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241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相同设备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用于指示通信装置进入连接态;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包括: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第三信号的第一幅值信息,第三信号是第一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的信号;第二支路,用于对第四信号进行解调,第四信号是第二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的信号,第二本振信号是基于第一幅值信息对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后的信号,第二支路包括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的线性工作区间小于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的线性工作区间。这样可以提高该通信装置对信号的解调性能。通信装置对信号的解调性能。通信装置对信号的解调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是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天线辐射到空间的。发送设备在信号发射之前,一般会对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并通过上变频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至较高的载波频率上,使得通信系统可以在分配的信道中工作。对于接收设备而言,接收设备必须对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和解调处理,才能获取发送设备传输的信息。其中,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调制方式不同,解调方式也不同。例如,若信号是通过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的调制方式将信息调制在载波频率上,那么,接收设备在解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接收的信号的频率来获取发送的信息。
[0003]由于发送设备侧发送的基带信号在经过上变频之后,使用射频频率,因此,在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之前,需要先对接收的信号进行降频处理。通常,接收设备可以将接收设备产生的本振信号与接收的信号进行混频,完成对接收的信号的下变频处理。但是,受接收设备晶振的稳定性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接收设备产生的本振信号的频率和理想的频率往往存在偏差,这样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后得到的基带信号会存在误差,进而对接收设备的解调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对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这样,可以减小通信装置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后得到的基带信号的误差,进而提高接收设备的解调性能。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均来自相同的设备,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进入连接态;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第三信号的第一幅值信息,所述第三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是所述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所述第二支路,用于对第四信号进行解调,所述第四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本振信号是基于所述第一幅值信息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
[0006]在该技术方案中,该通信装置先通过第一支路的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得到第一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的第三信号的第一幅值信息。然后,该通信装置再通过第二支路对第二本振信号和第二信号混频后的第四信号进行解调,其中第二本振信号是基于第一幅值信息对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后得到的信号。由于第一本振信号存在频偏,这样,将第一支路的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设置的比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对
应的线性工作区间大,可以使得第一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的第三信号的频率,不会超出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进而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可以准确地得到第三信号的第一幅值信息,以便后续基于第一幅值信息对第一本振信号进行准确地频偏纠正。
[0007]进一步地,该通信装置通过第二支路,对第二本振信号和第二信号混频后的第四信号进行解调。由于第二本振信号是对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了频偏纠正后得到的信号,因此,第四信号的频偏值小于第一本振信号和第二信号混频后的信号的频偏值,这样,将第二支路的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设置的小于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的线性工作区间,仍然可以准确地对第四信号进行解调。进而,不会对该通信装置的解调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频偏估计模块和本地晶振;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还用于向所述频偏估计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幅值信息;所述频偏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值信息得到第一频偏值,并向所述本地晶振发送所述第一频偏值;所述本地晶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偏值,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得到所述第二本振信号。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一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一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二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二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采用差分调频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所述第四信号的第三幅值信息;所述第二支路,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号的第三幅值信息,获取相邻时间单元内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其中第i个时间单元内所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的频率f(i)=mod[f(i

1)+

f1(i),B1],所述

f1(i)为所述第四信号的序列中第i个所述第四信号与第(i

1)个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所述B1为预设的第一带宽值,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获取所述第四信号所携带的调制信息。
[0011]因为前后两个时间单元的时间间隔很短,即使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存在残余频偏,通信装置前后两个时间单元内产生的本振信号的残余频偏可以认为是相同的,这样通过对前后时间单元内的第四信号的频率相减(即差分调频调制方式),可以把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的残余的频偏抵消,从而进一步不影响该通信装置的解调性能。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采用差分调频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支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值信息,获取相邻时间单元内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其中第j个时间单元内所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的频率f(j)=mod[f(j

1)+

f1(j),B3],所述

f1(j)为所述第三信号的序列中第j个所述第三信号与第(j

1)个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所述B3为预设的第三带宽值,所述j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获取所述第三信号所携带的调制信息。
[0013]因为前后两个时间单元的时间间隔很短,即使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存在残余频偏,通信装置前后两个时间单元内产生的本振信号的残余频偏可以认为是相同的,这样
通过对前后时间单元内的第三信号的频率相减(即差分调频调制方式),可以把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的残余的频偏抵消,从而进一步不影响该通信装置的解调性能。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0015]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一信号是通过FDM的方式发送的,和/或,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二信号是通过FDM的方式发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均来自相同的设备,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进入连接态;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第三信号的第一幅值信息,所述第三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是所述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所述第二支路,用于对第四信号进行解调,所述第四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本振信号是基于所述第一幅值信息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频偏估计模块和本地晶振;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还用于向所述频偏估计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幅值信息;所述频偏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值信息得到第一频偏值,并向所述本地晶振发送所述第一频偏值;所述本地晶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偏值,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得到所述第二本振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一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一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二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二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采用差分调频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所述第四信号的第三幅值信息;所述第二支路,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号的第三幅值信息,获取相邻时间单元内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其中第i个时间单元内所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的频率f(i)=mod[f(i

