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497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建筑过程中钢筋的保护,更为具体地是针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设计了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保护件及与其对称设置的第二保护件,第一保护件靠近第二保护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二保护件靠近第一保护件一侧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在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榫接后形成可供钢筋通过的容纳腔,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上均设有便于混凝土流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结构组成简单,安装简便,所用材质为塑料,生产制造成本低昂,适用于广泛生产应用。适用于广泛生产应用。适用于广泛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涉及建筑过程中钢筋的保护,更为具体地是针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设计了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行业发展地越来越快,对项目结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均匀性并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至关重要。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过分靠近构件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现象,后续随时间推移,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丧失,从而降低构件承载力,严重者会破坏结构受力体系。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不仅会加大建筑物的内外温差,而且还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需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维持在恰当水平。
[0003]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塑料垫片来控制墙柱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但在后续封模过程中,因不够稳固、材料脆弱等原因起不到相应作用,成型后露筋问题频发。
[0004]申请号为CN202022571189.3的中国专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该装置具有装配性能好,可以有效控制保护层厚度。
[0005]装置包括竖向钢筋、横向钢筋、基点定位部分和保护层定位部分,基点定位部分成对分别固定于两根相邻的竖向钢筋上。而基点定位部分又包括夹具、紧固螺栓、垫片、紧固材料、定位孔、限位孔和限位销轴。该装置所涉结构众多,且其固定、配制方式较为复杂。一般,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都会浇筑进混凝土当中,成为厚度保护层的一部分。当装置的设备趋向复杂,不仅存在加大操作时间成本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由结构复杂带来的装置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装置设计不够灵活且成本较大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结构灵巧,便于操作。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保护件及与其对称设置的第二保护件,所述第一保护件靠近所述第二保护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保护件靠近所述第一保护件一侧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在所述第一保护件和所述第二保护件榫接后形成可供钢筋通过的容纳腔,所述第一保护件和所述第二保护件内均设有用于贮存混凝土的存储腔,所述第一保护件和所述第二保护件的表面均设有便于混凝土流入所述存储腔的通孔。
[0010]钢筋保护层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也就是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其可保护钢筋不被锈蚀。
[0011]本技术提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由对称设置的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
护件组合而成,结构部件组成简单。其中,第一保护件、第二保护件各设有部分容纳腔,当将其榫接在一起时,可形成一个完整容纳腔。在使用时,操作者可将第一保护件扣在钢筋一侧,此时第一容纳腔可包裹住钢筋的部分表面;第二保护件扣在钢筋的另一侧,此时第二容纳腔可包裹住钢筋的剩余表面。把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榫接固定后,即可在钢筋外固定上一个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用于辅助后续的钢筋保护层浇筑,操作灵活简单。
[0012]混凝土从顶端向下浇筑,部分混凝土从通孔进入控制装置存储腔。随着混凝土不断地往下浇筑使得存储腔被自动填满,同时混凝土把整个厚度控制装置包裹起来,以此形成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正是由厚度控制装置的规格大小决定,不同的钢筋厚度通过不同规格的厚度控制装置来实现。选定合适规格的厚度控制装置后,即可通过控制装置的既定规格来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0013]其中,通孔和存储腔可帮助混凝土在控制装置内部流通,使得混凝土尽量填满控制装置,不易出现孔洞导致钢筋保护层整体的质量下降。
[0014]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的制造材料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塑料,一方面,塑料这个材质的运用可大大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另一方面,高强度的塑料易于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进行榫接。
[0015]该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的具体使用为:一般施工中,钢筋通常以钢筋架的形式出现,而钢筋架通常为多根横向钢筋和多根竖向钢筋捆扎形成的钢筋笼。将第一保护件、第二保护件分别扣在需保护的钢筋的两侧。再将混凝土从最顶端开始向下浇筑,混凝土流过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表面或是流入通孔进入存储腔内,并持续向下流动一定时间形成钢筋保护层;或通过容纳腔与钢筋之间的间隙进入控制装置内部,帮助钢筋与控制装置进一步紧密结合。此时,控制装置被包裹在混凝土内,成为厚度保护层的一部分;而钢筋保护层则为钢筋到包裹在控制装置外表面的混凝土之间的厚度。
[0016]优选地,还包括合页组件,所述合页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远离所述第一保护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合页,所述第二合页远离所述第一合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保护件固定连接。
[0017]为了方便单手扣合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增加了设于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顶端(或是避开容纳腔位置外的所有端点)的合页组件。第一合页的一端与第二合页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合页的另一端与第一保护件固定连接,第二合页的另一端与第二保护件固定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大小与需通过的钢筋的规格一致。
[0019]容纳腔是可供不同规格钢筋通过的预留空间,为配合不同规格的钢筋进行使用,可将容纳腔设为各个规格。但需注意地是,容纳腔的大小不能比可供通过的钢筋规格大太多(可稍稍大1~2 mm),不然会导致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扣合后,不能贴合在固定的钢筋表面上,导致保护件向下滑动。稍稍大1~2 mm时还可通过钢筋表面的肋进行一定的位置限制,不容易向下滑动。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件靠近所述第二保护件的一侧设有榫头,所述第二保护件靠近所述第一保护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榫头位置对应的榫眼。
[0021]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第一保护件上设有榫头,第二保护件上对应位置处设有榫眼;因而可以榫接的方式将第一保护件和第二保护件扣合起来。
[0022]优选地,所述榫头均匀分散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件靠近所述第二保护件的一侧。
[0023]榫头均匀分散设置可帮助第一保护件与第二保护件榫接地更为牢固。若是将榫头集中设置在某一处,虽然也可达到类似的扣合效果,但容易松动。
[0024]优选地,所述榫头的个数至少为3个。
[0025]在均匀分散的基础上,第一保护件上起码设置3个榫头,并且此时3个榫头的位置点连接可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且其位置均匀分散,可用最少的榫头结构达到最佳的稳定效果。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件与所述第二保护件榫接后形成球体。
[0027]第一保护件与第二保护件榫接后可形成一个球体。设置成球体的好处是,当混凝土往下浇筑时,球体的弧形表面可以让混凝土更好地向下流动,而不会使得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件(100)及与其对称设置的第二保护件(200),所述第一保护件(100)靠近所述第二保护件(200)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腔(310),所述第二保护件(200)靠近所述第一保护件(100)一侧设有第二容纳腔(320),所述第一容纳腔(310)和所述第二容纳腔(320)在所述第一保护件(100)和所述第二保护件(200)榫接后形成可供钢筋通过的容纳腔(300);所述第一保护件(100)和所述第二保护件(200)内均设有用于贮存混凝土的存储腔(500),所述第一保护件(100)和所述第二保护件(200)的表面均设有便于混凝土流入所述存储腔(500)的通孔(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合页组件(400),所述合页组件(400)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件(100)固定连接的第一合页(410),所述第一合页(410)远离所述第一保护件(10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合页(420),所述第二合页(420)远离所述第一合页(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保护件(20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00)的大小与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登辉陈龙张亦江徐丙丁何凌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