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490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碳纤维辊生产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本体;所述加工平台本体中端阻挡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内侧壁固接有多组弹性柱;所述弹性柱远离转动柱一端固接有弹性打磨带;所述弹性打磨带靠近转动柱一侧侧壁固接有第一磁力软板;工作时,因转动柱自身为弹性材质,且第一磁力软板与第二磁力软板因磁力相互排斥,从而使弹性打磨带向碳纤维辊方向挤压,使弹性打磨带内侧壁对不同尺寸的碳纤维辊外侧壁进行贴合打磨的效果;整体装置降低了现有的弹性打磨带对多种碳纤维辊打磨效果不同,对较大或较小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相较于同一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较差的情况发生。纤维辊的打磨效果较差的情况发生。纤维辊的打磨效果较差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辊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辊是一种常常被用于各种设备上的传动设备,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逐渐达到可能取代金属辊轴的地位;碳纤维辊在生产过程中,有各种加工步骤,如外表面打磨。
[0003]现有技术中,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常常由打磨装置与加工平台组成,将碳纤维辊放置在加工平台后,操作打磨装置对其进行打磨加工。
[0004]现有的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在工作中,打磨装置对不同尺寸的碳纤维辊进行打磨时,因不同尺寸的碳纤维辊外径不同,打磨装置对多种碳纤维辊打磨效果不同,对较大或较小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相较于同一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较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打磨装置对不同尺寸的碳纤维辊进行打磨时,因不同尺寸的碳纤维辊外径不同,打磨装置对多种碳纤维辊打磨效果不同,对较大或较小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相较于同一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本体;所述加工平台本体中端阻挡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内侧壁固接有多组弹性柱;所述弹性柱远离转动柱一端固接有弹性打磨带;所述弹性打磨带靠近转动柱一侧侧壁固接有第一磁力软板;所述转动柱内侧壁固接有多组第二磁力软板;一对所述第二磁力软板设于弹性柱两侧;所述加工平台本体底部固接有第一输出电机;所述第一输出电机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外侧壁套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内侧壁与转动柱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加工平台本体两侧壁均固接有第二输出电机;所述第二输出电机靠近加工平台本体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多组输送柱;所述输送柱远离第二输出电机一端设于加工平台本体内侧;所述加工平台本体一侧侧壁固接有储料口;降低了现有的弹性打磨带对多种碳纤维辊打磨效果不同,对较大或较小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相较于同一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较差的情况发生。
[0007]优选的,所述加工平台本体内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顶端设于加工平台本体内侧;所述第一滑槽内侧靠近储料口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从而降低了多余的碳纤维辊再次进入加工平台本体内侧,导致加工平台本体内侧原本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受损的情况发生。
[0008]优选的,所述储料口顶部两侧均固接有固定柱;一对所述固定柱相互靠近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阻挡板;从而降低了多余的碳纤维辊再次进入加工平台本体内侧,导致加工
平台本体内侧原本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受损的情况发生。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内侧远离第二滑槽一侧侧壁固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靠近限位块一侧侧壁与限位块一侧侧壁固接;提升了限位块长时间工作时的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输送柱外侧壁固接有摩擦软板;所述摩擦软板在输送柱外侧壁上固接有多组;提升了输送柱对碳纤维辊输送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加工平台本体外侧壁固接有多组阻挡箱;一对所述阻挡箱设于转动柱两侧;阻挡箱降低了外部人员与转动中的转动柱贴合,导致人员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发生。
[0012]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3]1.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转动柱自身为弹性材质,且第一磁力软板与第二磁力软板因磁力相互排斥,从而使弹性打磨带向碳纤维辊方向挤压,使弹性打磨带内侧壁对不同尺寸的碳纤维辊外侧壁进行贴合打磨的效果;整体装置降低了现有的弹性打磨带对多种碳纤维辊打磨效果不同,对较大或较小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相较于同一尺寸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较差的情况发生。
[0014]2.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加工平台本体内侧的碳纤维辊在打磨加工,另一碳纤维辊通过储料口进入加工平台本体内侧的过程中,被限位块阻挡,从而降低了多余的碳纤维辊再次进入加工平台本体内侧,导致加工平台本体内侧原本的碳纤维辊的打磨效果受损的情况发。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中的加工平台本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的储料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挤压块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阻挡箱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转动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加工平台本体;12、转动柱;13、弹性柱;14、弹性打磨带;15、第一输出电机;16、传动柱;17、传动带;18、第二输出电机;19、输送柱;110、储料口;111、第一磁力软板;112、第二磁力软板;2、第一滑槽;21、挤压块;22、第二滑槽;23、限位块;3、固定柱;31、阻挡板;4、弹性板;5、摩擦软板;6、阻挡箱;7、阻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本体1;所述加工平台本体1中端阻挡连接有转动柱12;所述转动柱12内侧壁固接有多组弹性柱13;所述弹性柱13远离转动柱12一端固接有弹性打磨带14;所述弹性打磨带14靠近转动柱12一侧侧壁固接有第一磁力软板111;所述转动柱12内侧壁固接有多组第二磁力软板112;一对所述第二磁力软板112设于弹性柱13两侧;所述加工平台本体1底部固接有第一输出电机15;所述第一输出电机15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柱16;所述传动柱16外侧壁套设有传动带17;所述传动带17内侧壁与转动柱12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加工平台本体1两侧壁均固接有第二输出电机18;所述第二输出电机18靠近加工平台本体1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多组输送柱19;所述输送柱19远离第二输出电机18一端设于加工平台本体1内侧;所述加工平台本体1一侧侧壁固接有储料口110;工作时,弹性柱13为弹性材质,第一磁力软板111、第二磁力软板112均为磁力材质,启动第二输出电机18,第二输出电机18带动多组输送柱19转动,启动第一输出电机15,第一输出电机15通过传动柱16转动,带动传动带17一并转动,传动带17转动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本体(1);所述加工平台本体(1)中端阻挡连接有转动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12)内侧壁固接有多组弹性柱(13);所述弹性柱(13)远离转动柱(12)一端固接有弹性打磨带(14);所述弹性打磨带(14)靠近转动柱(12)一侧侧壁固接有第一磁力软板(111);所述转动柱(12)内侧壁固接有多组第二磁力软板(112);一对所述第二磁力软板(112)设于弹性柱(13)两侧;所述加工平台本体(1)底部固接有第一输出电机(15);所述第一输出电机(15)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柱(16);所述传动柱(16)外侧壁套设有传动带(17);所述传动带(17)内侧壁与转动柱(12)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加工平台本体(1)两侧壁均固接有第二输出电机(18);所述第二输出电机(18)靠近加工平台本体(1)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多组输送柱(19);所述输送柱(19)远离第二输出电机(18)一端设于加工平台本体(1)内侧;所述加工平台本体(1)一侧侧壁固接有储料口(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辊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树辉郭淑琴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冬慧辊筒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