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滤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27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漂浮式滤茶器,包括滤茶器本体;所述滤茶器本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旋转连接且紧贴设置;内壳体和外壳体的侧壁沿周向均形成有若干有孔区,相邻有孔区之间为无孔区且无孔区的宽度不小于有孔区的宽度,有孔区上布设有若干过滤孔;所述滤茶器本体顶部盖设有漂浮盖,漂浮盖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内壳体和外壳体并通过旋转的方式可以快速关闭过滤孔,从而防止茶水过浓;漂浮盖设置在顶部,且滤茶器本体为上宽下窄的圆锥形,从而使得滤茶器在水中漂浮是更加稳定,不易晃动和倒伏。不易晃动和倒伏。不易晃动和倒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式滤茶器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内置、调整滤茶浓度的的漂浮式滤茶器。

技术介绍

[0002]茶器,在茶文化里属于礼仪的一种象征,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饮茶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茶文化与历史发展背景与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茶器是茶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茶器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同时也被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类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茶器也显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茶器按材质的分类有紫砂、陶器、瓷器、金属、竹木、玻璃等。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工业时代的带来,新兴材料的崛起,也开始丰富了茶器的材质,并且从实用设计及类型方面都有了很多的拓展。
[0003]单从滤茶器一种类型来讲,除了原始的茶壶、陶瓷器皿等通过设计小密孔的结构起到过滤的效果外,后来延伸出现了不锈钢茶漏、玻璃茶漏等材质,另外在外形上也是花样多变。随着当代人们生活需求的加快,便捷式的滤茶器、一次性滤茶袋等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式样多变的滤茶器给茶饮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但也各自存在使用问题。比如传统茶漏一般需要配备其他特制的茶具套装才能配合使用,长条形的不锈钢或者玻璃滤茶棒(勺),一般适用于敞口杯,且泡茶期间无法盖上杯盖。另外带有牵引线的一次性滤茶袋等虽然非常便捷,即适合于保温杯又适合于敞口杯,但是泡茶期间需要注意手持牵引线,否则容易掉入杯中;另外如果断掉牵引线,浸泡过后茶包沉于杯底,难以随时根据口感和浓度简易取出茶包。另外一次性茶包浸泡过久或者内置杯内遇到剧烈晃动,容易破碎,严重影响杯泡茶的体验感。
[0004]为此技术专利CN 210581974 U公开了泡茶容器,其中设置滤杯和与滤杯连接的气囊;将茶叶放在滤杯内并通过气囊滤杯的漂浮状态,但是其气囊设置在滤杯底部,导致其整体重心较高,容易导致滤杯放置到茶杯内时倒置,所以其采用还需要通过连接件滑动连接在茶壶上,导致其只能在茶壶上使用,此外,其防止茶水过浓的方式为向气囊充气,使得茶叶离开茶水,这种方式调控复杂,且冲抵需要打气设备,导致其不便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漂浮式滤茶器。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漂浮式滤茶器,包括滤茶器本体;所述滤茶器本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旋转连接且紧贴设置;内壳体和外壳体的侧壁沿周向均形成有若干有孔区,相邻有孔区之间为无孔区且无孔区的宽度不小于有孔区的宽度,有孔区上布设有若干
过滤孔;所述滤茶器本体顶部盖设有漂浮盖,漂浮盖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000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漂浮盖与滤茶器本体过盈配合。
[000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滤茶器本体为圆锥状。
[00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通过轴承旋转连接。
[001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漂浮盖顶部固定有可持式短柄。
[001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漂浮盖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漂浮盖内部形成有充气空腔。
[0013]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性材料为食品级硅胶。
[0014]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壳体顶部外周固定有第一环形板,外壳体外周固定有第二环形板;第一环形板上标有第一标志线,第二环形板上标有第二标志线。
[001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壳体内固定有旋转手柄。
[001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厚度为0.05

0.2mm,内壳体的内径为3

6cm,滤茶器本体的高度为3

6cm。
[0017]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8]1.设置内壳体和外壳体并通过旋转的方式可以快速关闭过滤孔,从而防止茶水过浓。
[0019]2.漂浮盖设置在顶部,且滤茶器本体为上宽下窄的圆锥形,从而使得滤茶器在水中漂浮是更加稳定,不易晃动和倒伏。
附图说明
[0020]利用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21]图1是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漂浮式滤茶器,包括滤茶器本体1、内壳体2、外壳体3、有孔区4、过滤孔41、无孔区5、漂浮盖6、轴承7、可持式短柄8、第一环形板9、第二环形板10、第一标志线11、第二标志线12和旋转手柄13。
[0027]其中内壳体2和外壳体3轴承7通过旋转连接且紧贴设置。内壳体2和外壳体3的侧壁沿周向均形成有若干有孔区4,相邻有孔区4之间为无孔区5且无孔区5的宽度不小于有孔区4的宽度。滤茶器本体1顶部盖设有漂浮盖6。
[0028]其使用方法如下:
[0029]向内壳体2内部放入茶叶并使得内壳体2与外壳体3的有孔区4相互重合,从而使得水可以经过过滤孔41,浸泡内部的茶叶。然后盖上漂浮盖6后放入茶水中,当茶水浓度合适后,旋转内壳体2使得内壳体2的无孔区5将外壳体3的有孔区4完全遮挡,从而形成不透水的
结构,以避免茶水继续变浓。壳体2内设置便于快速旋转的旋转手柄13。
[0030]其中漂浮盖6由弹性材料制成如食品级硅胶等,从而具有较好的弹性,便于快速压入滤茶器本体1与滤茶器本体1过盈配合连接。为了降低其密度,可以在漂浮盖6内部设置充气空腔。
[0031]为了保证滤茶器在茶水中的稳定性,滤茶器本体1设置为圆锥状。
[0032]漂浮盖6顶部固定有可持式短柄8,以便于提起。
[0033]为了便于快速将内壳体2的无孔区5与外壳体3的有孔区4对齐,内壳体2顶部外周固定有第一环形板9,外壳体3顶部外周固定有第二环形板10;第一环形板9上标有第一标志线11,第二环形板10上标有第二标志线12,当第一标志线11与第二标志线12重合时即内壳体2的无孔区5将外壳体3的有孔区4完全重合时。
[0034]内壳体2和外壳体3的厚度为0.05

0.2mm,内壳体2的内径为3

6cm,滤茶器本体1的高度为3

6cm。
[003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滤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茶器本体(1);所述滤茶器本体(1)包括内壳体(2)和外壳体(3);所述内壳体(2)和外壳体(3)旋转连接且紧贴设置;内壳体(2)和外壳体(3)的侧壁沿周向均形成有若干有孔区(4),相邻有孔区(4)之间为无孔区(5)且无孔区(5)的宽度不小于有孔区(4)的宽度,有孔区(4)上布设有若干过滤孔(41);所述滤茶器本体(1)顶部盖设有漂浮盖(6),漂浮盖(6)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滤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盖(6)与滤茶器本体(1)过盈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滤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茶器本体(1)为圆锥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滤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和外壳体(3)通过轴承(7)旋转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式滤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盖(6)顶部固定有可持式短柄(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丛丛徐明锋何春梅王洪峰苏凌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