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井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141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水井清淤装置,涉及清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清淤组件,所述清淤组件包括集水井件和起到控制作用的控制件,所述集水井件的外部设置有抽水件,且抽水件的一端连接有渗水排水管,所述集水井件的内部设置有混合件,且混合件的上侧安装有监测件;防回流组件,所述防回流组件连接在波浪管道控制件的下端,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防回流管和开设在防回流管两端的安装卡口,所述防回流管的内部安装有内安装杆,且内安装杆的内部设置有连动杆件,所述连动杆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水板件,且连动杆件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水板件;解决了现有清淤装置对于井底角落处清理不干净,同时清理结束后回水严重,造成清理效果不佳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水井清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集水井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地下水电站一般会设置厂内、厂区以及检修渗漏集水井,电站在投入运行后,厂房岩体渗水或者技术供水会自流排入集水井内,水中携带的泥沙会在井底沉积,当泥沙沉积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影响长轴深井泵以及潜污泵运行,当长轴深井泵出现故障,会有水淹厂房的风险,故需定期对集水井进行清淤。
[0003]目前使用较多清淤方法是在集水井内设置压缩空气管道以及高压水管,当需要进行清淤时,作业人员下至井内,使用压缩空气以及高压水对井底淤泥进行吹扫,使得井底淤泥与水混在一起,通过预留在井底的潜污泵将泥浆水抽至井外。首先此方法作业人员依旧需要下至井内较低平台位置以使用高压水以及压缩空气,存在井下空气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增加了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其次当淤泥淤积在井底后,会分散在井底角落并结块,此时高压水以及压缩空气对淤泥吹扫效果一般,很难将井底淤泥清理干净;同时由于潜污泵排水管较长,在抽排结束后,回水严重,淤泥水会随着潜污泵停止运行再次回到集水井内,导致清淤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清淤装置对于井底角落处清理不干净,同时清理结束后回水严重,造成清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水井清淤装置,包括清淤组件,所述清淤组件包括集水井件和起到控制作用的控制件,所述集水井件的外部设置有抽水件,且抽水件的一端连接有渗水排水管,所述集水井件的内部设置有混合件,且混合件的上侧安装有监测件;
[0007]防回流组件,所述防回流组件连接在波浪管道控制件的下端,所述防回流组件包括防回流管和开设在防回流管两端的安装卡口,所述防回流管的内部安装有内安装杆,且内安装杆的内部设置有连动杆件,所述连动杆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水板件,且连动杆件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水板件,并且连动杆件的外侧连接有水流搅动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水井件包括集水井本体和连接在集水井本体底部的集水井角落,所述集水井角落的上端设置有集水井底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水井底板在集水井本体的内部的布置方式为四个角落呈光滑凸起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件包括控制柜和安装在控制柜上的淤泥厚度显示器,所述淤泥厚度显示器的下端设置有联合控制模块。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柜有淤泥厚度超标报警功能,所述联合控制模块可以将抽水件和混合件同步启停,控制柜通过数据传输电缆可以将淤泥厚度、报警信息传输至中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抽水件包括脱泥旋流器和安装在脱泥旋流器内部的脱泥旋流器淤泥传送出口,所述脱泥旋流器的上端一侧安装有脱泥旋流器进水口,且脱泥旋流器进水口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脱泥旋流器的上端另一侧安装有脱泥旋流器出水口,且脱泥旋流器出水口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混合件包括渣浆泵和连接在渣浆泵一侧的泥浆排水管。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渣浆泵与泥浆排水管之间通过进行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监测件包括超声波污泥界面仪传感器和连接在超声波污泥界面仪传感器下端的传感器支架。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清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感器支架通过超声波污泥界面仪传感器悬挂在水面上方,同时超声波污泥界面仪传感器连接在集水井上方的控制件中。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抽水件和混合件的设置可以实现井下淤泥井上清理,作业人员无需在井底清理淤泥,避免作业人员气体中毒的风险,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与物力;利用控制件和监测件的设置可以实时掌握集水井淤泥淤积情况,当淤泥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做到及时清淤,当淤泥淤积量较少的时候,可以减少清淤次数,节省成本;可以减少高压气管、高压水以及排水管的设置,同时无需在井底设置潜污泵,避免了潜污泵参与厂房排水系统运转,保证排水系统稳定性,节约安装以及维护成本;最后利用集水井角落的设置可以解决淤泥淤积在集水井四个角落的情况,确保淤泥清理效果,能够保证排水设备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回流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回流组件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内连动杆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挡水板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0]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31]实施例1
[0032]参照图1

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水井清淤装置,包括清淤组件100,清淤组件100包括集水井件101和起到控制作用的控制件102,集水井件101的外部设置有抽水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水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淤组件(100),所述清淤组件(100)包括集水井件(101)和起到控制作用的控制件(102),所述集水井件(101)的外部设置有抽水件(103),且抽水件(103)的一端连接有渗水排水管(104),所述集水井件(101)的内部设置有混合件(105),且混合件(105)的上侧安装有监测件(106);防回流组件(200),所述防回流组件(200)连接在波浪管道控制件(102)的下端,所述防回流组件(200)包括防回流管(201)和开设在防回流管(201)两端的安装卡口(202),所述防回流管(201)的内部安装有内安装杆(203),且内安装杆(203)的内部设置有连动杆件(204),所述连动杆件(20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水板件(205),且连动杆件(20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水板件(206),并且连动杆件(204)的外侧连接有水流搅动件(2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件(101)包括集水井本体(101

1)和连接在集水井本体(101

1)底部的集水井角落(101

2),所述集水井角落(101

2)的上端设置有集水井底板(101

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水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底板(101

3)在集水井本体(101

1)的内部的布置方式为四个角落呈光滑凸起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集水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102)包括控制柜(102

1)和安装在控制柜(102

1)上的淤泥厚度显示器(102

2),所述淤泥厚度显示器(102

2)的下端设置有联合控制模块(102

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水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102

1)有淤泥厚度超标报警功能,所述联合控制模块(102

3)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白治朋赵新益方华超叶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