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728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应用。一种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双丙环虫酯与丁醚脲或硫虫酰胺按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杀虫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问题的不断深入,人们也在积极探索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就是其中的一种。茶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表现在天敌和生物源农药方面,但对捕食性、寄生性和病原性天敌的研究主要是基础性的研究,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进行推广。目前,茶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以喷施生物源农药较多,比如鱼藤酮、印楝素、苦参碱和莨菪烷碱等,但随着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现有生物源农药对其的防治效果逐渐减低,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药剂具有重要意义。
[0003]双丙环虫酯是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与北里研究所共同研发的生物源杀虫剂,其能有效防治刺吸式和吮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蚧壳虫和粉蚧和叶蝉等。与常规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双丙环虫酯是通过干扰靶标昆虫香草酸瞬时受体通道复合物的调控,导致昆虫对重力、平衡、声音、位置和运动等失去感应,丧失协调性和方向感,进而不能取食,最终导致昆虫饥饿而死。申请号CN201610892568.8,公开了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并具体公开了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可以用于防治水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和黄瓜蓟马。
[0004]目前,将双丙环虫酯与丁醚脲或硫虫酰胺进行复配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双丙环虫酯与丁醚脲或硫虫酰胺按1

300:300

1的质量比复配而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双丙环虫酯和丁醚脲的质量比为1

40:60

1。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双丙环虫酯和硫虫酰胺的质量比为1

30:30

1。
[0010]一种杀虫剂,包括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和农药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
[0011]作为优选,在所述杀虫剂中,所述杀虫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0.5

60%。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农药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选自溶剂、助溶剂、乳化剂、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载体和崩解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作为优选,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为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或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农业害虫中的应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杀虫组合物由双丙环虫酯与丁醚脲或硫虫酰胺复配而成,与单独使用双丙环虫酯相比,可以提高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
可为开发新型高效药剂提供帮助。
[0017](2)本专利技术中双丙环虫酯与丁醚脲或硫虫酰胺的杀虫机制不同,作用位点不同,这样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
[0019]实施例: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0020]1.供试药剂:92.5%双丙环虫酯(巴斯夫欧洲公司)、96%丁醚脲(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5%硫虫酰胺原药(浙江宇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1]将供试药剂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再用0.1%吐温

80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均按等比方法设置6个梯度质量浓度,每个质量浓度药液50mL,备用。
[0022]2.试虫:采自茶树上的茶小绿叶蝉,在实验室内饲养,选取大小一致的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
[0023]3.试验方法:参考《NT/T1154.6

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实验准则杀虫剂第6部分:杀虫活性试验浸虫法》
[0024]将试虫浸入药液中10s后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然后将试虫在实验室内继续饲养。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每重复15头试虫,并设只含二甲基亚砜和0.1%吐温

80的溶液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处理后48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
[0025][0026]上式中:P1‑‑
死亡率;K
‑‑
死亡虫数;N
‑‑
处理总虫数。
[0027][0028]上式中:P2‑‑
校正死亡率;P
t
‑‑
处理死亡率;P0‑‑
空白对照死亡率。
[0029]4.数据分析:用DPS软件对药剂浓度对数值和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处理药剂的LC
50
,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30]5.根据共毒系数对双丙环虫酯的复配进行评价
[0031]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1

2。
[0032]表1双丙环虫酯和丁醚脲复配后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33][0034][0035]由表1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和丁醚脲在质量比为1

40:60

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双丙环虫酯和丁醚脲复配后对茶小绿叶蝉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0036]表2双丙环虫酯和硫虫酰胺复配后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37][0038][0039]由表1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和硫虫酰胺在质量比为1

30:30

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双丙环虫酯和硫虫酰胺复配后对茶小绿叶蝉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0]综上所述,双丙环虫酯与丁醚脲或硫虫酰胺进行复配时,与单独使用双丙环虫酯相比,可以提高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农药残留,可为开发新
型高效药剂提供帮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双丙环虫酯与丁醚脲或硫虫酰胺按1

300:300

1的质量比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丙环虫酯和丁醚脲的质量比为1

40:6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丙环虫酯和硫虫酰胺的质量比为1

30:30

1。4.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勇信丛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易宏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