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识别标签、防伪瓶盖及防伪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008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频识别标签、防伪瓶盖及防伪瓶,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天线、芯片和检测连线,所述芯片分别与所述天线和所述检测连线电连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设有标签破坏部,以使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受外力断裂时,所述天线不受破坏,所述检测连线受破坏,实现破坏检测连线,但不损坏天线的效果,达到开启即可检测,并保证破坏的精准性,进一步地,各切口加工工艺简便,降低难度和成本,提高良品率。提高良品率。提高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频识别标签、防伪瓶盖及防伪瓶


[0001]本技术涉及防伪标签
,尤其涉及一种射频识别标签、防伪瓶盖及防伪瓶。

技术介绍

[0002]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指通过其芯片上的、具有全球唯一的编码,其是一种实现信息稳定,仿制成本极高,可存储大量信息,并可简单地进行读写的防伪技术,可使消费者通过商家提供的专用识别装置方便的识别商品的身份,并可以用来实现商品流通中的全程跟踪,其常被应用于瓶盖等液体商品包装的防伪上。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RFID天线大多采用薄膜作为基材,贴于产品表面,并且可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其完整的与被贴物剥离,被再次使用,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背离了作为防伪产品最基本的要求和防伪产品的一次性使用性特点。
[0004]由此产生了一种带有检测连线的新型RFID标签,业内称为含有开启检测功能的射频识别标签,简称含有TT功能的射频标签,该新型RFID标签包含射频读取部分和检测连线部分,若检测连线部分断开,当新型RFID标签再次被读取时,新型RFID标签的芯片能自动识别出是否断开,并记录在芯片中,一旦新型RFID标签被重复使用,消费者可以从芯片信息中判断该标签是否已经被使用过,要实现这一方案,需要确保开启时检测连线必须断裂形成断路,且具有射频功能的部分天线需保持完好。
[0005]常用的破坏形式是通过将新型RFID标签粘贴在瓶盖的几个部件组合成的内部为圆形、外部为环形的结构上,通过开启瓶盖时的旋转,使标签靠近圆心部分的圆形结构与靠近圆周部分的环形结构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达到破坏的目的。但是由于瓶盖尺寸一般较小,同时起射频识别标签作用的读取功能部分又占据了大部分面积,这就决定了检测连线尺寸较小,且距离其射频识别模块作用的天线部分较近,这就导致开启时经常会损坏起射频识别模块的部分天线,从而达不到开启检测。普通解决方法一般是在瓶盖中增加卡槽,刀口等结构,这些方法一方面增加了瓶盖零件的加工难度,一方面又很难保证破坏的精确性,仍然会存在开启时起天线的部分被破坏的情况,降低了良品率,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识别标签、防伪瓶盖及防伪瓶,实现在防伪瓶盖开启时,实现破坏检测连线,但不损坏天线效果,达到高效精准准确防伪的效果。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标签,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天线、芯片和检测连线,其中,
[0008]所述芯片分别与所述天线和所述检测连线电连接;
[0009]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设有标签破坏部,以使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受外力断裂时,所述天线不受破坏,所述检测连线受破坏。
[0010]进一步地,上述射频识别标签,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标签基材,所述天线、所述
芯片、所述检测连线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
[0011]和/或,所述标签破坏部全部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或者,所述标签破坏部部分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及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上;
[0012]和/或,所述标签破坏部包括安全切口,或者,所述标签破坏部包括引导切口和安全切口,所述安全切口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形成的围绕区或全部设于所述检测连线形成的围绕区外且近所述检测连线,所述引导切口的一端与所述标签基材的边缘连接,另一端指向所述安全切口或所述检测连线,所述引导切口与所述天线不连接。
[0013]进一步地,上述射频识别标签,所述引导切口包括第一引导切口段和第二引导切口段,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的一端与所述标签基材的边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的另一端指向所述安全切口或所述检测连线;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和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均与所述天线不连接;
[0014]和/或,所述安全切口的切口形状为连续线条形状或不连续线条形状;
[0015]和/或,所述引导切口的切口形状为连续线条形状或不连续线条形状;
[0016]和/或,所述安全切口的切口类型为全穿切口或半穿切口;
[0017]和/或,所述引导切口的切口类型为全穿切口或半穿切口;
[0018]和/或,所述引导切口与所述安全切口相交连接或不连接,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芯片形成回路;
[0019]和/或,所述引导切口与所述检测连线相交连接或不连接,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芯片形成回路;
[0020]和/或,所述引导切口全部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或者,所述引导切口部分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及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上;
[0021]和/或,所述安全切口全部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或者,所述安全切口部分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及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上。
[0022]进一步地,上述射频识别标签,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的切口形状为连续线条形状或不连续线条形状;
