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239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3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基站、转发设备、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网管系统下发的转发设备的管理订阅信息,其中,所述转发设备可工作在一个或多个频段或小区;基站为所述转发设备选择一个频段或小区配置一个传输和调度优先级最低的目标信令承载,以传输所述网管系统对转发设备的管理订阅信息;基站通过所述目标信令承载配置转发设备所有频段或小区的资源信息,以及接收所述转发设备通过所述目标信令承载上报的所有频段或小区的统计信息;基站将所述转发设备上报的统计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管系统。本公开能够满足网管系统对智能直放站等无线转发设备的管理和信息统计。备的管理和信息统计。备的管理和信息统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基站、转发设备、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直放站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扩展网络覆盖的一种无线电转发设备。目前的直放站主要是射频直放站,主要用于信号的放大,对于信号本身不作任何解析。相比于基站,直放站的结构较为简单,如图1所示,直放站由天线、射频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电调衰减器、滤波器、功率放大器、ALC等元器件或模块组成,包括上行、下行两种放大链路。直放站由于仅仅是放大信号,因此在放大有用信号的同时也会放大噪声和干扰信号。
[0003]作为覆盖补偿的一种技术手段,除了直放站这种层1的设备外,在无线网的标准演进和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用于信号覆盖扩展的设备,例如,4G网络的中继(Relay)设备和5G网络的IAB(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集成接入回传)设备。这些设备均具备层1到层3的无线协议栈,且对终端侧不透明,即从终端的角度来看4G Relay设备或5G IAB设备均是一个基站,而从基站的角度来看,Relay设备或IAB设备均是一个UE身份,因此基站的数据收发都是通过调度Relay设备或IAB设备来进行的。
[0004]图2所示为5G网络的IAB,分为两种类型,IAB

donor(IAB主节点)相当于宿主基站,通过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连接,为IAB拓扑执行集中的资源、拓扑和路由管理,而IAB/>‑
node是微站,部署在宏站覆盖不到的区域,不需要光纤或微波进行回传,直接通过5G的毫米波进行回传。IAB

donor由一个IAB

donor

CU和一个或多个IAB

donor

DU组成。在分离gNB

CU

CP和gNB

CU

UP的情况下,IAB

donor可包括一个IAB

donor

CU

CP、多个IAB

donor

CU

UP和多个IAB

donor

DU。IAB

node经由NR Uu口的UE功能子集连接到上游IAB

node或IAB

donor

DU。IAB

node通过NR Uu口的网络功能向下游IAB

node和UE提供无线回传。IAB

node和IAB

donor

CU之间的F1

C通信量通过IAB

donor

DU和可选的中间跳(intermediate hop)IAB

node进行回送。IAB

node和IAB

donor

CU之间的F1

U通信量通过IAB

donor

DU和可选的中间跳IAB节点进行回传。
[0005]为了支持5G网络的覆盖扩展,3GPP在Rel

18版本协议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无线转发设备,即智能直放站(Smart Repeater),相比于已有的射频直放站,智能直放站具有如下特点:
[0006]1)支持对覆盖区域内终端进行波束赋形:如图3所示为射频直放站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智能直放站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射频直放站仅仅用于信号放大和转发,不针对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进行波束赋形,而智能直放站支持对覆盖区域内终端进行波束赋形,且由于宏基站和终端之间不再具备信道互易性,因此无法针对终端进行干扰抑制操作。
[0007]2)支持接收来自宏基站的控制信息:目前标准要求基站与智能直放站之间需要有一定的交互能力,因而,智能直放站至少需要具有物理层协议栈,因此可以基于此进行直放
站和终端之间的链路调整。如图5所示为智能直放站的链路结构示意图。
[0008]3)支持安全性:传统的射频直放站无需在宏基站进行认证,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非法的放大设备在系统中,因而,为了增强安全性,需要支持转发设备的身份认证,以避免非法设备的接入。
[0009]相比于Relay设备或IAB设备等层3的转发设备,智能直放站本质上是一个层1的转发设备,不能支持数据的缓存,也不能有过于复杂的协议栈设计,无需支持NAS和数据加密等功能。目前,3GPP针对智能直放站暂未定义相关标准,现有的智能直放站无法满足上述功能技术要求,且存在如下问题:
[0010]1)无法满足接入链路的安全性要求:如果仅仅采用SRB0或CCCH来传输相关配置信息,则受限于48比特或64比特的传输尺寸限制,无法配置较大信息,且采用明文发送配置信息可能被攻击或窃取。因此,当智能直放站仅支持物理层协议栈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接入链路的安全性要求。
[0011]2)宏基站无法对直放站进行管理:在一些场景中,直放站无法通过有线连接到网管系统,往往需要通过宏基站来对直放站进行管理,若通过用户面传递管理信息,必然与现有的QOS架构中核心网承载与无线网承载映射对应的要求相矛盾,且目前控制面也不支持相应的管理过程。
[0012]3)无法支持多频场景中的直放站管理:当直放站支持多频多小区时,目前标准中未明确多频段是否需要建立多个管理承载进行设备信息上报,由于从直放站角度,看不到载波聚合等状态,因而需要解决多个小区的管理需要。
[0013]基于上述需求和原因分析,目前的3GPP Rel

