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佳颖专利>正文

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421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3
一种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包含:将滚边条沿着鞋面裁片的开口凹缘车缝在所述鞋面裁片;将鞋舌块沿着所述开口凹缘车缝在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滚边条,所述鞋舌块具有环带部,及舌形部,所述鞋舌块具有大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弹性;将所述鞋面裁片的两个后端对接缘车缝在一起,将所述环带部的两个侧端缘车缝在一起;将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由内朝外翻出;将界定出穿着空间的鞋状内套的顶连接端部车缝在所述环带部;将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相对于所述鞋状内套由外朝内翻回;将所述鞋面裁片的底部车缝封闭,使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配合界定出内部空间;将鞋楦穿入所述穿着空间;及将鞋底固接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底部。及将鞋底固接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底部。及将鞋底固接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2所示,现有的针织袜鞋一般包含有一3D袜状针织鞋面1、一固设于该3D袜状针织鞋面1内并具有一穿入口201的鞋状内套2,及一固设于该3D袜状针织鞋面1底侧的鞋底3。
[0003]该3D袜状针织鞋面1整体一般是由弹性纱编织而成,整体弹性佳的该3D袜状针织鞋面1虽可对使用者的足部提供良好的包覆性,但是,由于该3D袜状针织鞋面1在该鞋状内套2的穿入口201的前、后方向上与左、右方向上均具有弹性,欠缺拘束性,因此,在穿着活动时,使用者的足部有时即会发生意外脱出该鞋状内套2的穿入口201的脱脚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包含:
[0006](A)准备鞋面裁片,及滚边条,所述鞋面裁片具有开口凹缘,及两个后端对接缘,所述开口凹缘连接于所述后端对接缘之间,将所述滚边条沿着所述开口凹缘车缝在所述鞋面裁片,并包覆所述开口凹缘。
[0007](B)将鞋舌块沿着所述开口凹缘车缝在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滚边条,所述鞋舌块具有环带部,及从所述环带部朝前凸出的舌形部,所述环带部具有鞋口周缘、相反于所述鞋口周缘的前连接缘,及两个连接于所述前连接缘与所述鞋口周缘之间的侧端缘,所述侧端缘分别对应于所述后端对接缘,所述舌形部从所述前连接缘朝前凸出,并具有舌形周缘,所述前连接缘与所述舌形周缘位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内侧,所述鞋舌块是弹性材质,所述鞋舌块具有大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弹性。
[0008](C)将所述鞋面裁片的后端对接缘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将所述环带部的侧端缘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
[0009](D)将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由内朝外翻出。
[0010](E)准备可透湿防水的鞋状内套,所述鞋状内套界定出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穿着空间,所述鞋状内套包括顶连接端部,将所述顶连接端部车缝在所述鞋舌块的环带部,使所述环带部的鞋口周缘位于所述穿着空间内。
[0011](F)将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相对于所述鞋状内套由外朝内翻回,使所述鞋状内套的顶连接端部反折至位于所述穿着空间之外,并使所述鞋状内套位于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的内侧。
[0012](G)将所述鞋面裁片相反于所述鞋舌块的底部车缝封闭,使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配合界定出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形成由所述环
带部所围绕出的入鞋口,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形成与所述入鞋口连通的穿入口。
[0013](H)将鞋楦穿入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
[0014](I)将鞋底固接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底部。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还包含在所述步骤(B)与所述步骤(C)之间的步骤(C1),在所述步骤(C1)中,将两块鞋眼片车缝于所述鞋面裁片并位于所述鞋舌块的舌形部的两侧,每一鞋眼片具有数个鞋带穿孔。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还包含在所述步骤(C)与所述步骤(D)之间的步骤(D1),在所述步骤(D1)中,将后跟提带暂时定位在所述鞋面裁片,所述后跟提带对应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后端对接缘。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在所述步骤(C)中,使所述滚边条沿着所述开口凹缘围绕出脚踝开口,及与所述脚踝开口连通的脚背缺口,所述环带部遮闭所述脚踝开口,所述舌形部封闭所述脚背缺口,在所述步骤(D)中,使所述环带部的前连接缘与所述舌形部的舌形周缘位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外侧,所述步骤(F)包含子步骤(F1)、在所述子步骤(F1)之后的步骤(F2)、在所述子步骤(F2)之后的步骤(F3)、在所述子步骤(F3)之后的步骤(F4),及在所述子步骤(F4)之后的步骤(F5),在所述子步骤(F1)中,将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相对于所述鞋状内套由外朝内翻回,在所述子步骤(F2)中,将所述鞋状内套相对于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由内朝外翻出,在所述子步骤(F3)中,将所述后跟提带对折,并车缝在所述鞋舌块的环带部与所述鞋面裁片,所述后跟提带对应于所述侧端缘与所述后端对接缘,在所述步骤(F4)中,将后跟补强片车缝在所述鞋面裁片,所述后跟补强片对称于所述后端对接缘,在所述步骤(F5)中,将所述鞋状内套相对于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由外朝内翻回至所述鞋状内套位于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的内侧,使所述鞋状内套的顶连接端部反折至位于所述穿着空间之外。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还包含在所述步骤(H)与所述步骤(I)之间的步骤(I1),在所述步骤(E)中,所述鞋状内套具有透湿防水层,及涂布于所述透湿防水层外侧的接着层,在所述步骤(I1)中,进行加热,使所述接着层固接于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状内套之间,及所述鞋舌块与所述鞋状内套之间。