[0023]和/或,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的切口形状为连续线条形状或不连续线条形状;
[0024]和/或,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的切口类型为全穿切口或半穿切口;
[0025]和/或,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的切口类型为全穿切口或半穿切口;
[0026]和/或,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与所述安全切口相交连接或不连接,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芯片形成回路;
[0027]和/或,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与所述检测连线相交连接或不连接,所述检测连线与所述芯片形成回路;
[0028]和/或,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全部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或者,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部分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及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上;
[0029]和/或,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全部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或者,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部分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及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上。
[0030]进一步地,上述射频识别标签,当所述切口形状为不连续线条形状时,所述切口形状的切痕长度与非切痕长度的比例区间为10:1~1:10;当所述切口形状为连续线条形状时,连续线条形状包括直线、弧线、折线、波浪线和曲线中的任一种;
[0031]和/或,所述半穿切口的切口深度为切口所处位置标签厚度的比值为10:90~95:5。
[0032]进一步地,上述射频识别标签,在标签基材近检测连线的两侧边缘处各至少设有一条引导切口,各所述引导切口向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内部延伸。
[0033]进一步地,上述射频识别标签,在标签基材近检测连线的两侧边缘处各至少设有一条第一引导切口段,各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向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内部延伸。
[0034]进一步地,上述射频识别标签,所述检测连线的形状为直线、折线、波浪线、方形、扇形、圆环或异形。
[0035]在本技术中提供一种防伪瓶盖,所述防伪瓶盖包括上述射频识别标签、第一盖体和与所述第一盖体旋转连接的第二盖体,所述天线和所述芯片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所述检测连线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盖体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能形成相对运动趋势。
[0036]进一步地,上述防伪瓶盖中,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旋转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天线(1)、芯片(2)和检测连线(6),其中,所述芯片(2)分别与所述天线(1)和所述检测连线(6)电连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设有标签破坏部,以使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受外力断裂时,所述天线(1)不受破坏,所述检测连线(6)受破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标签基材,所述天线(1)、所述芯片(2)和所述检测连线(6)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和/或,所述标签破坏部全部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或者,所述标签破坏部部分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及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上;和/或,所述标签破坏部包括安全切口(5),或者,所述标签破坏部包括引导切口和安全切口(5),所述安全切口(5)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6)形成的围绕区或全部设于所述检测连线(6)形成的围绕区外且近所述检测连线(6),所述引导切口的一端与所述标签基材的边缘连接,另一端指向所述安全切口(5)或所述检测连线(6),所述引导切口与所述天线(1)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切口包括第一引导切口段(3)和第二引导切口段(4),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3)的一端与所述标签基材的边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4)的另一端指向所述安全切口(5)或所述检测连线(6);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3)和所述第二引导切口段(4)均与所述天线(1)不连接;和/或,所述安全切口(5)的切口形状为连续线条形状或不连续线条形状;和/或,所述引导切口的切口形状为连续线条形状或不连续线条形状;和/或,所述安全切口(5)的切口类型为全穿切口或半穿切口;和/或,所述引导切口的切口类型为全穿切口或半穿切口;和/或,所述引导切口与所述安全切口(5)相交连接或不连接,所述检测连线(6)与所述芯片(2)形成回路;和/或,所述引导切口与所述检测连线(6)相交连接或不连接,所述检测连线(6)与所述芯片(2)形成回路;和/或,所述引导切口全部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或者,所述引导切口部分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及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上;和/或,所述安全切口(5)全部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或者,所述安全切口(5)部分设于所述标签基材上及部分设于所述检测连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切口段(3)的切口形状为连续线条形状或不连续线条形状;和/或,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伟杨凯徐林奕晖宋卓宁彦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臣微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