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011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检测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用于高空监测作用的爬壁机器人,所述爬壁机器人可在墙体和梁体上进行移动,爬壁机器人的底板一端安装有固定架,另一端安装有固定外壳,固定架的上端架设有对墙体和梁体内置钢筋间距测量用的混凝土钢筋测量仪,固定外壳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源,固定外壳的顶部靠近驱动电源的位置设置有驱动电机,多个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等间距排布,驱动电机的底部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磨盘,与驱动电机相同数量的安装箱等间距安装在固定外壳上端面,安装箱内部搭载有交流接触器和变压器,固定外壳内部竖直方向等间距安装有放置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检测安全性高和检测精度高的特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检测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伴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增多,为了保证结构实体的安全性,更科学的了解结构实体的质量,不光要关注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把控,也要在混凝土结构完成之后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测,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安全,其中混凝土钢筋间距检测就是其中一种。
[0003]常态下对混凝土内置钢筋进行间距检测时,都是采用混凝土钢筋测量仪进行专业测量,当测量的对象为挑高较低的建筑物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的方式进行测量,当出现挑高较大或者测量梁体时,操作人员的身高远达不到测量的高度需求,一般便会采用搭建脚手架的方式增大测量高度,该方式随提高了作业高度,但该方式下的高空测量安全性低;同时,混凝土钢筋测量仪对钢筋进行间距值测量时,是通过仪器底部的四个测量轮在混凝土表面滚动的距离算出,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时,测量轮在浮浆表面经过时,影响混凝土钢筋测量仪的测量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安全性低和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用于高空监测作用的爬壁机器人,所述爬壁机器人可在墙体和梁体上进行移动,爬壁机器人的底板一端安装有固定架,另一端安装有固定外壳,固定架的上端架设有对墙体和梁体内置钢筋间距测量用的混凝土钢筋测量仪,固定外壳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源,固定外壳的顶部靠近驱动电源的位置设置有驱动电机,多个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等间距排布,驱动电机的底部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磨盘,与驱动电机相同数量的安装箱等间距安装在固定外壳上端面;安装箱内部搭载有交流接触器和变压器,固定外壳内部竖直方向等间距安装有放置架,放置架由定位筒、支撑弹簧、活动杆、支板和滚轮组合而成,定位筒焊接在固定外壳顶部内壁,定位筒的居中位置插接有活动杆,活动杆与定位筒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活动杆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活动杆的底部朝向磨盘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板;固定外壳内安装有与驱动电机数量相同的红外漫反射开关,红外漫反射开关包括发射端和反光板,发射端固定连接在支板的一侧,反光板通过定位架安装在磨盘一侧,红外漫反射开关、交流接触器、变压器、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源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并形成控制电路。
[0006]具体的,所述反光板的顶部端面与发射端红外光束的竖直间距为

mm,固定外壳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相同数量的延时继电器,且延时继电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磨盘的顶部居中位置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连接件底部相连的螺纹孔,安装槽的纵向居中位置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水平槽,若干个所述水平槽内均放置有活动圆球,活动圆球朝向水平槽槽口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部焊接在水平槽内,活动圆球与水平槽之间设置有挤压弹簧,连接件位于安装槽的区域外壁套接有水平板,水平板的下端面与活动圆球之间通过摆臂连接,水平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环装滑槽。
[0008]具体的,所述固定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T型杆,T型杆的外壁套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下端面对称安装有直杆,直杆的底部连接有薄刷,且薄刷的刷毛紧靠在反光板的下沿位置,活动板的上端面嵌入有驱动绳,驱动绳的末端嵌入有定位圆球,驱动绳设置有定位圆球的一端通过定滑轮与环装滑槽相连,定滑轮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架顶部。
[0009]具体的,所述直杆与发射端位于不同垂直平面内。
