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60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70~110份、复合菌剂8~12份、硫酸锰3~7份、硫酸镁3~7份、磷酸氢二钠3~5份、聚天门冬氨酸6~10份、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赤霉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激素。化学结构属于二萜类酸,是由四环骨架衍生而得。现有的赤霉素种类大约在38种,应用于农业生产,可刺激叶和芽的生长,提高产量。
[0003]现如今,工业上常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获取赤霉素,在培养基上接种入赤霉菌,发酵后形成固液混合发酵液,发酵液经过管式膜后,形成废弃物膜残液,即赤霉素菌渣。新鲜膜残液的初始状态为黄色粘稠液,其主要成分是水、微生物菌丝体、未代谢利用完的培养基、无机盐和少量赤霉素残留,干物质含量在10%左右,富含粗蛋白、多种氨基酸、核酸、脂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整个工艺过程未添加任何有毒或有害的物质,因此膜残液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来源,但是,膜残液因为含有残留高浓度的赤霉素。所以并不能直接将赤霉素菌渣作为肥料使用,否则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0004]因此,未经处理的赤霉素膜残液属于废弃资源,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但膜残液粘度大、含水量高,长时间放置极易腐败变质,常规的固液分离设备如压榨机、离心机等难以将其中的水分离出去。目前对赤霉素膜残液常用的处理方式包括:(1)焚烧及填埋。焚烧耗费大量燃料,填埋造成二次污染。(2)喷雾干燥,虽然能彻底干燥形成干的喷粉,但其成本高。喷粉含有一定的赤霉素残留,即使低价处理给有机肥料厂,其也不能将其有效利用。(3)板框过滤。即在膜残液中添加适量的助剂,通过板框过滤后得到滤饼,滤饼经过粉碎成为滤渣,滤渣最终含微生物菌丝体、未代谢利用完的培养基、无机盐等。一般将滤渣低价处理给有机肥料厂进行堆肥制作成为有机肥、复混肥料、固体复合微生物肥料等等。
[0005]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将赤霉素菌渣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例如,专利CN 201911331327.6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组份:有机复合肥100~120份、复合菌剂发酵产物80~100份、复合中药提取物20~25份、营养素8~15份。其中使用赤霉素作为生长调节剂。
[0006]专利CN 201810017258.0公开了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将板框过滤后的固体赤霉素菌渣添加辅料进行堆肥发酵,腐熟后与无机肥料、功能微生物菌剂混合制成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但由于板框滤渣酸性或碱性较强,需要进行发酵调控,利用率较低,容易造成大量积压。同时,板框过滤存在环保、成本等诸多困扰,赤霉素膜残液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需要拓宽对膜残液的处理利用途径,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合理利用其中的营养成分并增加其附加值。
[0007]上述方案虽然都对赤霉素菌渣进行了有效利用,但还存在着赤霉素降解不完全,残余的赤霉素还会造成作物疯长,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赤霉素菌渣腐熟不完全,直接将膜残液当肥料使用施入土壤中,会造成烧根烧苗等问题。
[0008]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赤霉素菌渣的处理方法,在有效处理了赤霉素废弃菌渣的同时,又能将其制备成一种肥效高、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的液体肥料,以解决赤霉素菌渣处理难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将赤霉素菌渣先进行酶解处理和碱处理,在去除菌渣中残留的赤霉素的同时,对菌渣的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分解,再通过菌种发酵过程,使其成为一种新型液体肥料,肥料的肥效高,促生效果优异。
[0010]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70~110份、复合菌剂8~12份、硫酸锰3~7份、硫酸镁3~7份、磷酸氢二钠3~5份、聚天门冬氨酸6~10份、γ

聚谷氨酸4~6份、复硝酚钠4~8份、木醋液2~6份、黄原胶1~3份和水20~40份。
[0012]优选的,所述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的制备方法为:
[0013](1)将赤霉素菌渣与水混合,得物料1;
[0014](2)将物料1、β

葡萄糖苷酶与几丁质酶混合后一次酶解,得物料2,将物料2使用碱性pH调节剂调节pH至9.2~9.6,搅拌;
[0015](3)将物料2、木瓜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混合后二次酶解,得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灭酶后将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调节pH至6.2~7.2。
[0016]优选的,步骤(2)所述碱性pH调节剂包括碳酸钠、碳酸铵和氯化钙,质量比为16~22:8~12:5~9。
[0017]优选的,步骤(1)所述赤霉素菌渣与水的质量比为60~80:200~300。
[0018]优选的,步骤(2)所述物料1、β

葡萄糖苷酶与几丁质酶的质量比为160~180:2~4:2~4;步骤(3)所述物料2、木瓜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10~130:1.5~2.5:1.5~2.5。
[0019]优选的,所述复合菌剂包括:蜡样芽孢杆菌、硬毛粗盖孔菌、鞘脂菌、固氮螺菌和假丝酵母,质量比为10~14:8~12:5~9:7~11:6~10。
[0020]优选的,所述蜡样芽孢杆菌、硬毛粗盖孔菌、鞘脂菌、固氮螺菌、假丝酵母的含菌量均为2~4亿/g。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1)将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与复合菌液混合发酵,得发酵后的赤霉素菌渣;
[0023]2)将黄原胶与水混合搅拌,得物料3;
[0024]3)将物料3、硫酸锰、硫酸镁、磷酸氢二钠、聚天门冬氨酸、γ

聚谷氨酸、复硝酚钠和木醋液混合搅拌得物料4;
[0025]4)将物料4、发酵后的赤霉素菌渣混合搅拌即得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
[0026]优选的,步骤1)所述发酵的时间为40~60h,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6~29℃。
[0027]优选的,步骤2)~4)所述搅拌的时间均为25~35min,所述搅拌的转速均为200~
400rpm。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所添加的组分当中,复硝酚钠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而木醋液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和pH,因此,复硝酚钠和木醋液复配,可有效改善菌渣肥施用后的烧苗现象。而且木醋液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此外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使制得的肥料具有改善盐碱地土壤性能。
[0030]2、赤霉素菌渣中含有大量的培养基和菌丝体,粗蛋白等物质,菌渣粘性大,不易处理。本专利技术先将赤霉素菌渣先进行“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70~110份、复合菌剂8~12份、硫酸锰3~7份、硫酸镁3~7份、磷酸氢二钠3~5份、聚天门冬氨酸6~10份、γ

聚谷氨酸4~6份、复硝酚钠4~8份、木醋液2~6份、黄原胶1~3份和水20~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的制备方法为:(1)将赤霉素菌渣与水混合,得物料1;(2)将物料1、β

葡萄糖苷酶与几丁质酶混合后一次酶解,得物料2,将物料2使用碱性pH调节剂调节pH至9.2~9.6,搅拌;(3)将物料2、木瓜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混合后二次酶解,得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灭酶后将酶解后的赤霉素菌渣调节pH至6.2~7.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碱性pH调节剂包括碳酸钠、碳酸铵和氯化钙,质量比为16~22:8~12:5~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赤霉素菌渣与水的质量比为60~80:200~3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赤霉素菌渣复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物料1、β

葡萄糖苷酶与几丁质酶的质量比为160~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俊张颜伊门美君金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均诚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