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29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既有轨道隧道上方布设多个监测点,获取监测数据;建立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设定监测项目警戒值;在隧道内安装监测设备;TBM穿越既有运营轨道前完成技术准备和设备检查,然后继续进行掘进;调整掘进参数;掘进过程中采用4孔同时注浆,设置压力检测器,对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检测和控制;通过监测设备和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获取的监测数据以评定保护区内施工作业活动对既有结构设备设施的影响,并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报。可实时准确获取监测数据,减少测量工作;降低TBM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减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确保安全。确保安全。确保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0002]在TBM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穿越既有运营轨道线路进行施工的,在穿越施工作业过程中会对既有交通结构设备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工法来评定保护区内施工作业活动对轨道交通结构设施设备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隐患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报,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使用该工法进行施工,可实时准确获取监测数据,减少测量工作;降低盾构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减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确保安全。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既有轨道隧道上方布设多个监测点,通过布设的监测点获取监测数据;基于布设的监测点建立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并根据监测项目设定监测项目警戒值;在隧道内安装监测设备;TBM超越既有运营轨道前完成技术准备和设备检查,然后继续进行掘进;根据获取的监测数据以及掌子面地层情况调整掘进参数;掘进过程中采用4孔同时注浆,在每个注浆孔出口设置压力检测器,对各个注浆孔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在掘进过程以及注浆过程中,通过监测设备和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获取的监测数据以评定保护区内施工作业活动对既有结构设备设施的影响,并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报。
[0005]进一步,在既有轨道隧道上方布设监测点,包括布设自动化监测点、裂缝监测点以及人工监测点。
[0006]进一步,所述布设自动化监测点包括如下步骤: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在道床上布置道床水平位移以及竖向位移监测点;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在隧道结构的两侧、拱顶和底板中部完成隧道结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布设水平及竖向两条测线完成隧道结构净空收敛监测点。
[0007]进一步,所述人工监测点包括如下步骤:
将自动化监测点作为人工校核监测点;在道床和隧道外侧壁额外钻孔埋设沉降钉作为道床竖向位移以及隧道结构竖向位移人工校核的补充;在隧道两侧粘贴反射片,作为隧道结构净空收敛人工校核的补充。
[0008]进一步,所述裂缝监测点包括:对于宽度大于0.2毫米的结构裂缝均布置监测点进行监测;对需要观测的裂缝进行统一编号。
[0009]进一步,基于布设的监测点建立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还包括,通过设立的多个监测点组成基准点组,再将基准点组汇聚成基点,通过设置公共断面基准传递点汇聚工作基点形成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
[0010]进一步,根据获取的监测数据以及掌子面地层情况调整掘进参数,还包括,在调整掘进方向时应设置警戒值与限制值,在达到警戒值是实行纠偏程序,在修正及纠偏时缓慢进行,纠偏量控制在6毫米/环之内。
[00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既有轨道隧道上方布设多个监测点,通过布设的监测点获取监测数据;基于布设的监测点建立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并根据监测项目设定监测项目警戒值;在隧道内安装监测设备;TBM超越既有运营轨道前完成技术准备和设备检查,然后继续进行掘进;根据获取的监测数据以及掌子面地层情况调整掘进参数;掘进过程中采用4孔同时注浆,在每个注浆孔出口设置压力检测器,对各个注浆孔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在掘进过程以及注浆过程中,通过监测设备和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获取的监测数据以评定保护区内施工作业活动对既有结构设备设施的影响,并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报。可实时准确获取监测数据,减少测量工作;降低盾构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减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3]图1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净空收敛监测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动化测量系统架构示意图;图3为数据处理模型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既有轨道隧道上方布设多个监测点,通过布设的监测点获取监测数据;包括布
设自动化监测点、裂缝监测点以及人工监测点。
[0016]对轨道结构及设施设备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裂缝等项目进行监测,为业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以评定保护区内施工作业活动对轨道交通结构设施设备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隐患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报,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施工作业活动对轨道交通设施影响较大,产生可能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情形时,监测数据是既有轨道交通保护方案进行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0017]其中,自动化监测点包括:1)道床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点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在道床上。
[0018]2)隧道结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在隧道结构两侧、拱顶和底板中部, 其中,底板中部监测点与道床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共点。
[0019]3)隧道结构净空收敛监测点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布设水平、竖向两条测线。其中,水平测线两端监测点与隧道结构两侧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共点;竖向测线两端监测点与隧道结构拱顶、底板中部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点共点。
[0020]人工监测点包括:1)自动化监测点全部作为人工校核监测点;2)在道床、隧道外侧壁额外钻孔埋设沉降钉,作为道床竖向位移、隧道结构竖向位移人工校核的补充手段;3)在隧道结构两侧粘贴反射片,作为隧道结构净空收敛人工校核的补充手段。
[0021]裂缝监测点包括:1)对于宽度大于0.2mm的结构裂缝均布置监测点进行监测。外部作业实施过程中,结构新增的裂缝也应布置监测点进行监测。
[0022]2)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0023]基于布设的监测点建立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并根据监测项目设定监测项目警戒值;具体的如下表:
[0024]序号监测项目控制值控制速率1隧道结构竖向位移≤10mm≤1mm/d2隧道结构水平位移≤10mm≤1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既有轨道隧道上方布设多个监测点,通过布设的监测点获取监测数据;基于布设的监测点建立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并根据监测项目设定监测项目警戒值;在隧道内安装监测设备;TBM穿越既有运营轨道前完成技术准备和设备检查,然后继续进行掘进;根据获取的监测数据以及掌子面地层情况调整掘进参数;掘进过程中采用4孔同时注浆,在每个注浆孔出口设置压力检测器,对各个注浆孔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在掘进过程以及注浆过程中,通过监测设备和监测断面独立坐标系统获取的监测数据以评定保护区内施工作业活动对既有结构设备设施的影响,并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既有轨道隧道上方布设监测点,包括布设自动化监测点、裂缝监测点以及人工监测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纵坡小半径TBM上跨超近距离既有运营轨道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自动化监测点包括如下步骤: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在道床上布置道床水平位移以及竖向位移监测点;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在隧道结构的两侧、拱顶和底板中部完成隧道结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通过钻孔埋设小棱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文静张书香吕朝辉李世云刘文涛陈永涛朱智佳李庆诗王永康崔楠王丞辉孟凡垒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分公司四川隆建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