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08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开设有两个盖玻片槽,盖玻片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盖玻片本体,盖玻片本体的顶端贴合有橡胶垫,底座的顶端罩接有盖板,盖板的底端开设有两个载玻片槽,载玻片槽的内部安装有载玻片本体,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安装座,安装座的顶端均螺纹连接有导管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生物样本放在盖玻片本体、橡胶垫和载玻片本体构成的密闭灌流腔室中,进行密闭式灌流,可防止开放式灌流时灌液可能与空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如氧化反应,蒸发等,且整个密闭腔室的容积仅与橡胶垫中部开设的放置槽的大小有关,因此可以极大的减少所需成像溶液中的试剂消耗。大的减少所需成像溶液中的试剂消耗。大的减少所需成像溶液中的试剂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样品灌流槽
,尤其涉及需要对生物样品灌流操作的显微成像的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生物样品的显微成像过程中,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既需要样品在液体环境中显微成像,又需要保持样品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对其依次进行若干种液体的灌流和孵育操作,然后再对样品进行显微成像,并可能需要多次循环这种“灌流—成像”操作。比如多轮次的荧光原位杂交成像实验,往往先使用试剂A对样品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再用清洗缓冲液清洗,之后注入成像缓冲液,开始成像操作;一轮成像结束后,先用淬灭缓冲液将试剂A标记的荧光信号淬灭,再用试剂B对样品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再用清洗缓冲液清洗,之后注入成像缓冲液,开始成像操作;如此循环反复,可实现N轮次的荧光标记

成像操作。
[0003]因此需要一种显微成像样品槽在可盛放生物样品进行显微成像的同时,还可以完成液体灌流的操作。
[0004]而传统的可液体灌流的显微成像样品槽一般为开放式,在槽内一侧用一根针头/枪头注入或吸出溶液;或者在两侧用两根针头/枪头注入和吸出溶液;从而实现对样品的灌流操作。但是开放式的样品槽会使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会导致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如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也会发生蒸发的物理反应,导致溶液的折射率变化,从而影响成像效果。
[0005]因此,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亟需一种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开放式可液体灌流的显微成像样品槽可能使溶液发生的化学或物理反应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开设有两个盖玻片槽,盖玻片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盖玻片本体,盖玻片本体的顶端贴合有橡胶垫,底座的顶端罩接有盖板,盖板的底端开设有两个载玻片槽,载玻片槽的内部安装有载玻片本体,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安装座,安装座的顶端均螺纹连接有导管结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橡胶垫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放置有生物样本,放置槽的形状可根据生物样本的形状进行设置。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橡胶垫的顶端高度与盖玻片槽的顶端高度齐平,载玻片本体的直径大于盖玻片槽的直径,载玻片本体的底端贴合对应橡胶垫的顶端,载玻片本体的外侧设有密封环。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盖板上安装有多个连接螺钉,盖板通过多个连接螺钉与底座抵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载玻片本体厚度2mm,且载玻片本体表面的两侧对称加工有两个T形凹槽,凹槽深1mm,凹槽宽1mm,并在T形凹槽顶端加工有直径1mm的下通孔。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盖板顶端的四个安装座的底部均开设有直径1mm的上通孔,上通孔与盖玻片上的下通孔对齐装配。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整个样品槽装配完成后可形成两个独立的密闭灌流腔室。