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001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槽的另一端设有转动轴,所述刀片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刀尖设置在所述刀片的另一端上。
[0015]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与所述刀片连接并能够驱使所述刀片的另一端向所述修剪通道内转动,当所述阻挡面与所述导向部相互抵接时,能够对所述刀片的转动进行限位。
[0016]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修剪通道的另一端的端口的内沿设有倾斜的导入面。
[001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两个所述手柄之间连接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能够驱使两个所述手柄彼此分开,当两个所述手柄彼此分开时能够同时带动两个所述剪头也彼此分开。
[001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中的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通过剪头上的剪切刃能够实现对四翅滨藜的枝条的上下端进修剪,再通过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将枝条环抱,当剪体沿枝条移动时,通过切削刃能够对枝条上的多余枝叶进行快速切除,提升了去叶的效率,通过带有弹性的刀片能够将枝条下端的表皮迅速切缝,以能够促进侧根生长,并且也更加安全高效。
[0020]2.本技术中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分别通过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与剪体的剪头之间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在不使用时或者收置时,能够将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拆卸下来,从而方便剪体单独修剪和收置。
[0021]3.本技术中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安装好后与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并且切削刃的方向朝向手柄,当进行去叶时的动作是从上向下撸,使操作者更好发力,当切缝时的动作是向上推,能够更好地观察并控制切缝的位置。
[0022]4.本技术中的刀槽不仅能够起到安装收置刀片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在切缝时起到一定的排屑作用;刀片通过扭力弹簧与转轴进行连接并且设置有导向部,在去叶时,刀片能够被枝条的侧面压入至修剪通道的内侧壁中,不会对枝条的表皮进行伤害,当需要切缝时,相互抱合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反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其特征在于,包括:剪体,其包括握持部和修剪部,所述握持部包括两个可开合的手柄,所述修剪部包括两个可开合的剪头,两个所述剪头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剪切刃;削叶组件,其包括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和所述第二半筒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与一个所述剪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筒的一侧设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半筒的一侧设有第二弧面,当两个所述剪头相互贴合时,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能够相互抱合形成修剪通道,所述修剪通道的一端的端口的外沿设有切削刃,所述修剪通道的内侧壁设有刀片,所述刀片设置有刀尖和导向部,所述刀尖向所述修剪通道的中部延伸,所述导向部的朝向与所述切削刃的朝向相一致,当所述导向部受到压力时,能够使所述刀尖向所述修剪通道的内侧壁中弹性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筒的侧部设有第一插板,所述第二半筒的侧部设有第二插板;所述剪头的端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剪头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插口,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能够从所述插口插入至所述插内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第一半筒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第二半筒的轴线之间夹角均大于零度小于九十度,所述切削刃的朝向与所述手柄的位置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翅滨黎插穗多功能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分别将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贯穿;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利刘勇朱拥军王则玉郝永河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