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空调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5050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蓄冷空调系统及空调器,蓄冷空调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主循环回路包含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装置;蓄冷装置,蓄冷装置能够与室内换热装置并联连接或者串联连接;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调整罐,调整罐在蓄冷装置与室内换热装置串联连接进行蓄冷时参与冷媒循环,且用于向蓄冷装置提供液态冷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室内换热装置和蓄冷装置能够实现两种不同蒸发温度,以满足同时具有制冷需求和蓄冷需求时的运行,达到高效制冷蓄冷的效果。制冷蓄冷的效果。制冷蓄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冷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蓄冷空调
,尤其涉及蓄冷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蓄冷空调系统通常包含制冷设备和蓄冷装置,制冷设备利用夜间低谷点制冷,将冷量以冷水或凝固状相变材料的形式储存起来,而在高峰负荷时段部分或全部地利用储存的冷量向空调系统供冷,以达到减少制冷设备安装容量、降低运行费用和电力负荷削峰填谷的目的。
[0003]现有技术中的蓄冷空调系统形式多样,以一种具有双蒸发器的蓄冰空调系统为例,其使用了三通阀和引射器使蓄冰装置连接于空调系统中,运行空调+制冰工况时,在维持室内恒温的同时开始蓄冰直至蓄冰完成,即该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制冷同时蓄冷,然而室内换热器出于舒适性的目的,需要保持13℃左右的蒸发温度,而蓄冷器中为了制冰,需要保持0℃以下的蒸发温度,两者差异较大,但是仅凭三通阀无法保证冷媒在两个蒸发器里的合理分配,难以实现高效制冷蓄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蓄冷空调系统难以兼顾制冷需求和蓄冷需求的缺陷,本技术提出蓄冷空调系统及空调器,蓄冷装置的蓄冷状态可以灵活切换,且室内换热装置和蓄冷装置能够实现两种不同蒸发温度,以满足同时具有制冷需求和蓄冷需求时的运行,达到高效制冷蓄冷的效果。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蓄冷空调系统,包括:
[0006]主循环回路,主循环回路包含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装置;
[0007]蓄冷装置,蓄冷装置能够与室内换热装置并联连接或者串联连接;
[0008]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调整罐,调整罐在蓄冷装置与室内换热装置串联连接进行蓄冷时参与冷媒循环,且用于向蓄冷装置提供液态冷媒。
[0009]进一步的,室内换热装置包含室内换热器和设于室内换热器的制冷进口侧的室内节流阀,室内换热装置安装在位于主循环回路中的室内管路上;蓄冷装置包含蓄冷器和设于蓄冷器的蓄冷进口侧的蓄冷节流阀,蓄冷装置安装在与室内管路并联连接的蓄冷管路上;调整罐安装在串联连接于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出口侧与蓄冷节流阀之间的调整管路上;其中,每条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均设有用于调节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以切换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0010]进一步的,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常规空调模式、单独蓄冷模式、第一制冷同时蓄冷模式、以及第二制冷同时蓄冷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0011]当蓄冷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常规空调模式时,蓄冷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和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均被关断,仅有室内换热装置参与主循环回路的冷媒循环;
[0012]和/或当蓄冷空调系统处于单独蓄冷模式时,室内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和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均被关断,仅有蓄冷装置参与主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
[0013]和/或当蓄冷空调系统处于第一制冷同时蓄冷模式时,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被关断,蓄冷装置和室内换热装置并联参与主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
[0014]和/或当蓄冷空调系统处于第二制冷同时蓄冷模式时,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被关断,室内换热装置、调整罐以及蓄冷装置依次串联参与主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室内换热装置位于调整罐的上游。
[0015]进一步的,主循环回路还包含用于切换冷媒流向的四通阀,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连接压缩机的排气侧、压缩机的吸气侧、室外换热器的制冷进口侧以及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出口侧;
[0016]常规空调模式包含单独制冷模式和单独制热模式;当蓄冷空调系统处于单独制冷模式时,室内换热器参与主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当蓄冷空调系统处于单独制热模式时,室内换热器参与主循环回路的制热循环。
[0017]进一步的,蓄冷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还连接有可调节通断状态的释冷管路,释冷管路包含释冷进口支路和释冷出口支路,释冷进口支路的一端接在蓄冷节流阀的蓄冷进口侧、另一端接在蓄冷器的蓄冷出口侧,释冷出口支路的一端接在蓄冷节流阀的蓄冷出口侧、另一端接在室内节流阀的制冷进口侧。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释冷进口支路安装有用于调节通断状态的控制阀,释冷出口支路安装有单向阀,单向阀仅允许冷媒流向室内节流阀的制冷进口侧。
