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16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一种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包括转动轴(1),在所述转动轴(1)上套设有轴套(2),在该轴套(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动环(6)和橡胶转轮(11);还设置有密封座(10),该密封座(10)罩设在所述转动轴(1)上,且所述第一动环(6)和橡胶转轮(11)位于所述密封座(10)的润滑腔体(12)中,在所述密封座(10)内侧设置有第一静环(7),该第一静环(7)与所述第一动环(6)配合;在所述密封座(10)壳体上开设有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该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与所述润滑腔体(12)连通。体(12)连通。体(12)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轴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转动轴作为动力传输机构,在工作在不同介质的工作状况下,如螺杆泵中的轴,一侧为传输介质,一边为大气侧,为了防止介质向大气侧泄漏,需要设置密封机构,由于螺杆泵中的轴处于转动状态,使其密封机构中的密封环处理持续摩擦状态,会产生热量,需要采用润滑液进行冷却,保证不失效,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独立的润滑液循环机构,进行润滑液循环,如专利号为202020107093.9,名称为一种自驱式双螺杆泵轴承润滑系统的技术方案,采用外置的润滑泵,配合油路,实现润滑液的循环,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高压液体的方式,在压力的作用下挤压润滑液流动,也需要加压装置,整体结构复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螺杆泵,转动的轴的转动速度较慢,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润滑结构,结构显得复杂,也无需较快的散热速度,即可满足螺杆泵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转动轴的自身动力,将橡胶轮内置与密封壳体内部,实现对密封面润滑散热的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
[0005]二、具体技术方案
[0006]一种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包括转动轴(1),在所述转动轴(1)上套设有轴套(2),在该轴套(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动环(6)和橡胶转轮(11);
[0007]还设置有密封座(10),该密封座(10)罩设在所述转动轴(1)上,且所述第一动环(6)和橡胶转轮(11)位于所述密封座(10)的润滑腔体(12)中,在所述密封座(10)内侧设置有第一静环(7),该第一静环(7)与所述第一动环(6)配合;在所述密封座(10)壳体上开设有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该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与所述润滑腔体(12)连通。
[0008]使用过程中,将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分别连接到外部的存储液罐上,第一静环(7)与所述第一动环(6)摩擦配合,实现对转动轴(1)密封,使其转动轴(1)介质侧的液体不会泄漏,在转动轴(1)转动过程中,带动橡胶转轮(11)转动,在橡胶转轮(11)的转动过程中,将润滑腔体(12)中液体搅动,使其润滑液流动,起到散热均匀的作用,同时将润滑腔体(12)通过润滑液出口排出腔体,和外界的润滑液交换,进一步散热。
[0009]作为优化:所述橡胶转轮(11)设置有固定套(1101),该固定套(1101)套设在所述转动轴(1)上,在所述固定套(1101)外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叶片(1102),该叶片(1102)的自由端横截面为圆形结构;
[0010]所述润滑腔体(12)为偏心圆环形结构,所述叶片(1102)与所述润滑腔体(12)内壁摩擦接触。
[0011]作为优化:在所述轴套(2)还套设有第二动环(3),在所述密封座(10)还设置有第
二静环(4),该第二静环(4)与第二动环(3)摩擦配合,其中所述第二静环(4)与第二动环(3)位于转动轴(1)的介质侧,所述第一静环(7)与第一动环(6)位于转动轴(1)的大气侧。采用两套密封结构,保证了密封的紧密型,同时在一套密封失效的情况下,保证设备能正常工作,其中位于介质侧密封机构,因为与介质充分接触,不用过多考虑散热问题,而位于空气侧的密封机构,采用润滑液进行散热,保证密封不会热失效。
[0012]作为优化:所述密封座(10)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润滑腔体(12)与所述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对应的内壁到圆心的半径小于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之间夹角为90度之外区域内壁到圆心的半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转动轴的介质侧设置一套密封机构,在空气侧设置另一套密封机构,两套密封机构配置设置,保证了转动轴的密封,尤其在螺杆泵的使用场景,介质侧的压力较大,两套密封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空气侧的密封机构,通过设置内置的橡胶转轮,该橡胶转轮与密封座内壁形成泵体结构,利用转动轴自身的动力转动,使润滑液流动,对密封面进行润滑和散热,无需外界的动力和控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橡胶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一种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包括转动轴1,在转动轴1上通过密封圈套设有轴套2,在该轴套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动环6和橡胶转轮11;
[0019]还设置有圆环形密封座10,该密封座10罩设在转动轴1上,且第一动环6和橡胶转轮11位于所述密封座10的润滑腔体12中,在密封座10内侧设置有第一静环7,该第一静环7与第一动环6摩擦配合,实现密封;
[0020]在所述密封座10壳体上开设有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该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与润滑腔体12连通。
[0021]在所述轴套2还套设有第二动环3,在所述密封座10还设置有第二静环4,该第二静环4与第二动环3摩擦配合,其中第二静环4与第二动环3位于转动轴1的介质侧,所述第一静环7与第一动环6位于转动轴1的大气侧。
[0022]如图2所示:所述橡胶转轮11设置有固定套1101,该固定套1101套设在所述转动轴1上,通过橡胶的弹性,将橡胶转轮11固定在转动轴1上,在固定套1101外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叶片1102,该叶片1102的自由端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润滑腔体12为偏心圆环形结构,所述叶片1102与所述润滑腔体12内壁摩擦接触,具体为密封座10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润滑腔体12与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对应的内壁
到圆心的半径小于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之间夹角90度之外区域内壁到圆心的半径。
[0023]由于润滑腔体12为偏心圆环形结构,在润滑液入口,由于橡胶叶片1102具有弹性,当体积增大时,橡胶叶片1102之间形成局部真空,所产生的吸力将外部的润滑液吸入润滑腔体12中,旋转的橡胶叶片1102将橡胶叶片1102之间的润滑液送入到润滑液出口,循环转动,实现对润滑液外部存储罐和润滑腔体12之间的循环,对该第一静环7与第一动环6进行润滑和散热。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包括转动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轴(1)上套设有轴套(2),在该轴套(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动环(6)和橡胶转轮(11);还设置有密封座(10),该密封座(10)罩设在所述转动轴(1)上,且所述第一动环(6)和橡胶转轮(11)位于所述密封座(10)的润滑腔体(12)中,在所述密封座(10)内侧设置有第一静环(7),该第一静环(7)与所述第一动环(6)配合;在所述密封座(10)壳体上开设有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该润滑液入口和润滑液出口与所述润滑腔体(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转轮(11)设置有固定套(1101),该固定套(1101)套设在所述转动轴(1)上,在所述固定套(1101)外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叶片(1102),该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明珠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