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320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避雷器套管组件中:套管两端分别凸出/插入底座内/外,套管的最内/外层的电容屏之间的电容屏引出第一导线且分别与高压电源/地相电连;相地避雷器套设在套管外且位于底座外,其相地避雷器支撑管的最内/外层的电容屏之间引出第二导线且分别与高压电源/地相电连;三组套管的导体外端分别与高压电源的三相电连,内端各通过一组相地避雷器与地相电连,任意两组导体之间串接一组相间避雷器,相间避雷器的相间避雷器支撑管的最内/外层的电容屏之间的电容屏引出第三导线且分别与高压电源和地相电连;所述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的布局合理且能够实现自身状态的监测。监测。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六柱式过电压保护器,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无法监测其工作和健康状态;
[0004]2、结构布局不合理,整体占用空间大;
[0005]3、底座结构采用注塑方式制成,无法对底座内元件进行维护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布局合理且能够实现自身状态的监测。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包括底座、三组避雷器套管组件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三组相间避雷器;
[0009]所述避雷器套管组件包括套管和相地避雷器,套管一端插置在底座内,另一端位于底座外,相地避雷器设置在底座外且套设在套管外部;所述套管包括导体以及包裹在导体外部的套管绝缘芯体,套管绝缘芯体包括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块电容屏,最内层和最外层的电容屏分别与高压电源和地相电连,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的电容屏引出第一导线;所述相地避雷器包括相地避雷器支撑管以及设置在相地避雷器支撑管内的多块堆叠设置的环形的第二阀片,各第二阀片套设在套管外部,相地避雷器支撑管包括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块电容屏,最内层的电容屏与高压电源电连,最外层的电容屏与地相电连,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的电容屏引出第二导线;三组所述导体一端分别用于与高压电源的三相电连,另一端各通过一组相地避雷器与地相电连;任意两组所述导体之间串接一组相间避雷器;
[0010]所述相间避雷器包括相间避雷器支撑管以及设置在相间避雷器支撑管内的多块堆叠设置的第一阀片,相间避雷器支撑管包括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块电容屏,最内层和最外层的电容屏分别与高压电源和地相电连,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的电容屏引出第三导线。
[0011]进一步的,相地避雷器支撑管的电容屏形成串接在高压电源和地相之间的两个电容,两个电容与由第二阀片形成的第二阀片组并联,两个电容分别为电容C0和电容C1。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相地避雷器支撑管中,由最内层的电容屏向最外层的电容屏,呈阶梯形的逐个向底座所在侧偏移。
[0013]进一步的,相地避雷器支撑管还包括位于其最外层和最内层的电容屏之间的第一中间电容屏,至少一个第一中间电容屏包括多块沿相地避雷器轴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分电容屏,各第一分电容屏与对应套管的导体的径向距离相同。
[0014]进一步的,所述相间避雷器支撑管的电容屏形成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电容C2
和电容C3串联后与相间避雷器的第一阀片形成的第一阀片组并联,电容C2和电容C3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4与地相电连。
[0015]进一步的,所述相间避雷器支撑管包括第一电容屏组、第二电容屏组和第三电容屏组,第一电容屏组和第二电容屏组沿相间避雷器的轴向并排设置,第三电容屏组包裹在第一电容屏组和第二电容屏组外部;
[0016]所述第一电容屏组中,由最内层的电容屏向最外层的电容屏,呈阶梯形的逐个向第二电容屏组所在侧偏移,所述第二电容屏组与第一电容屏组的电容屏互为对称结构;第一电容屏组和第二电容屏组的最内层的电容屏,分别与相间避雷器的第一阀片形成的第一阀片组的轴向两端电连。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容屏组中,各电容屏两端,由最内的电容屏向最外层的电容屏,呈阶梯形的逐个向相间避雷器的轴向中部收缩;和/或,第一电容屏组包括位于其最内层和最外层的电容屏之间的第二中间电容屏,至少一个第二中间电容屏包括多块沿相间避雷器轴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分电容屏,各第二分电容屏与相间避雷器的轴线的径向距离相同;
[0018]进一步的,所述套管还包括套管支撑管,套管支撑管包括配合使用的上半支撑管和下半支撑管,套管绝缘芯体包括凸出在底座外部的芯体上半段和插置在底座内的芯体下半段,上半支撑管套设在芯体上半段外部且位于芯体上半段和相地避雷器的第二阀片之间,下半支撑管套设在芯体下半段外部且位于底座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相地避雷器还包括下均压球、上均压球、第二导电块、弹簧、伞裙、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均压球设置在相地避雷器上端且设有供套管的导体穿过的上均压球开孔,相地避雷器支撑管上端插置在上均压球内,第二导电块为环形导电块、位于上均压球内且套设在套管上端,弹簧位于相地避雷器支撑管内且位于第二导电块和相地避雷器的第二阀片之间,上法兰分别与相地避雷器支撑管和上半支撑管下端相连,下法兰与底座相连且与上法兰相连,伞裙套设在相地避雷器支撑管外部且位于上均压球和上法兰之间,下均压球设置在套管下端且插置在下半支撑管下端内,下均压球设有供套管的导体穿过的下均压球开孔。
[0020]进一步的,所述相间避雷器还包括第三导电块,两个第三导电块分别设置在相间避雷器支撑管两端内压紧相间避雷器的第一阀片。
[0021]进一步的,三组所述套管分别为A相套管、B相套管和C相套管,三组套管沿各套管的径向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三组所述相间避雷器分别为第一相间避雷器、第二相间避雷器和第三相间避雷器,相间避雷器的轴向垂直于套管的轴向,第一相间避雷器两端分别靠近A向套管和B相套管下端设置,第二相间避雷器两端分别靠近B相套管和C相套管下端设置,第一相间避雷器和第二相间避雷器共轴线,三组套管位于第一相间避雷器和第二相间避雷器的轴线上侧,第三相间避雷器位于第一相间避雷器和第二相间避雷器的轴线下侧。