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将生物样本放在盖玻片本体、橡胶垫和载玻片本体构成的密闭灌流腔室中,进行密闭式灌流,可防止开放式灌流时灌液可能与空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如氧化反应,蒸发等;(2)密闭腔室的体积极小:整个密闭腔室的容积仅与橡胶垫中部开设的放置槽的大小有关,腔室的高度设计为0.87mm,假设橡胶垫的放置槽的设计尺寸为直径35mm圆形,计算得到腔室的体积仅为0.837mm3,如把放置槽的尺寸改小,所需试剂用量会更少,因此可以极大的减少所需成像溶液中的试剂消耗;(3)可成像面积大:该设计使用直径40mm的圆形盖玻片,橡胶垫中部开设的放置槽最大可为直径35mm圆形,因此最大样品表面积可为直径35mm圆形,样品厚度可在0.87mm以下;(4)该装置设计有两个独立的密闭腔室,因此可同时放置两个样品,从而可以在其中一个样品进行灌流操作的同时,对另一样品进行成像操作,提高效率;(5)使用石英玻璃加工的载玻片本体,可在倒置显微成像的情况下,从上方观测样品的状态,以及方便用肉眼观测成像的大致区域,给实验员带来极大方便;(6)该样品槽体积小,适用于市面上几乎绝大多数的电动载物台或者电动纳米位移台,兼容性强,装配简便;(7)该样品槽既适用于倒置显微镜,也适用于正置显微镜:底座在下、盖板在上的装配方式适用于在倒置显微镜上显微成像;翻转过来即适用于在正置显微镜上显微成像。
附图说明
[0014]图1示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爆炸图;图3示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仰视爆炸图。
[0015]图中:1、底座;2、盖玻片槽;3、盖玻片本体;4、橡胶垫;401、放置槽;5、盖板;501、连接螺钉;6、载玻片槽;7、载玻片本体;701、密封环;702、T形凹槽;703、下通孔;8、安装座;801、上通孔;9、导管结构。
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0017]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如图1至3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开设有两个盖玻片槽2,盖玻片槽2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盖玻片本体3,盖玻片本体3的顶端贴合有橡胶垫4,底座1的顶端罩接有盖板5,盖板5的底端开设有两个载玻片槽6,载玻片槽6的内部安装有载玻片本体7,盖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安装座8,安装座8的顶端均螺纹连接有导管结构9。
[0018]本专利技术将生物样本放在盖玻片本体3、橡胶垫4和载玻片本体7构成的密闭灌流腔室中,进行密闭式灌流,可防止开放式灌流时灌液可能与空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如氧化反应,蒸发等参照说明书附图3,橡胶垫4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401,放置槽401内放置有生物样本,放置槽401的形状可根据生物样本的形状进行设置,橡胶垫4的顶端高度与盖玻片槽2的顶端高度齐平,载玻片本体7的直径大于盖玻片槽2的直径,载玻片本体7的底端贴合对应橡胶垫4的顶端。
[0019]本专利技术的密闭腔室的体积极小,整个密闭腔室的容积仅与橡胶垫4中部开设的放置槽401的大小有关,腔室的高度设计为0.87mm,假设橡胶垫4的放置槽401的设计尺寸为直径35mm圆形,计算得到腔室的体积仅为0.837mm3,如把放置槽401的尺寸改小,所需试剂用量会更少,因此可以极大的减少所需成像溶液中的试剂消耗。
[0020]参照说明书附图2至3,载玻片本体7的外侧设有密封环701,可以防止灌液从载玻片本体7与橡胶垫4的接缝处漫延至样品槽的其他地方。
[0021]盖板5上安装有多个连接螺钉501,盖板5通过多个连接螺钉501与底座1抵紧。
[0022]参照说明书附图2至3,载玻片本体7厚度2mm,且载玻片本体7表面的两侧对称加工有两个T形凹槽702,凹槽深1mm,凹槽宽1mm,并在T形凹槽702顶端加工有直径1mm的下通孔703,盖板5顶端的四个安装座8的底部均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开设有两个盖玻片槽(2),所述盖玻片槽(2)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盖玻片本体(3),所述盖玻片本体(3)的顶端贴合有橡胶垫(4),所述底座(1)的顶端罩接有盖板(5),所述盖板(5)的底端开设有两个载玻片槽(6),所述载玻片槽(6)的内部安装有载玻片本体(7),所述盖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的顶端均螺纹连接有导管结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4)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401),所述放置槽(401)内放置有生物样本,所述放置槽(401)的形状可根据生物样本的形状进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显微成像的密闭式可液体灌流样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4)的顶端高度与盖玻片槽(2)的顶端高度齐平,所述载玻片本体(7)的直径大于盖玻片槽(2)的直径,所述载玻片本体(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唐爱辉瞿昆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省人工智能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