[0010]具体的,所述定位圆球外壁与环装滑槽内壁均涂抹有润滑油脂。
[0011]具体的,所述定位圆球为一种金属材质的构件。
[0012]具体的,所述滚轮的外壁包裹有硅胶套。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可采用螺旋桨式爬壁机器人,操作方式为遥控远程控制,通过螺旋桨的高速推力可实现在墙体和梁体上移动,通过控制爬壁机器人移动可带动混凝土钢筋测量仪在墙体和梁体上移动,实现墙体和梁体高位置的钢筋间距监测,可有效代替传统搭设脚手架高空测量的方式,安全性更高。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高速转动的磨盘与浮浆接触后对其进行切除,这样便可保证墙体混凝土表面的平整体,混凝土钢筋测量仪的检测精准度更高,同时该方式采用多组红外漫反射开关作为控制电路的启动开关,当墙体某一位置处有浮浆时,通过红外漫反射开关可智能控制对应位置的驱动电机工作,而其他位置的驱动电机处于停机状态,避免单一磨盘设计需要驱动电机常开的情况发生,节能性更高。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设置有延时继电器等构件,该方式下是通过滚轮与浮浆接触上下移动的间距控制本专利技术对浮浆清除作业的启停,而非通过浮浆自身对反光板的红外光束进行阻挡,解决了通过浮浆自身对反光板的红外光束进行阻挡的方式工作半径小问题,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半径更大;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可同时对反光板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保证工作检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现场工作演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外壳等构件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图中:1、爬壁机器人;2、固定架;3、混凝土钢筋测量仪;4、固定外壳;5、驱动电机;6、磨盘;41、延时继电器;42、T型杆;43、活动板;44、直杆;45、薄刷;46、驱动绳;47、定滑轮;
48、定位圆球;91、定位筒;92、支撑弹簧;93、活动杆;94、支板;95、滚轮;101、发射端;102、反光板;61、安装槽;62、挤压弹簧;63、活动圆球;64、限位块;65、水平板;66、环装滑槽;67、摆臂。
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9]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0020]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用于高空监测作用的爬壁机器人1,所述爬壁机器人1可在墙体和梁体上进行移动,爬壁机器人1的底板一端安装有固定架2,另一端安装有固定外壳4,固定架2的上端架设有对墙体和梁体内置钢筋间距测量用的混凝土钢筋测量仪3,固定外壳4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源7,固定外壳4的顶部靠近驱动电源7的位置设置有驱动电机5,多个所述驱动电机5之间等间距排布,驱动电机5的底部通过连接件51安装有磨盘6,与驱动电机5相同数量的安装箱8等间距安装在固定外壳4上端面;爬壁机器人1可采用螺旋桨式爬壁机器人,操作方式为遥控远程控制,通过螺旋桨的高速推力可实现在墙体和梁体上移动,通过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用于高空监测作用的爬壁机器人(1),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壁机器人(1)可在墙体和梁体上进行移动,爬壁机器人(1)的底板一端安装有固定架(2),另一端安装有固定外壳(4),固定架(2)的上端架设有对墙体和梁体内置钢筋间距测量用的混凝土钢筋测量仪(3),固定外壳(4)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源(7),固定外壳(4)的顶部靠近驱动电源(7)的位置设置有驱动电机(5),多个所述驱动电机(5)之间等间距排布,驱动电机(5)的底部通过连接件(51)安装有磨盘(6),与驱动电机(5)相同数量的安装箱(8)等间距安装在固定外壳(4)上端面;安装箱(8)内部搭载有交流接触器和变压器,固定外壳(4)内部竖直方向等间距安装有放置架(9),放置架(9)由定位筒(91)、支撑弹簧(92)、活动杆(93)、支板(94)和滚轮(95)组合而成,定位筒(91)焊接在固定外壳(4)顶部内壁,定位筒(91)的居中位置插接有活动杆(93),活动杆(93)与定位筒(91)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92),活动杆(93)的底部安装有滚轮(95),活动杆(93)的底部朝向磨盘(6)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板(94);固定外壳(4)内安装有与驱动电机(5)数量相同的红外漫反射开关(10),红外漫反射开关(10)包括发射端(101)和反光板(102),发射端(101)固定连接在支板(94)的一侧,反光板(102)通过定位架安装在磨盘(6)一侧,红外漫反射开关(10)、交流接触器、变压器、驱动电机(5)和驱动电源(7)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并形成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间距智能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102)的顶部端面与发射端(101)红外光束的竖直间距为10

30mm,固定外壳(4)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5)相同数量的延时继电器(41),且延时继电器(41)通过导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龙陈妙初陈有曾嵘韩建华孙恒李小龙唐小倩朱枫鸣裘梦盈于楼栋廖明利洪东升潘凌燕邓星荣蔡宁平王金枝张智超唐艳宁赖尚勉李聪郑颖王吉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浙江义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