[0022]进一步的,所述过电压保护器还包括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和第三导电件,三组相间避雷器位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A相套管的导体下端、第一相间避雷器靠近A相套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导电件一端电连,第一导电件另一端与第三相间避雷器一端电连,B相套管的导体下端通过第三导电件与第一相间避雷器和第二相间避雷器靠近B相套管下端的一端电连,C相套管的导体下端、第二相间避雷器靠近C相套管下端的一端与第二导
电件一端电连,第三相间避雷器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件另一端电连。
[002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外壳和填充在外壳内的绝缘介质,外壳与地相电连。
[002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还包括用于向其内注入绝缘介质的外壳孔。
[0025]本技术的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套管、相地避雷器和相间避雷器均引出导线,可以向外输出信号以进行设备检测,实现对于三者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保证过电压保护器的可靠稳定工作;此外,三组所述相地避雷器设置在底座外部且分别套设在三组套管上,整体上提高了过电压保护器的结构紧凑性,降低了对于底座的空间需求。
[0026]此外,本实施例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布局合理、紧凑,有利于减小底座的整体尺寸规格,而且保证了各避雷器套管组件和各相间避雷器之间的合理间距。
[0027]此外,所述底座采用外壳+绝缘介质的结构形式,便于对底座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电压保护器包括底座、三组避雷器套管组件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三组相间避雷器;所述避雷器套管组件包括套管和相地避雷器,套管一端插置在底座内,另一端位于底座外,相地避雷器设置在底座外且套设在套管外部;所述套管包括导体(100)以及包裹在导体(100)外部的套管绝缘芯体(101),套管绝缘芯体(101)包括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块电容屏,最内层和最外层的电容屏分别与高压电源和地相电连,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的电容屏引出第一导线(1010);所述相地避雷器包括相地避雷器支撑管(114)以及设置在相地避雷器支撑管(114)内的多块堆叠设置的环形的第二阀片(115),各第二阀片(115)套设在套管外部,相地避雷器支撑管(114)包括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块电容屏,最内层的电容屏与高压电源电连,最外层的电容屏与地相电连,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的电容屏引出第二导线(1140);三组所述导体(100)一端分别用于与高压电源的三相电连,另一端各通过一组相地避雷器与地相电连;任意两组所述导体(100)之间串接一组相间避雷器;所述相间避雷器包括相间避雷器支撑管(20)以及设置在相间避雷器支撑管(20)内的多块堆叠设置的第一阀片(21),相间避雷器支撑管(20)包括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块电容屏,最内层和最外层的电容屏分别与高压电源和地相电连,最内层和最外层之间的电容屏引出第三导线(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相地避雷器支撑管(114)的电容屏形成串接在高压电源和地相之间的两个电容,两个电容与由第二阀片(115)形成的第二阀片组并联,两个电容分别为电容C0和电容C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地避雷器支撑管(114)中,由最内层的电容屏向最外层的电容屏,呈阶梯形的逐个向底座所在侧偏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相地避雷器支撑管(114)还包括位于其最外层和最内层的电容屏之间的第一中间电容屏,至少一个第一中间电容屏包括多块沿相地避雷器轴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分电容屏,各第一分电容屏与对应套管的导体(100)的径向距离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间避雷器支撑管(20)的电容屏形成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电容C2和电容C3串联后与相间避雷器的第一阀片(21)形成的第一阀片组并联,电容C2和电容C3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4与地相电连。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间避雷器支撑管(20)包括第一电容屏组、第二电容屏组和第三电容屏组,第一电容屏组和第二电容屏组沿相间避雷器的轴向并排设置,第三电容屏组包裹在第一电容屏组和第二电容屏组外部;所述第一电容屏组中,由最内层的电容屏向最外层的电容屏,呈阶梯形的逐个向第二电容屏组所在侧偏移,所述第二电容屏组与第一电容屏组的电容屏互为对称结构;第一电容屏组和第二电容屏组的最内层的电容屏,分别与相间避雷器的第一阀片(21)形成的第一阀片组的轴向两端电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容屏组中,各电容屏两端,由最内的电容屏向最外层的电容屏,呈阶梯形的逐个向相间避雷器的轴
向中部收缩;和/或,第一电容屏组包括位于其最内层和最外层的电容屏之间的第二中间电容屏,至少一个第二中间电容屏包括多块沿相间避雷器轴向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分电容屏,各第二分电容屏与相间避雷器的轴线的径向距离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智能过电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春耀孙德军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金瑞配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