17版本协议无法满足智能直放站的设计需求,且在智能直放站的协议栈架构未确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新的标准化方式来实现增强功能,以满足网管系统对于智能直放站的管理需求。
[001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公开提供一种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基站、转发设备、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基站难以实现对智能直放站等无线转发设备进行管理的技术问题。
[0016]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001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网管系统下发的转发设备的管理订阅信息,其中,所述转发设备可工作在一个或多个频段或小区;基站为所述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接收网管系统下发的转发设备的管理订阅信息,其中,所述转发设备可工作在一个或多个频段或小区;基站为所述转发设备选择一个频段或小区配置一个传输和调度优先级最低的目标信令承载,以传输所述网管系统对转发设备的管理订阅信息;基站通过所述目标信令承载配置转发设备所有频段或小区的资源信息,以及接收所述转发设备通过所述目标信令承载上报的所有频段或小区的统计信息;基站将所述转发设备上报的统计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管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订阅信息中至少包含:转发设备的状态信息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转发设备的状态包括:连接状态和空闲状态,当转发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转发设备可接收来自基站的信令消息并向终端转发,也可接收来自终端的信号并向基站转发;当转发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转发设备可接收来自基站的信令消息但不可向终端转发,可接收来自终端的信号但不可向基站转发;所述转发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转发设备的软件版本信息、无线协议栈信息和无线参数配置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接收网管系统下发的转发设备的管理订阅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存储所述管理订阅信息中包含的转发设备的配置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令承载采用与信令承载SRB1相同的安全机制对信令进行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处理;所述目标信令承载在基站侧的传输和调度优先级低于SRB0、SRB1、SRB2、SRB3、SRB4中的任意一个,且不允许传输非接入层NAS消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通过SRB0或SRB1的第一RRC消息向每个转发设备的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目标信令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转发设备与基站建立RRC连接的一个小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RC消息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1)SRB添加列表,包括:一个或多个SRB,所述目标信令承载为所述SRB添加列表中的一个SRB;2)是否启用与SRB1相同的安全机制,枚举类型,取值为是时表示所述目标信令承载采用与SRB1相同的安全机制对信令进行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处理;取值为否或未携带该信息表示所述目标信令承载不采用对信令进行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处理的安全机制;3)目标信令承载支持的小区列表,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标识,每个小区标识范围为1

8;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的标识为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转发设备根据第一RRC消息中的SRB添加列表,确定待配置的目标信令承载;转发设备根据第一RRC消息中是否启用与SRB1相同的安全机制,确定目标信令承载是
否采用与SRB1相同的安全机制对信令进行加密和/或完整性保护处理;转发设备根据第一RRC消息中目标信令承载支持的小区列表,确定目标信令承载上报的小区列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令承载在转发设备侧的传输和调度优先级低于SRB0、SRB1、SRB2中的任意一个,且不允许传输非接入层NAS消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转发设备在目标信令承载配置完成后,通过SRB0或SRB1的第二RRC消息通知基站目标信令承载配置完成。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站通过目标信令承载向转发设备发送第三RRC消息,其中,所述第三RRC消息中包含基站向转发设备发送的管理订阅信息。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转发设备在接收到第三RRC消息后,保存订阅结果,并完成转发设备的参数和功能配置;转发设备通过目标信令承载向基站发送第四RRC消息,其中,所述第四RRC消息用于确认转发设备的参数和功能配置已完成。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转发设备管理与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RRC消息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1)测量ID,取值为整数类型的一个数值;2)小区的统计和配置列表,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的统计和配置列表,其中,每个小区的统计和配置列表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

统计对象,包括:待统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终端标识;

测量类型,用于指示网管系统测量和统计配置类型名称,枚举类型;

统计变量值,枚举类型,取值至少包括:物理资源快PRB数量、上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森张化信金灿孙禹熊尚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