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295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所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透水、净水、蓄水平台和蓄水景观池;透水、净水、蓄水平台为位于中部的下沉式公园结构,外部为蓄水景观池,蓄水景观池外设置下沉式景观绿化地带;所述透水、净水、蓄水平台的顶部为锥形、下部为柱形,其平面性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其包括透水砖路面层、介质土层、沙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承载钢架、导流管、透水孔、蓄水模块、竖向支撑柱、钢爬梯、防水墙、出水孔、防水垫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公园地面区域降雨径流的快速收集、净化、储存和回用,提升公园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率。提升公园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率。提升公园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中缺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因此,雨水资源的外排浪费对公园的可持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0003]海绵城市建设即利用综合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同时,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以内的强降雨,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
[0004]雨水回用式公园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灵活设置“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增强降雨期的雨水就地消纳和滞蓄能力,缓解非降雨时水景观水资源补给的困境。
[0005]现有技术中,CN207633496U公开一种超大广场海绵城市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地上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实现了超大广场海绵城市的平面设施一体化,地下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与地上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连通,将地下雨水回收后用于地上给水设施,实现地上雨水吸纳至地下,地下中水回用至地上,最终实现了超大广场海绵城市的地上地下一体化;
[0006]CN207435843U公开一种基于下凹式绿地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下凹式绿地上的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储存利用;并将流入蓄水结构和排水结构的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
[0007]CN205999881U公开一种雨水竖向渗透构造,公开了竖管的上端与滤管连接;上部碎石过滤段填充于滤管内,中部砂石过滤段和下部碎石过滤段自上而下依次填充于竖管内的构造,有效进行雨水排放及过滤;
[0008]CN108532579B公开海绵城市软土地基雨水花园及施工方法,公开的技术方案在软土地基和雨水花园的结构边坡上设置了土工格栅,故避免了在雨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雨水花园整体沉降或局部不均匀沉降。
[0009]综上所述,目前对于雨水回收,缺乏针对降雨期雨水径流量大、无法快速收集、净化、回用的技术,现有技术在解决水资源浪费、公园广场快速排水和积水的问题上还存在不足。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要解决公园广场在降雨期雨水径流量大、无法快速收集、净化、回用,同时造成水资源浪费、公园广场快速排水和积水的问题。
[001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3]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透水、净水、蓄水平台和蓄水景观池,
[0014]透水、净水、蓄水平台为位于中部的下沉式公园结构,外部为蓄水景观池,蓄水景观池外设置下沉式景观绿化地带;
[0015]所述透水、净水、蓄水平台的顶部为锥形、下部为柱形,其平面性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其包括透水砖路面层、介质土层、沙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承载钢架、导流管、透水孔、蓄水模块、竖向支撑柱、钢爬梯、防水墙、出水孔、防水垫层。
[0016]作为优选,所述透水砖路面层排列为具有1.5%

2%倾斜度的锥形路面,位于最顶部,透水砖路面层的下方为介质土层。
[0017]作为优选,所述介质土层下方为沙层。
[0018]作为优选,所述砂层下方为透水土工布。
[0019]作为优选,所述透水土工布下方为砾石层。
[0020]作为优选,所述砾石层下方为导流管、承载层。
[0021]作为优选,所述承载层带有若干透水孔。
[0022]作为优选,所述承载层下方为竖向支撑柱、蓄水模块。
[0023]作为优选,所述竖向支撑柱为砖混或钢筋混凝土柱。
[0024]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垫层位于最底部,采用防水垫层。
[0025]作为优选,所述透水、净水、蓄水平台柱形外壁采用不透水刚性防水墙。
[0026]作为优选,所述钢爬梯位于不透水钢筋混凝土外壁。
[0027]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景观池为环形,采用不透水墙壁包括溢流管、水泵、格网。
[0028]作为优选,所述溢流管在景观池池边下部。
[0029]作为优选,所述水泵位于池底,定期抽离沉淀淤泥。
[0030]作为优选,所述格网位于溢流管管口、水泵四周。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现公园地面区域降雨径流的快速收集、净化、储存和回用,提升公园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率;透水、净水、蓄水平台可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储存,观赏水景观可饲养观赏鱼等,蓄水模块储存的水可以长期持续补给水景观所需用水,实现了公园地面平台雨水收集回用和水景观的有机融合,雨水资源的“渗、滞、蓄、净、用”无缝衔接,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生态化提高。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结构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示意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1
[0038]如图1

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专利技术人在工作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公园广场在降雨期雨水径流量大、无法快速收集、净化、回用,同时造成水资源浪费、公园广场快速排水和积水的问题;所以,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透水、净水、蓄水平台和蓄水景观池,中部为公园透水、净水、蓄水平台,外部为蓄水景观池;
[0039]在本实施中,透水、净水、蓄水平台顶部为锥形、下部为柱形包括透水砖路面层、介质土层、沙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承载钢架、导流管、透水孔、蓄水模块、竖向支撑柱、钢爬梯、防水墙、出水孔、防水垫层;
[0040]本实施例中,透水、净水、蓄水平台可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储存。
[0041]本实施例中,透水砖路面层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净水、蓄水平台和蓄水景观池;透水、净水、蓄水平台为位于中部的下沉式公园结构,外部为蓄水景观池,蓄水景观池外设置下沉式景观绿化地带;所述透水、净水、蓄水平台的顶部为锥形、下部为柱形,其平面性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其包括透水砖路面层、介质土层、沙层、透水土工布、砾石层、承载钢架、导流管、透水孔、蓄水模块、竖向支撑柱、钢爬梯、防水墙、出水孔、防水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路面层排列为具有1.5%

2%倾斜度的锥形路面,位于最顶部,透水砖路面层的下方为介质土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下沉式水景公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土层下方为沙层,砂层下方为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下方为砾石层,砾石层下方为导流管、承载层,所述承载层带有若干透水孔。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夏绍辉黄远鑫刘艳慧李婧瑜朱诗芳何佳宁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