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38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涉及光谱分析仪器领域,包括检测筒上端固定在检测筒安装座上,检测筒安装座上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壳体下端;第一安装壳体后端与第二安装壳体前端固定相连;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内部中空;第一安装壳体上端还安装有灯盖;接线盒固定在第二安装壳体后端;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口均安装在接线盒上;光谱探测系统中的一部分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内部;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口均与光谱探测系统相连;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检测筒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完全不受样品形态影响,适合于不均匀样品的检测,能更好地克服杂质和气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的影响。结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


[0001]本技术涉及光谱分析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光谱分析仪。

技术介绍

[0002]近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为780nm

2526nm,该波长范围能够记录O

H、C

O、N

H等化学键振动的倍频信息和合频吸收信息,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获取载体实现对含氢基团有机物质理化性质的测量和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近红外光源照射实验样本,根据光源透射或反射出的光线对待测物质所携带的有效信息进行测量和分析,实现快速检测待测物质中某种成分含量的目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主要原理在于;利用待测物质对不同频率光吸收的差异性,应用连续改变频率的近红外光对待测物质进行照射,然后记录不同频率的红外光强度,得到待测物质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图;将近红外光谱信息图所反映的待测物质信息与所测得物质的含量值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然后采集待测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输入到定量分析模型,中,从而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待测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实现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定量检测分析。
[0003]目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分析仪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主要由光源、样品池、分光器、检测器及计算机等部件组成,这类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对于光路有严格要求,外界光强影响测试结果,同时一些扫描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还带有多个移动部件,会导致系统复杂、扫描速度慢;另外,现有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由于扫描精度的限制,对于不均匀样本无法实现很好的检测,无法克服待测样本中杂质和气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样本形态包括温度和腐蚀特性等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检测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包括:第一安装壳体、灯盖、检测筒安装座、检测筒、第二安装壳体、接线盒、网络接口、电源接口、光谱探测系统和空气过滤器;所述检测筒上端固定在检测筒安装座上,所述检测筒安装座上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壳体下端;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后端与第二安装壳体前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内部中空,用于安装光谱探测系统;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上端还安装有灯盖;所述接线盒固定在第二安装壳体后端;所述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口均安装在接线盒上;所述光谱探测系统中的一部分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内部;所述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口均与光谱探测系统相连;所述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检测筒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光谱探测系统包括:光源、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入射狭缝、光纤耦合器、二极管阵列探测器、无线传输模块、微型处理器、蓝宝石窗口、WiFi路由器和上位机;所述光源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上端内部;所述蓝宝石窗口安装在检测筒
安装座中;所述第一反射镜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内部,且第一反射镜位于光源下方;所述第三反射镜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交接处;所述第二反射镜、入射狭缝、光纤耦合器、二极管阵列探测器、无线传输模块和微型处理器均安装在第二安装壳体内部;所述二极管阵列探测器与微型处理器相连,微型处理器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WiFi路由器与上位机相连,无线传输模块与WiFi路由器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所述网络接口、电源接口和空气过滤器均与微型处理器相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发出的入射光沿着检测筒通过蓝宝石窗口照射在样品表面,样品表面反射回来的漫反射光被第一反射镜反射至第二反射镜,再被第二反射镜反射至第三反射镜,最后由第三反射镜反射后通过入射狭缝入射至光纤耦合器,通过光纤耦合器的光耦作用耦合至二极管阵列探测器,最终由二极管阵列探测器进行探测获取电信号,所获取的电信号输出至微型处理器,通过微型处理器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和WiFi路由器上传至上位机中进行下一步处理,由上位机给出最终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安装壳体上端且与微型处理器相连的指示灯。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表面均镀制近红外光高反膜。
[0011]进一步的,所述蓝宝石窗口表面镀制近红外光增透膜,用于实现近红外光高透过。
[0012]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具体采用氙灯。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第二安装壳体上端的把手。
[0014]进一步的,测量时,将样品置于检测筒下端,所述检测筒总长度和检测筒下端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之和的范围为250mm
±
100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除了一根电源线外可以不需要任何其他接线),操作简单,不易死机,故障率低,同时,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完全不受样品形态(温度和腐蚀特性等)影响,扫描光斑面积大,适合于不均匀样品的检测,能更好地克服杂质和气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0017]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能够适合于各种形态样品和各种生产条件,几乎无耗材,可使用漫反射或透反射检测方式,不但对形态适应,更适合于不同光谱特性的产品。
[0018]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结构紧凑,能够避免长光纤传输的信号损失,用小功率光源即可获得更高的信噪比。
[0019]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可用于检测黄油、乳酪、粕类、浓麸质液、蛋白粉、肉制品和畜牧产品等物料。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3为二极管阵列探测器、无线传输模块、微型处理器、WiFi路由器和上位机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安装壳体,2、灯盖,3、检测筒安装座,4、检测筒,5、第二安装壳体,6、
把手,7、指示灯,8、接线盒,9、网络接口,10、电源接口,11、光源,12、第一反射镜,13、第二反射镜,14、第三反射镜,15、入射狭缝,16、光纤耦合器,17、二极管阵列探测器,18、无线传输模块,19、微型处理器,20、蓝宝石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参见图1和图2所示进行说明,本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主要包括:第一安装壳体1、灯盖2、检测筒安装座3、检测筒4、第二安装壳体5、把手6、指示灯7、接线盒8、网络接口9、电源接口10、光谱探测系统和空气过滤器。
[0026]其中,检测筒4上端固定在检测筒安装座3上,检测筒安装座3上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壳体1下端;第一安装壳体1后端与第二安装壳体5前端固定相连;第一安装壳体1和第二安装壳体5内部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壳体、灯盖、检测筒安装座、检测筒、第二安装壳体、接线盒、网络接口、电源接口、光谱探测系统和空气过滤器;所述检测筒上端固定在检测筒安装座上,所述检测筒安装座上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壳体下端;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后端与第二安装壳体前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内部中空,用于安装光谱探测系统;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上端还安装有灯盖;所述接线盒固定在第二安装壳体后端;所述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口均安装在接线盒上;所述光谱探测系统中的一部分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和第二安装壳体内部;所述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口均与光谱探测系统相连;所述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检测筒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谱探测系统包括:光源、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入射狭缝、光纤耦合器、二极管阵列探测器、无线传输模块、微型处理器、蓝宝石窗口、WiFi路由器和上位机;所述光源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上端内部;所述蓝宝石窗口安装在检测筒安装座中;所述第一反射镜安装在第一安装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华张明权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艾格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