[0019]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还包含在所述步骤(I1)与所述步骤(I)之间的步骤(I2),在所述步骤(I2),利用黏合剂将所述鞋底与所述鞋面裁片的底部结合,在所述步骤(I)中,进行加热,使所述鞋底固接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底部。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鞋面裁片包括主面部,及两个对称地设置于所述主面部的两侧并与所述主面部一体连接的侧翼部,所述主面部具有前外凸弧缘、相反于所述前外凸弧缘的所述开口凹缘、互相对称的所述后端对接缘,及两个互相对称且分别与所述后端对接缘连接的后连接缘,每一侧翼部具有侧边对接缘、连接于所述侧边对接缘与所述前外凸弧缘之间的前弧形缘,及连接于所述侧边对接缘与各自的后连接缘之间的后弧形缘,在所述步骤(G)中,将所述侧翼部的侧边对接缘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将所述侧翼部的后弧形缘分别与所述后连接缘对接并车缝在一起,将所述侧翼部的前弧形缘与所述前外凸弧缘对接并车缝在一起,所述环带部的前连接缘与所述舌形部的舌形周缘位低于所述开口凹缘。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在所述子步骤(F3)中,将所述后跟
提带车缝在所述鞋舌块的环带部与所述鞋面裁片的主面部,在所述步骤(F4)中,将所述后跟补强片车缝在所述鞋面裁片的主面部。
[0022]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在所述步骤(E)中,所述鞋状内套还具有里布层、表布层,及设置于所述里布层与所述表布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透湿防水层固设于所述表布层的外表面,所述鞋状内套是由一块内套裁片车缝制成,所述透湿防水层的外表面固接有数条防水条,以覆盖所述鞋状内套的车缝处,所述接着层涂布于所述透湿防水层的外侧与所述防水条的外侧。
[0023]本专利技术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鞋面裁片的材质是不具弹性的网布,在所述步骤(B)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包含:(A)准备鞋面裁片,及滚边条,所述鞋面裁片具有开口凹缘,及两个后端对接缘,所述开口凹缘连接于所述后端对接缘之间,将所述滚边条沿着所述开口凹缘车缝在所述鞋面裁片,并包覆所述开口凹缘;(B)将鞋舌块沿着所述开口凹缘车缝在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滚边条,所述鞋舌块具有环带部,及从所述环带部朝前凸出的舌形部,所述环带部具有鞋口周缘、相反于所述鞋口周缘的前连接缘,及两个连接于所述前连接缘与所述鞋口周缘之间的侧端缘,所述侧端缘分别对应于所述后端对接缘,所述舌形部从所述前连接缘朝前凸出,并具有舌形周缘,所述前连接缘与所述舌形周缘位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内侧,所述鞋舌块是弹性材质,所述鞋舌块具有大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弹性;(C)将所述鞋面裁片的后端对接缘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将所述环带部的侧端缘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D)将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由内朝外翻出;(E)准备可透湿防水的鞋状内套,所述鞋状内套界定出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穿着空间,所述鞋状内套包括顶连接端部,将所述顶连接端部车缝在所述鞋舌块的环带部,使所述环带部的鞋口周缘位于所述穿着空间内;(F)将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相对于所述鞋状内套由外朝内翻回,使所述鞋状内套的顶连接端部反折至位于所述穿着空间之外,并使所述鞋状内套位于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的内侧;(G)将所述鞋面裁片相反于所述鞋舌块的底部车缝封闭,使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配合界定出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形成由所述环带部所围绕出的入鞋口,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形成与所述入鞋口连通的穿入口;(H)将鞋楦穿入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及(I)将鞋底固接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还包含在所述步骤(B)与所述步骤(C)之间的步骤(C1),在所述步骤(C1)中,将两块鞋眼片车缝于所述鞋面裁片并位于所述鞋舌块的舌形部的两侧,每一鞋眼片具有数个鞋带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还包含在所述步骤(C)与所述步骤(D)之间的步骤(D1),在所述步骤(D1)中,将后跟提带暂时定位在所述鞋面裁片,所述后跟提带对应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后端对接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脱脚且易穿的透湿防水鞋制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使所述滚边条沿着所述开口凹缘围绕出脚踝开口,及与所述脚踝开口连通的脚背缺口,所述环带部遮闭所述脚踝开口,所述舌形部封闭所述脚背缺口,在所述步骤(D)中,使所述环带部的前连接缘与所述舌形部的舌形周缘位于所述鞋面裁片的外侧,所述步骤(F)包含子步骤(F1)、在所述子步骤(F1)之后的步骤(F2)、在所述子步骤(F2)之后的步骤(F3)、在所述子步骤(F3)之后的步骤(F4),及在所述子步骤(F4)之后的步骤(F5),在所述子步骤
(F1)中,将所述鞋面裁片与所述鞋舌块相对于所述鞋状内套由外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豪张佳颖
申请(专利权)人:张佳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