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11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在分流道与阀针孔之间通过斜流道连通,塑料熔液从斜流道进入到阀针孔时,减小了进入角角度,尽量减小流体进入阀针孔时径向的作用力,从而降低流体对阀针的冲击较低,同时由于采用了斜流道,斜流道与阀针孔连通处的位置更靠近浇注孔,这样阀针套位置可以更靠近浇注孔,阀针位于宽口径段内的长度缩短,有利于提升阀针的抗扭强度;同时将模腔浇口与阀针孔采用浇注孔与导向孔分离的结构,确保阀针伸缩时始终保持与阀针孔同轴,并缩短阀针伸缩距离,减少阀针的磨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可靠稳定、调节方便、经久耐用的特点。经久耐用的特点。经久耐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技术,具体是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合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外卖打包容器消耗量大增,目前打包容器主要是通过注塑和吸塑两种工艺生产,吸塑工艺适合造型不复杂并且大批量生产,前期投入设备和场地要求较高;注塑工艺不受上述的设备和场地限制,现有注塑机就可以生产,打包容器属于薄壁产品,薄壁产品相对于普通塑料产品由于壁厚较薄,注塑时塑料熔液需要较高的流动性,这样对于模具内部的流道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
[0003]现有的产品模具一般采用针阀式结构,模具内部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所述的定模组件内部具有主流道、分流道和阀针孔,阀针孔内设置有阀针,分流道一端与主流道连通,另一端与阀针孔连通,其中分流道和阀针孔通常相互垂直,由于薄壁产品内部压力高流动性好,高压高速的塑料原料从分流道进入阀针孔时会对阀针产生径向的作用力,阀针与阀针孔内壁之间留有环状间隙供塑料原料流通,阀针通过两端阀针套和浇注孔来确保阀针与阀针孔保持同轴,而阀针工作时,阀针端轴向伸缩来控制浇注孔的通断,当阀针端部脱离浇注孔时使得浇注孔导通时,阀针一端失去轴向定位,在受到径向的作用力时会使得阀针与阀针孔不处同轴状态,当阀针复位时,阀针端部与浇注孔存在一定的错位,为了阀针端部重新进入到浇注孔内,阀针会对浇注孔的端口之间产生一定冲击力,从而加快了阀针、浇注口以及阀针套的磨损,进而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0004]另外由于阀针的位置是无法调节的,由于薄壁产品的壁厚较薄,注塑需要较高的压力和流道,阀针过长会使成型产品表面缺损,而阀针过短又会产品表面产生毛边,因而对阀针的精度要求较高,这些都提升加工和装配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分流道与阀针孔之间通过斜流道连通,塑料熔液从斜流道进入到阀针孔时,减小进入角度,尽量减小流体进入阀针孔时径向的作用力,从而降低流体对阀针的冲击较低,同时由于采用了斜流道,斜流道与阀针孔连通处的位置更靠近浇注孔,这样阀针套位置可以更靠近浇注孔,阀针处于宽口径段内的长度缩短,有利于提升阀针的抗扭强度; 同时将模腔浇口与阀针孔采用浇注孔与导向孔分离的结构,确保阀针伸缩时始终保持与阀针孔同轴,并缩短阀针伸缩距离,减少阀针的磨损;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可靠稳定、调节方便、经久耐用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包括模腔组件和模芯组件,所述的模腔组件内部具有主流道、分流道和阀针孔,阀针与阀针孔同轴并容置于阀针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道与阀针孔通过缓冲流道连通。
[0008]所述的模腔组件包括模板、热流道板、喷嘴组件和模仁,模板与热流道板连接,喷
嘴组件固定在热流道板与模仁之间,所述的主流道设置在模板内,主流道的进出口端分别与注射喷嘴和分流道连接,分流道设置在流道板内部;所述的阀针孔贯通模板、热流道板和喷嘴组件,所述的缓冲流道为斜流道,所述的斜流道设置在喷嘴组件内,斜流道两端分别连通分流道的出口端和阀针孔进口端,所述的模板对应阀针孔端部位置设置有阀针座,阀针容置于阀针孔内,阀针尾部与阀针座连接,阀针座与阀针驱动机构连接;喷嘴组件上还设置有浇注孔,浇注孔与阀针孔的出口端连通,浇注孔与模仁上的模腔通过浇注口连通,阀针的端部设置有与浇注口紧配的阀针头;阀针伸缩控制浇注口的开闭。
[0009]所述的阀针孔在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孔径大于阀针的外径的形成宽口径段,浇注口与阀针孔的出口端之间通过导向孔连通,导向孔与阀针孔同轴,阀针上还套设置阀针套,阀针套和导向孔分别位于宽口径段的两端并对阀针轴向定位。
