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呼吸矫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90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口呼吸矫正器,属于医用矫正器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唇屏和内弧形护套,唇屏与内弧形护套之间通过中间膜相连,唇屏、中间膜的顶面、内弧形护套之间形成上牙体容纳槽,唇屏、中间膜的底面、内弧形护套之间形成下牙体容纳槽,内弧形护套的内侧面固定有舌标,唇屏上开有多个呼吸孔,患者在佩戴矫正器后,患者的上牙咬合在上牙体容纳槽内,患者的下牙咬合在下牙体容纳槽内,舌标指导患者找到正确的舌位置,辅助患者的舌体上抬,呼吸孔能够保证患者呼吸过程中气流顺利通过,唇屏外侧的点状突起能够进一步撑开颏肌,阻挡肌肉的异常力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正确引导牙齿、骨骼、肌肉协调共处,让颌面维持一个稳定良好的状态。的状态。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呼吸矫正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矫正器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儿童口呼吸矫正器。

技术介绍

[0002]口呼吸是上气道完全或部分被阻塞,致使气流不经由鼻腔而经由口腔入肺的一种呼吸方式。长期用口呼吸会严重危害儿童的颜面发育、体态发展、智力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构建,导致儿童出现上颌窄长、腭盖高拱、牙列拥挤、切牙前突、面部变长、下巴后缩的“腺样体面容”,甚至驼背,发鼾,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需要在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0003]传统口呼吸矫正器多存在佩戴周期过长、舒适度欠佳、患者佩戴消极、可普及度较低等问题。而现在市面上较为流行的呼吸贴、呼吸绷带等产品,虽价格低廉,但矫正效果并不理想,矫正安全度也得不到保证,存在因盲目使用而肌肉酸痛甚至夜间窒息的风险。另外,现有所有产品都无法解决佩戴过程中因清洁不力造成牙齿龋坏、因患者配合度有限造成矫正效果无法保证、因矫正器贴合度有限造成夜间佩戴易脱落等问题。
[0004]针对上述传统矫正器尚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矫正器佩戴舒适度、增加患者佩戴积极性、提高矫正效率、减少夜间佩戴脱落可能性、降低产品使用期间龋坏风险,研发一款新型安全高效且舒适度有保障的口呼吸矫正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口呼吸矫正器,能够缩短矫正周期,提高矫正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口呼吸矫正器,包括唇屏和内弧形护套,唇屏与内弧形护套之间通过中间膜相连,唇屏、中间膜的顶面、内弧形护套之间形成上牙体容纳槽,患者的上牙咬在上牙体容纳槽内,唇屏、中间膜的底面、内弧形护套之间形成下牙体容纳槽,患者的下牙咬在下牙体容纳槽内。
[0007]内弧形护套的内侧面固定有舌标,舌标能够帮助患者找到正确的舌位置,辅助舌头上抬,防止舌体位置过低。
[0008]唇屏上开有多个呼吸孔,患者在佩戴矫正器后,多个呼吸孔可用于患者呼吸气流通过,保证呼吸通畅。
[0009]唇屏的外侧面上设有绑带,绑带的一端固定在唇屏的一侧,绑带的另一端绕过唇屏另一侧的吊环后通过锁扣锁止,通过调整锁扣在绑带上的锁定位置,以调解绑带的松紧度,进而微调唇屏的弯曲角度。
[0010]舌标的横截面为圆形,避免舌标扎到舌体,保证舒适性。
[0011]唇屏的外侧设有多个点状突起,多个点状突起置于绑带的下方,点状突起能够进一步撑开颏肌,阻挡肌肉的异常力量。
[0012]唇屏的顶部开有V型槽,患者的上唇系带置于V型槽内,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口呼吸习惯的患者佩戴本矫
正器后,矫正器置于患者的口腔内,患者的上牙咬合在上牙体容纳槽内,患者的下牙咬合在下牙体容纳槽内,唇屏能够有效阻挡口轮匝肌、咬肌和颏肌的异常力量,唇屏和内弧形护套能够保证唇膜的回弹性能,不易撕裂;舌标能够指导患者找到正确的舌位置,帮助患者的舌体上抬,防止舌体位置过低;呼吸孔能够保证患者呼吸过程中气流顺利通过,防止夜间佩戴矫正器时出现窒息风险,提高矫正的安全性;唇屏外侧的点状突起能够进一步撑开颏肌,阻挡肌肉的异常力量;本技术能够正确引导牙齿、骨骼、肌肉协调共处,让颌面维持一个稳定良好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中,1为唇屏,2为内弧形护套,3为中间膜,4为上牙体容纳槽,5为下牙体容纳槽,6为舌标,7为呼吸孔,8为绑带,9为锁扣,10为点状突起,11为V型槽,12为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如图1

