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340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管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夹持机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堆叠设置,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端面对称设置两个夹持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使两个夹持机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使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机构相互靠近或远离,取代手动组装或拆卸管道固定装置的过程;同时两个夹持机构的设计使得每个夹板的内弧半径不需要比管道的外径大太多,可更好的包裹住管道,提高管道加固装置对管道的束缚力度,进一步提高管道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提高管道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提高管道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连接件和阀门等连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管道因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多行业,多领域。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管道可能承受许多种外力的作用,包括本身的重量、流体作用在管端的推力、风雪载荷、土壤压力、热胀冷缩引起的热应力、振动载荷和地震灾害等。为了保证管道的强度和刚度,必须设置各种支(吊)架,如活动支架、固定支架、导向支架和弹簧支架等。支架的设置根据管道的直径、材质、管子壁厚和载荷等条件决定。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1213749.X)公开了“一种管道加固结构,包括圆柱主体,圆柱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上设有6个完全相同的固定孔,圆柱主体上圆柱面顶部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第二管道固定孔,圆柱主体上圆柱面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一个第一管道固定孔,圆柱主体的圆柱面上还设有若干个不同尺寸的矩形槽口,圆柱主体的内表面设有内防腐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配合管道使用,可以增加管道的连接强度,增强管道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能力,减少了管道的维护成本,使管道的使用寿命更长”。
[0004]该专利采用的圆柱主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圆柱主体圆柱面的一侧设置一排第一管道固定孔,在圆柱主体圆柱面远离第一管道固定孔的一侧设置一排第二固定孔,同时圆柱主体圆柱面上还设置有若干矩形槽口,在圆柱主体内表面设置防腐层;为使圆柱主体套接至管道上,圆柱主体的内径需大于管道的外径,使得圆柱主体对管道的束缚性能较低,无法确保管道的强度和刚度。为此,本新型提出一种管道加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加固装置对管道的束缚性能较低的问题。
[0005]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固装置对管道的束缚能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管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夹持机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堆叠设置,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端面对称设置两个夹持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使两个夹持机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0009]每个夹持机构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底板平行的长条夹板,每个夹板宽度向的两端各自连接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的长条挡板,每个挡板上均等距排布多个圆
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夹板长度向的截面均为半圆弧形结构,每个夹板的内弧面均设置有垫层;每个夹板远离其圆弧口的外壁均与一个垂直所述第一底板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每个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连接至少两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端面、以及与其连接的支撑板远离另一个夹持机构的端面之间均通过一个直角板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端面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长度一致的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与同一夹持机构上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第一凹槽的水平面投影与所述夹板的水平面投影垂直。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有双向丝杆、第一移动块和第一电机;每个第一凹槽内均设置两个与其截面吻合的第一移动块、以及一个双向丝杆;每个双向丝杆的两端各自贯穿一个第一移动块后铰接于对应的第一凹槽内长度向的两端,每个第一丝杆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底板后与一个第一电机的做功端同轴连接,每个第一电机均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第一凹槽内其中一端的两个第一移动块分别与其同一侧的夹持机构上的两个连接板连接;两个第一凹槽内另一端的两个第一移动块分别与其同一侧的夹持机构上的两个连接板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柱和移动件;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夹持机构的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端面铰接;所述第二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端面开设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端面连接有多个移动轮。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有丝杆、第二移动块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一个与其截面吻合的第二移动块、以及一个丝杆,所述丝杆贯穿所述第二移动块后其两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凹槽长度向的两端,所述丝杆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底板后与一个第二电机的做功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设置有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齿合,所述齿轮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齿条远与所述第二凹槽平行,所述齿条靠近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移动块固定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加固结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电源的通断,以及其工作频率。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在本技术中,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做功驱使第一双向丝杆转动来促使第一移动块在第一凹槽内移动,从而带动两个对称的夹持机构相互远离或靠近,取代手动组装或拆卸管道固定装置的过程;同时两个夹持机构的设计使得每个夹板的内弧半径不需比管道外径大太多,可更好的包裹住管道,提高管道加固装置对管道的束缚力度,进一步提高管道的强度和刚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管道加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管道加固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1;
[0022]图3为一种管道加固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2;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第一底板;11、第一凹槽;2、第二底板;21、第二凹槽;3、夹持机构;31、夹板;32挡板;321、圆孔;33、支撑板;34、连接板;35、直角板;36、垫层;4、连接柱;5、移动件;6、第一驱动机构;61、双向丝杆;62、第一移动块;63、第一电机;7、第二驱动机构;71、丝杆;72、第二移动块;73、第二电机;74、齿轮;75、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夹持机构(3)、第一驱动机构(6);所述第一底板(1)与所述第二底板(2)堆叠设置,所述第一底板(1)远离所述第二底板(2)的端面对称设置两个夹持机构(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用于驱使两个夹持机构(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每个夹持机构(3)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底板(1)平行的长条夹板(31),每个夹板(31)宽度向的两端各自连接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底板(1)垂直的长条挡板(32),每个挡板(32)上均等距排布多个圆孔(3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夹板(31)长度向的截面均为半圆弧形结构,每个夹板(31)的内弧面均设置有垫层(36);每个夹板(31)远离其圆弧口的外壁均与一个垂直所述第一底板(1)的支撑板(33)固定连接;每个支撑板(33)靠近所述第一底板(1)的一端连接至少两个连接板(34);每个连接板(34)远离所述第一底板(1)的端面、以及与其连接的支撑板(33)远离另一个夹持机构(3)的端面之间均通过一个直角板(3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远离所述第二底板(2)的端面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长度一致的第一凹槽(11),两个第一凹槽(11)之间的距离与同一夹持机构(3)上两个连接板(34)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第一凹槽(11)的水平面投影与所述夹板(31)的水平面投影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设置有双向丝杆(61)、第一移动块(62)和第一电机(63);每个第一凹槽(11)内均设置两个与其截面吻合的第一移动块(62)、以及一个双向丝杆(61);每个双向丝杆(61)的两端各自贯穿一个第一移动块(62)后铰接于对应的第一凹槽(11)内长度向的两端,每个双向丝杆(61)的其中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义罗志文屈玉竹吕敬母文婷刘东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