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132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涉及表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金属顶扣和金属底座,所述金属顶扣包括第一圆盘部,所述第一圆盘部的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扣杆部,扣杆部的上端一体连接有扣头部,扣头部的直径大于扣杆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盘部的中部下侧一体连接有连接柱部,连接柱部设有外螺纹;所述金属底座包括第二圆盘部,所述第二圆盘部的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连接套部,连接套部之内设有一沉孔,沉孔的孔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螺纹连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皮质表带连接容易,该表扣结构简洁、视觉效果好,消费者使用该表扣结构连接表带简单、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表带
,特别涉及一种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参见中国专利文件CN214963098U,通常是在一根皮制表带的端缘接设扣环及扣针,再与另一根间隔开孔的皮制表带相结合。传统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能够较好地将两根表带可拆卸地连接起来,但还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扣环与皮带端部的连接工艺较为繁琐,需要将表带端部折叠并缝线以连接扣环;其二、整体结构不够简洁,无法令消费者产生更佳的视觉效果;其三、两根表带连接较为繁琐,需要先将第一根带连接孔的表带插入第二根表带的扣环中,然后再将扣环中的扣针插入第一根表带的连接孔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该表扣结构与皮质表带连接容易,该表扣结构简洁、视觉效果好,消费者使用该表扣结构连接表带简单、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包括:
[0005]金属顶扣,所述金属顶扣包括第一圆盘部,所述第一圆盘部的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扣杆部,扣杆部的上端一体连接有扣头部,扣头部的直径大于扣杆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盘部的中部下侧一体连接有连接柱部,连接柱部设有外螺纹;
[0006]金属底座,所述金属底座包括第二圆盘部,所述第二圆盘部的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连接套部,连接套部之内设有一沉孔,沉孔的孔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螺纹连接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盘部的上侧面为弧面,所述扣杆部的形状呈柱形,所述扣头部的形状呈扁球形,所述第一圆盘部的下侧面为平面,第二圆盘部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平面。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盘部的上侧面、扣杆部的外侧面及扣头部的下侧面均布满斜纹。
[0009]优选地,所述沉孔的底面中部设有锥形凹坑。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盘部的直径为10.03

10.08mm,高度为0.69

0.78mm;所述扣杆部的直径为2.95

3.04mm,所述扣头部的直径为3.94

4.03mm,所述扣杆部和扣头部的高度之和为4.19

4.38mm;所述连接柱部的高度为1.76

1.85mm;所述第二圆盘部的直径为10.03

10.08mm,高度为1.08

1.17mm;所述连接套部的外径为6.45

6.55mm,高度为1.505

1.57mm。
[0011]优选地,所述外螺纹的规格为M4型外螺纹,所述内螺纹的规格为M4型内螺纹。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由于金属顶扣的第一圆盘部中部下侧一体连接
有连接柱部,连接柱部设有外螺纹,金属底座的第二圆盘部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连接套部,连接套部之内设有一沉孔,沉孔的孔壁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螺纹连接配合,因此,当需要将表扣结构与皮质表带连接时,可先在皮质表带上开设装配孔,将金属底座的连接套部往上插入装配孔,然后将金属顶扣的连接柱部螺入连接套部的沉孔中,螺紧之后,第一圆盘部与第二圆盘部一起夹紧固定皮质表带,表扣结构与皮质表带连接容易,无需将表带端部折叠并缝线,连接工艺较为简单;其二、本技术表扣结构相比传统的连接环和连接针结构来说,表扣结构简洁、视觉效果好;其三、由于金属顶扣的第一圆盘部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扣杆部,扣杆部的上端一体连接有扣头部,扣头部的直径大于扣杆部的直径,因此,消费者使用该表扣结构连接表带时,只需要将扣头部扣入另外一根皮质表带的连接孔中,就可以连接住两根表带,连接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表扣结构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4]图2为金属顶扣的优选结构侧视图。
[0015]图3为金属顶扣的结构尺寸图。
[0016]图4为金属顶扣的结构俯视图。
[0017]图5为金属底座的结构侧视图。
[0018]图6为金属底座的纵剖视结构图。
[0019]图7为金属底座的结构俯视图。
[0020]图8为金属底座的结构尺寸图。
[0021]图中:1.金属顶扣;11.第一圆盘部;12.扣杆部;13.扣头部;14.连接柱部;141.外螺纹;15.斜纹;2.金属底座;21.第二圆盘部;22.连接套部;23.沉孔;231.内螺纹;232.锥形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如图1

图8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包括金属顶扣1和金属底座2;所述金属顶扣1包括第一圆盘部11,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扣杆部12,扣杆部12的上端一体连接有扣头部13,扣头部13的直径大于扣杆部1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盘部1的中部下侧一体连接有连接柱部14,连接柱部14设有外螺纹141;所述金属底座2包括第二圆盘部21,所述第二圆盘部21的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连接套部22,连接套部22之内设有一沉孔23,沉孔23的孔壁设有内螺纹231,所述外螺纹141与内螺纹231相螺纹连接配合。本技术在将表扣结构连接于一根皮质表带时,先在该皮质表带上开设一装配孔,将金属底座2的连接套部22往上插入装配孔,然后将金属顶扣1的连接柱部14螺入连接套部22的沉孔23中,螺紧之后,第一圆盘部11与第二圆盘部21一起夹紧固定该皮质表带,表扣结构与皮质表带连接容易,无需将表带端部折叠并缝线,连接工艺较为简单;本技术表扣结构相比传统的连接环和连接针结构来说,表扣结构简洁、视觉效果好。当一根皮质表带安装表扣结构时,另外一根皮质表带间隔开设连接孔,消费者使用该表扣结构连接皮质表带时,只需要将扣头部13扣入另外一根皮质表带的连接孔中,就可以连接住两根表带,连接简单、
方便。
[0024]如图1

图8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上侧面为弧面,所述扣杆部12的形状呈柱形,所述扣头部13的形状呈扁球形,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下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圆盘部2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平面。扁球形的扣头部13 更易于扣入皮质表带的连接孔,并使扣杆部12与皮质表带相连接。
[0025]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上侧面、扣杆部12的外侧面及扣头部13的下侧面均布满斜纹15。表面设置斜纹15能增加其摩擦力,提高连接表带的稳固性。所述沉孔23的底面中部设有锥形凹坑232。
[0026]如图3、图4和图8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直径为10.03

10.08mm,优选为10.06mm,高度为0.69

0.78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顶扣(1),所述金属顶扣(1)包括第一圆盘部(11),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扣杆部(12),扣杆部(12)的上端一体连接有扣头部(13),扣头部(13)的直径大于扣杆部(1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中部下侧一体连接有连接柱部(14),连接柱部设有外螺纹(141);金属底座(2),所述金属底座(2)包括第二圆盘部(21),所述第二圆盘部(21)的中部上侧一体连接有连接套部(22),连接套部(22)之内设有一沉孔(23),沉孔(23)的孔壁设有内螺纹(231),所述外螺纹(141)与内螺纹(231)相螺纹连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上侧面为弧面,所述扣杆部(12)的形状呈柱形,所述扣头部(13)的形状呈扁球形,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下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圆盘部(2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上侧面、扣杆部(12)的外侧面及扣头部(13)的下侧面均布满斜纹(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23)的底面中部设有锥形凹坑(2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质表带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部(11)的直径为10.03

10.08mm,高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一鸣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泰宸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