2所示,口呼吸矫正器,包括唇屏1和内弧形护套2,唇屏1与内弧形护套2之间通过中间膜3相连,唇屏1、中间膜3的顶面、内弧形护套2之间形成上牙体容纳槽4,患者的上牙咬在上牙体容纳槽4内,唇屏1、中间膜3的底面、内弧形护套2之间形成下牙体容纳槽5,患者的下牙咬在下牙体容纳槽5内。
[0019]唇屏1和内弧形护套2采用高吸水树脂提高矫正器与牙面的贴合度,采用氨基酸金属盐离子螯合物抑制细菌增生,保持口腔清新,避免口腔出现异味、龋坏频发。高吸水树脂SAP具有高吸水性、高保水性、有效持续性强、安全性高等性能。吸水树脂层置于矫正主体内腔贴近牙体面,在远离牙体面的一侧设置存储室及筛板层。高吸水树脂层工作原理如下:当口腔内液体通过筛板层渗透入存储室后,吸水树脂吸收液体而膨胀,使紧邻树脂层的矫正主体向牙面进行挤压,减少牙齿与矫正主体部分间的间隙。此附件可增加佩戴者牙齿与矫治主体的贴合度,解决矫正器夜间佩戴期间易脱落的问题。
[0020]内弧形护套2的内侧面固定有舌标6,舌标6能够帮助患者找到正确的舌位置,辅助舌头上抬,防止舌体位置过低。
[0021]唇屏1上开有多个呼吸孔7,患者在佩戴矫正器后,多个呼吸孔7可用于患者呼吸气流通过,保证呼吸通畅。
[0022]唇屏1的外侧面上设有绑带8,绑带8的一端固定在唇屏1的一侧,绑带8的另一端绕过唇屏1另一侧的吊环后通过锁扣9锁止,抽拉绑带8并通过调整锁扣9在绑带8上的锁定位置,可调解绑带8的松紧度,进而微调矫正器的弯曲角度。
[0023]舌标6的横截面为圆形,避免舌标6扎到舌体,保证舒适性。
[0024]唇屏1的外侧设有多个点状突起10,多个点状突起10置于绑带8的下方,多个点状突起10以两排的形式布置,点状突起10给下唇黏膜一个轻微刺激,让颏肌受刺激后自然向
外撑开,点状突起10能够减小矫治器和黏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唇部受到的压力大,对颏肌的刺激更大。同时,点状突起10能避免矫正器与口腔粘膜粘连过紧,提高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能够进一步撑开颏肌,阻挡肌肉的异常力量。
[0025]唇屏1的顶部开有V型槽11,患者的上唇系带置于V型槽11内,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0026]唇屏1的外侧可连接检测组件12,帮助患者及时记录佩戴时间,解决患者佩戴消极、佩戴时间得不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0027]患者佩戴上矫正器后,舌标6指导舌头处于正确位置,帮助舌体上抬,上牙置于上牙体容纳槽4内,下牙置于下牙体容纳槽5内,唇屏1可有效阻挡来自口轮匝肌、颊肌等唇颊部肌肉的异常力量;呼吸孔7可保证患者呼吸气流通过;颏部设置的点状突起10进一步撑开颏肌;矫正器的弧度可调节,增加佩戴的舒适度。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口呼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唇屏(1)和内弧形护套(2),所述唇屏(1)与内弧形护套(2)之间通过中间膜(3)相连,所述唇屏(1)、中间膜(3)的顶面、内弧形护套(2)之间形成上牙体容纳槽(4),所述唇屏(1)、中间膜(3)的底面、内弧形护套(2)之间形成下牙体容纳槽(5);所述内弧形护套(2)的内侧面固定有舌标(6);所述唇屏(1)上开有多个呼吸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呼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屏(1)的外侧面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珍赵茹慧京苗赵艺聪杨书琴李旭珍刘钰轩冉宁王润洁郑岚戈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