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出口消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453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排水出口消能装置,包括箱体和消能层,箱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上游的排水出口连通,进水口的外边缘设置有安装板;消能层设置于箱体内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包括数根间隔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挡水柱,挡水柱设置有两层或多层,上下两层的挡水柱相互交错排列,消能层还包括缓流斜坡,沿水流上游至下游由薄变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在为排水出口设置消能结构时消能效果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此消能装置使用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箱体,在箱体内设置由挡水柱和缓流斜坡构成的消能层,实现很好的消能效果,适用于水平或竖直角度的排水出口,且方便安装和拆卸。安装和拆卸。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出口消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工程
,尤其涉及排水出口消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排水系统是城市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对排水系统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经过集水系统收集的水沿排水管道流动,由于排水的高低落差,水在到达排水出口时通常流速很快,如果直接排出很容易导致地面结构因为水流冲击而受到破坏。
[0003]为解决排水出口的水流速过大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排水出口设置消能池或分散水流的台面,然而这些方法都需要在排水出口做额外的工程建设,而且设置的消能结构不方便改动和拆卸。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8843027U,公开日为2023年04月11日,名称为“一种多功能消能池”公开了一种用于排水出口的消能池,包括底流消能池,底流消能池内部的缓冲消能机构,通过缓冲消能机构对水流进行缓冲后进行排水,能在排水出口实现一定的水流消能效果,然而此专利提供的消能池只能用于水平设置在地面附近的排水出口,对竖直设置的排水出口不适用,而且用于缓冲消能的叠水台和溢流坝在水流很急的时候消能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在为排水出口设置消能结构时消能效果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排水出口消能装置,通过使用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箱体,在箱体内设置由挡水柱和缓流斜坡构成的消能层,实现很好的消能效果,适用于水平或竖直角度的排水出口,且方便安装和拆卸。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06]排水出口消能装置,包括:/>[0007]箱体,其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上游的排水出口连通,所述进水口的外边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安装孔并配合螺栓固定在排水出口外围的墙体上;
[0008]消能层,其设置于箱体内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包括数根间隔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挡水柱,所述挡水柱设置有两层或多层,上下两层的挡水柱相互交错排列,所述挡水柱自水流方向的第一层为三棱柱状结构,第二层及后续层为T型柱状结构,所述消能层还包括缓流斜坡,所述缓流斜坡设置在箱体内壁上水流经过的位置,沿水流上游至下游由薄变厚,所述挡水柱一端连接在缓流斜坡上,另一端连接在箱体内壁上。
[0009]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以及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缓流斜坡设置在第一侧板上,所述挡水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缓流斜坡和第三侧板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第二侧板或第四侧板上,所述底板的对侧形成所述进水口。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竖直方向上下设置,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块,分
别连接在一对侧板上。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平方向前后设置,安装板的数量为两块,分别连接在竖直方向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上。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三侧板设置有通气口。
[0013]作为优选,两块所述安装板分别与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铰接。
[0014]可选地,所述挡水柱的第一层为三棱柱,第二层及以下为T型柱。
[0015]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独立的箱体结构,方便安装和拆卸;(2)消能层使用缓流斜坡和交错设置的挡水柱,具有很好的消能效果,同时能为水流提供足够的流动空间;(3)提供了水平和竖直的安装方式,对竖直或水平设置的排水出口都适用;(4)消能工作在箱体内完成,可防止水花喷溅;(5)水流消能后通过出水口集中排出,方便进行水资源的收集利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缓流斜坡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
[0020]图中:进水口1,出水口2,安装板3,挡水柱4,缓流斜坡5,第一侧板61,第二侧板62,第三侧板63,第四侧板64,底板7,通气口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2]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3]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出口消能装置,包括:
[0025]箱体,其设置有进水口1和出水口2,进水口1与上游的排水出口连通,进水口1的进水范围完全覆盖排水出口的出水范围,进水口1的外边缘设置有安装板3,安装板3可选地设置在进水口1的两侧或多侧,板面与进水口1持平,安装板3设置有安装孔并配合螺栓固定在排水出口外围的墙体上,安装板3上至少间隔设置有三个安装孔以保证安装的稳固性,在排
水出口外围的墙体上开有对应的孔,安装使用的螺栓为平头螺栓或膨胀螺栓。
[0026]消能层,其设置于箱体内部的进水口1和出水口2之间,包括数根间隔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挡水柱4,挡水柱4设置有两层或多层,上下两层的挡水柱4相互交错排列,挡水柱4设置在水流经过的位置起到分流和阻挡水直接向前流动的作用,阻挡方向为水流进入消能层前的流动方向,同层的挡水柱4间隔距离小于单根挡水柱4的宽度,前两层挡水柱4配合即可在水流冲击方向上形成完全阻挡,第三层往后的挡水柱4选择性设置,用于增加水流的紊动和摩擦,进一步加强水流动能消解效果,如图2所示,挡水柱4自水流方向的第一层为三棱柱状结构,第二层及后续层为T型柱状结构,由于水流从进水口1流入时流速较快,所以首先受到冲击的第一层挡水柱4设置为三棱柱状结构,三棱柱状结构的倾斜面将水流的一部分垂直冲击转化为对箱体内壁的冲击和水流内部的碰撞,可以减小装置受到的正面冲击力以防止装置因冲击力过大而脱落,第一层挡水柱4主要起到分流转向的作用,第二层及后续层挡水柱4的T型柱状结构可以提供相互垂直的阻挡面,使水流发生多次扩散和转向,水流经过多次碰撞后其动能被消解为内能;如图3所示,消能层还包括缓流斜坡5,缓流斜坡5设置在箱体内壁上水流经过的位置,沿水流上游至下游由薄变厚,挡水柱4一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水出口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其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上游的排水出口连通,所述进水口的外边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安装孔并配合螺栓固定在排水出口外围的墙体上;消能层,其设置于箱体内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包括数根间隔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挡水柱,所述挡水柱设置有两层或多层,上下两层的挡水柱相互交错排列,所述挡水柱自水流方向的第一层为三棱柱状结构,第二层及后续层为T型柱状结构,所述消能层还包括缓流斜坡,所述缓流斜坡设置在箱体内壁上水流经过的位置,沿水流上游至下游由薄变厚,所述挡水柱一端连接在缓流斜坡上,另一端连接在箱体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出口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以及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秋娥蒋丽梅林丽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院京诚建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