1)+

f1(i),B1],所述

f1(i)为所述第四信号的序列中第i个所述第四信号与第(i

1)个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所述B1为预设的第一带宽值,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获取所述第四信号所携带的调制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采用差分调频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支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值信息,获取相邻时间单元内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其中第j个时间单元内所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的频率f(j)=mod[f(j

1)+

f1(j),B3],所述

f1(j)为所述第三信号的序列中第j个所述第三信号与第(j

1)个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所述B3为预设的第三带宽值,所述j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获取所述第三信号所携带的调制信息。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进入连接态;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第五信号的第二幅值信息,所述第五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是所述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所述第二支路,用于对第六信号进行解调,所述第六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本振信号是基于所述第二幅值信息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频偏估计模块和本地晶振;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还用于向所述频偏估计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幅值信息;所述频偏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幅值信息得到第二频偏值,并向所述本地晶振发送所述第二频偏值;所述本地晶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频偏值,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得到所述第二本振信号。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一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一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二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二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采用差分调频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二支路,还具体用于:获取相邻时间单元内传输的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的频差,其中第i个时间单元内所传输的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的频率f(i)=mod[f(i

1)+

f2(i),B2],所述

f2(i)为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的序列中第i个所述第六信号与第(i

1)个所述第六信号的频差,所述B2为预设的第二带宽值,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的频差,获取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所携带的调制信息。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均来自相同的设备,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进入连接态;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滤波器,用于对第三信号进行滤波,所述第三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是所述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滤波器,用于对第四信号进行滤波,所述第四信号是所述第二
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本振信号是基于所述第三信号的第一幅值信息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带宽。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还包括: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所述第一幅值信息;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频偏估计模块和本地晶振;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还用于向所述频偏估计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幅值信息;所述频偏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值信息得到第一频偏值,并向所述本地晶振发送所述第一频偏值;所述本地晶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偏值,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得到所述第二本振信号。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还包括: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对滤波后的所述第四信号进行解调,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一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一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二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二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采用差分调频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所述第四信号的第三幅值信息;所述第二支路,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号的第三幅值信息,获取相邻时间单元内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其中第i个时间单元内所传输的所述第四信号的频率f(i)=mod[f(i

1)+

f1(i),B1],所述

f1(i)为所述第四信号的序列中第i个所述第四信号与第(i

1)个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所述B1为预设的第一带宽值,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滤波后的所述第四信号的频差,获取滤波后的所述第四信号所携带的调制信息。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采用差分调频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支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值信息,获取相邻时间单元内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其中第j个时间单元内所传输的所述第三信号的频率f(j)=mod[f(j

1)+

f1(j),B3],所述

f1(j)为所述第三信号的序列中第j个所述第三信号与第(j

1)个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所述B3为预设的第三带宽值,所述j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差,获取所述第三信号所携带的调制信息。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进入连接态;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滤波器,用于对第五信号进行滤波,所述第五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是所述通信装置产生的本振信号;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第六信号进行滤波,所述第六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本振信号是基于所述第五信号的第二幅值信息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后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带宽。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还包括: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得到所述第二幅值信息;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频偏估计模块和本地晶振;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还用于向所述频偏估计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幅值信息;所述频偏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幅值信息得到第二频偏值,并向所述本地晶振发送所述第二频偏值;所述本地晶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频偏值,对所述第一本振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得到所述第二本振信号。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还包括: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用于对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进行解调,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一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一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包括第二相位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相位移动单元基于第二频率相位曲线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移动,所述第二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相位曲线的斜率。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采用差分调频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二支路,还具体用于:获取相邻时间单元内传输的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的频差,其中第i个时间单元内所传输的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的频率f(i)=mod[f(i

1)+

f2(i),B2],所述

f2(i)为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的序列中第i个所述第六信号与第(i

1)个所述第六信号的频差,所述B2为预设的第二带宽值,所述i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的频差,获取滤波后的所述第六信号所携带的调制信息。2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所述第二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小于所述第一频率幅值转换器对应的线性工作区间,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均来自相同的设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