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376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坐垫和靠背,所述架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筒,所述第一转动筒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所述固定筒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第一转动筒之间连接有拉簧;通过坐垫和靠背,形成座椅的外形,使用者坐在坐垫上锻炼,相对于站立锻炼,大大降低了摔倒等二次伤害的安全隐患,安全性大幅提升,同时,通过调节滑动块的位置,还可根据每个使用者的自身情况,对训练强度进行灵活调节;使用的局限性大大改善,可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可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可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进而引发腿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严重者,还需住院手术治疗。
[0003]对于术后患者来说,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腿部长时间得不到运动训练,容易出现腿部僵硬、伸展不灵活的后遗症,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影响以后的行动能力,所以在术后的早期,患者需要对腿部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便增加术后腿部恢复力。
[0004]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公开的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腿部康复训练装置,申请号:CN202220194554.X的授权专利中,该专利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人体的胯宽、臀厚、腿长进行适应性调节,精准适配使用者的体型,保证步态运动的均匀性,还能够实现胯宽弹性补偿和脚踏板自由旋转,以适应不同的个人行走习惯。
[0005]但是,上述现有的技术的腿部康复训练装置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是处于一个站立的状态,在加上刚做完手术,所以,身体是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非常容易摔倒,造成二次伤害;以及在使用时,根据每个使用者的自身情况,无法对训练装置进行灵活调节;导致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摔倒以及根据每个使用者的自身情况,无法对训练装置进行灵活调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坐垫和靠背,所述架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筒,所述第一转动筒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所述固定筒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第一转动筒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螺纹杆延伸出固定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旋钮。
[0009]为了防止拉簧伤人,有选地,所述滑动块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圆弧罩,所述第一转动筒靠近固定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圆弧罩,所述第一圆弧罩滑动连接在第二圆弧罩内;所述拉簧位于第一圆弧罩和第二圆弧罩内,且所述拉簧分别与第一圆弧罩和第二圆弧罩端部连接。
[0010]为了防止拉簧伤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罩和第二圆弧罩底部均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盖板。
[0011]为了防止第一转动筒转动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优选地,所述固定筒靠近第一转
动筒一端的底部连接有缓冲垫。
[0012]为了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调节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筒内滑动连接有伸缩筒,所述第一转动筒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连接在伸缩筒底部。
[0013]为了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调节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的间距,优选地,所述伸缩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横向筒,所述第一圆柱筒连接在横向筒靠近伸缩筒的一端;所述横向筒上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圆柱筒连接在滑套上。
[0014]为了提升使用的舒适性,优选地,所述第一圆柱筒转动连接在横向筒上,所述第二圆柱筒转动连接在滑套上。
[0015]为了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坐垫和靠背的角度,优选地,所述架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筒,所述第二转动筒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架,所述坐垫和靠背分别固定连接在调节架上;所述架体上固定连接有相贴架,所述调节架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螺纹连接有第四旋钮,所述相贴架侧壁排列有多个调节孔,所述第四旋钮移动至所对应的调节孔内。
[0016]为了进一步防止使用者摔倒,优选地,所述坐垫的两侧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均固定连接在调节架上。
[0017]优选地,所述架体底部连接有支撑垫。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该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坐垫和靠背,形成座椅的外形,使用者坐在坐垫上锻炼,相对于站立锻炼,大大降低了摔倒等二次伤害的安全隐患,安全性大幅提升,同时,通过调节滑动块的位置,还可根据每个使用者的自身情况,对训练强度进行灵活调节;使用的局限性大大改善,可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
[0020]该康复训练装置,在训练过程中,第一转动筒拉动拉簧的过程中,第一圆弧罩和第二圆弧罩之间相互滑动,拉簧位于第一圆弧罩和第二圆弧罩内,避免直接裸露在外面,进而避免了夹伤使用者或者其他人的情况发生,提升安全性;
[0021]该康复训练装置,通过伸缩筒和滑套,根据使用者的自身情况,可灵活调整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的相对位置。
[0022]该康复训练装置,将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设计为转动连接,在训练时,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可跟随脚部的移动,而自动转动,提升脚部的舒适性;
[0023]该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调节架可调节坐垫和靠背角度,使用者可调整到一个舒适的角度,靠在靠背上,提升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螺纹杆的主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第二圆弧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第二圆弧罩的侧视图;
[0030]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31]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相贴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第二转动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架体;101、支撑垫;102、坐垫;103、靠背;104、扶手;2、固定筒;201、第一转动筒;202、伸缩筒;203、第一旋钮;204、横向筒;205、第一圆柱筒;206、滑套;207、第二圆柱筒;208、第二旋钮;3、连接螺栓;301、第一圆弧罩;302、第二圆弧罩;303、拉簧;304、盖板;305、螺纹杆;306、滑动块;307、第三旋钮;308、滑槽;4、缓冲垫;5、第二转动筒;501、调节架;502、调节板;503、相贴架;504、调节孔;505、第四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上固定连接有坐垫(102)和靠背(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筒(201),所述第一转动筒(201)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圆柱筒(205)和第二圆柱筒(207);所述固定筒(2)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05),所述螺纹杆(305)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306),所述滑动块(306)与第一转动筒(201)之间连接有拉簧(303);所述螺纹杆(305)延伸出固定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旋钮(3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06)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圆弧罩(301),所述第一转动筒(201)靠近固定筒(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圆弧罩(302),所述第一圆弧罩(301)滑动连接在第二圆弧罩(302)内;所述拉簧(303)位于第一圆弧罩(301)和第二圆弧罩(302)内,且所述拉簧(303)分别与第一圆弧罩(301)和第二圆弧罩(302)端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罩(301)和第二圆弧罩(302)底部均通过连接螺栓(3)可拆卸连接有盖板(3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2)靠近第一转动筒(201)一端的底部连接有缓冲垫(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筒(201)内滑动连接有伸缩筒(202),所述第一转动筒(201)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203);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丽丽董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