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组件、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452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组件、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所述液冷组件中液冷板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液冷板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用于贴合电芯的侧面;第二液冷板包括第三侧面,第二液冷板的第三侧面用于贴合电芯的底面;第一液冷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第二液冷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流道,第一流道连通于第二流道,实现对电芯的侧面和底面同时冷却散热,增加了电芯与液冷板之间的换热面积,降低了电芯工作温度,提高电芯本体的温度一致性,提升了电芯的循环寿命。的循环寿命。的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组件、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组件、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较大的热失控风险,当发生热失控时,会瞬间释放大量热量,迅速蔓延至邻近电池,引发电池大面积热失控,造成严重的火灾或爆炸事故。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做好电池的热管理,对有效控制和解决热失控带来的火灾、爆炸风险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对电池的电芯单体进行有效的散热成为了本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0003]目前,现有的电芯液冷方式中,通常是对电芯底部或顶部进行冷却,若只对电芯的一个面进行冷却,散热面积有限,冷却效果差;对于采用液冷板冷却电芯的方式,对液冷板平面度要求极高,容易出现液冷板与电芯接触不良导致液冷效果差;若电芯高度尺寸比较大,则难以对电芯的中间位置冷却,导致电芯中间部位发热严重,容易发生热失控;
[0004]在实现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电芯液冷方式中,散热面积有限,电芯本体温差大,液冷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用于贴合电芯的侧面;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三侧面用于贴合所述电芯的底面;所述第一液冷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液冷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所述第一集流件位于第二集流件上,所述第一集流件插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集流件插接在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集流件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件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三集流件和第四集流件;所述第三集流件位于第四集流件上,所述第三集流件插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集流件插接在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集流件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四集流件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集流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三集流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件设置有第一进液腔和第一回液腔,所述第二集流件设置有第二回液腔;所述第三集流件设置有第三回液腔和第一出液腔,所述第四集流件设置有第四回液腔;所述第一流道的数量为至少3个,各所述第一流道划分为第一进液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晨阳闫仕伟刘华俊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