[0010]所述的阀针座上设置有阀针的轴向调节结构,所述的轴向调节结构包括固定座、导向座和调节螺母,固定座固定在阀针座上,固定座上开设有与阀针孔同轴的调节孔,导向座容置于在调节孔内,阀针的尾部与导向座固连,调节螺母旋接在调节孔内通过调节螺母可改变导向座的轴向位置。
[0011]所述的浇注孔由若干迂回通道对称分布在导向孔周围形成,每个迂回通道两端连通浇注口和阀针孔的出口端。
[0012]本技术通过斜流道连通分流道和阀针孔,通过斜流道改变流道的方向使得流体进入阀针孔时减少对阀针的冲击,同时斜流道使得阀针孔进口端的位置更靠近出口端,这样宽口径段的距离缩短,阀针套和导向孔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缩短,这样处于宽口径段阀针的长度也缩短,有利于提升阀针的抗扭强度;同时采用浇注孔与导向孔分离的结构,阀针伸缩距离与浇注口的长度匹配,伸缩距离缩短,同时通过阀针套和导向孔始终保持阀针与阀针孔的同轴度,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另外阀针轴向可调降低对阀针精度的要求,加工和装配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7]如图1

4所示,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包括模腔组件1和模芯组件2,所述的模腔组件1内部具有主流道3、分流道4和阀针孔5,阀针6与阀针孔5同轴并容置于阀针孔5内,所述的模腔组件1包括模板11、热流道板12、喷嘴组件13和模仁14,模板11与热流道板12连接,喷嘴组件13固定在热流道板12与模仁14之间,所述的主流道3设置在模板11内,主流道3的进出口端分别与注射喷嘴和分流道4连接,分流道4设置在流道板12内部;所述的阀针孔5贯通模板11、热流道板12和喷嘴组件13,所述的分流道4与阀针孔5通过斜流道7连通。
[0018],所述的斜流道7设置在喷嘴组件13内,斜流道7两端分别连通分流道4的出口端和
阀针孔5进口端,所述的模板11对应阀针孔5端部位置设置有阀针座8,阀针6容置于阀针孔5内,阀针6尾部与阀针座8连接,阀针座8与阀针驱动机构连接;喷嘴组件13上还设置有浇注孔9,浇注孔9与阀针孔5的出口端连通,浇注孔9与模仁14上的模腔通过浇注口10连通,阀针6的端部设置有与浇注口10紧配的阀针头62;阀针6伸缩控制浇注口10的开闭;所述的浇注孔9由若干迂回通道对称分布在导向孔51周围形成,每个迂回通道两端连通浇注口10和阀针孔5的出口端。
[0019]所述的阀针孔5在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孔径大于阀针6的外径的形成宽口径段50,浇注口10与阀针孔5的出口端之间通过导向孔51连通,导向孔51与阀针孔5同轴,阀针6上还套设置阀针套61,阀针套61和导向孔51分别位于宽口径段50的两端并对阀针6轴向定位。
[0020]所述的阀针座8上设置有阀针6的轴向调节结构,所述的轴向调节结构包括固定座81、导向座82和调节螺母83,固定座81固定在阀针座8上,固定座81上开设有与阀针孔5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包括模腔组件(1)和模芯组件(2),所述的模腔组件(1)内部具有主流道(3)、分流道(4)、阀针孔(5)和模腔,阀针(6)与阀针孔(5)同轴并容置于阀针孔(5)内,其特征在于:阀针孔(5)依次通过浇注孔(9)和浇注口(10)与模腔连通,阀针孔(5)还通过导向孔与浇注口(10)同轴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道(4)与阀针孔(5)通过缓冲流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组件(1)包括模板(11)、热流道板(12)、喷嘴组件(13)和模仁(14),模板(11)与热流道板(12)连接,喷嘴组件(13)固定在热流道板(12)与模仁(14)之间,所述的模腔开设在模仁上,所述的主流道(3)设置在模板(11)内,主流道(3)的进出口端分别与注射喷嘴和分流道(4)连接,分流道(4)设置在热流道板(12)内部;所述的缓冲流道为斜流道(7),所述的斜流道(7)设置在喷嘴组件(13)内,斜流道(7)两端分别连通分流道(4)的出口端和阀针孔(5)进口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针孔(5)贯通模板(11)、热流道板(12)和喷嘴组件(13),所述的模板(11)对应阀针孔(5)端部位置设置有阀针座(8),阀针(6)容置于阀针孔(5)内,阀针(6)尾部与阀针座(8)连接,阀针座(8)与阀针驱动机构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壁产品模具流道与针阀组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刘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热恒注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