[0019]进一步的,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还包括释冷模式;当蓄冷空调系统处于释冷模式时,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被关断,蓄冷器和室内换热装置串联参与主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且蓄冷器位于室内换热装置的上游。
[0020]进一步的,压缩机具有补气口,调整罐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补气出口支路连接到补气口。
[0021]进一步的,主循环回路还包含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连接在室内换热装置的制冷出口侧与压缩机的吸气侧之间,调整罐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补气出口支路连接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第二补气出口支路安装有补气节流阀。
[0022]本技术还提出了空调器,该空调器采用上述的蓄冷空调系统。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能够在室内换热器和蓄冷器中实现两种不同蒸发温度,以满足同时具有制冷需求和蓄冷需求时的运行;
[0025]2、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不同的运行模式,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切换。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27]图1是本技术蓄冷空调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单独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单独蓄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第一制冷同时蓄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0031]图5是本技术第二制冷同时蓄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0032]图6是本技术释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0033]图7是本技术制热模式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室外节流阀;5、过冷节流阀;6、过冷器;7、补气节流阀;8、气液分离器;9、过冷控制阀;10、第一室内控制阀;11、第一蓄冷控制阀;12、释冷控制阀;13、第二蓄冷控制阀;14、蓄冷节流阀;15、蓄冷器;16、第二调整控制阀;17、单向阀;18、室内节流阀;19、室内换热器;20、第一调整控制阀;21、调整罐;22、第二室内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主循环回路、蓄冷装置以及调整罐,主循环回路包含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3以及室内换热装置等,室内换热装置通常包含室内换热器19和室内节流阀18,室内节流阀18安装在室内换热器19的制冷进口侧,蓄冷装置通常包含蓄冷器15和蓄冷节流阀14,蓄冷节流阀14安装在蓄冷器15的蓄冷进口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循环回路,所述主循环回路包含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装置;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能够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并联连接或者串联连接;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调整罐,所述调整罐在所述蓄冷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串联连接进行蓄冷时参与冷媒循环,且用于向所述蓄冷装置提供液态冷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包含室内换热器和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制冷进口侧的室内节流阀,所述室内换热装置安装在位于所述主循环回路中的室内管路上;所述蓄冷装置包含蓄冷器和设于所述蓄冷器的蓄冷进口侧的蓄冷节流阀,所述蓄冷装置安装在与所述室内管路并联连接的蓄冷管路上;所述调整罐安装在串联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出口侧与所述蓄冷节流阀之间的调整管路上;其中,每条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均设有用于调节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以切换所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常规空调模式、单独蓄冷模式、第一制冷同时蓄冷模式、以及第二制冷同时蓄冷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蓄冷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常规空调模式时,所述蓄冷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和所述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均被关断,仅有所述室内换热装置参与所述主循环回路的冷媒循环;和/或当所述蓄冷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单独蓄冷模式时,所述室内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和所述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均被关断,仅有所述蓄冷装置参与所述主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和/或当所述蓄冷空调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制冷同时蓄冷模式时,所述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被关断,所述蓄冷装置和所述室内换热装置并联参与所述主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和/或当所述蓄冷空调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制冷同时蓄冷模式时,所述调整管路的进出口支路被关断,所述室内换热装置、所述调整罐以及所述蓄冷装置依次串联参与所述主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所述室内换热装置位于所述调整罐的上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袁帆张仕强陈敏吴晓曼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