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110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涉及软件运营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件运营阶段内无法进行威胁告知分析以至于不能够实时进行运营检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软件运营时段进行威胁感知分析,判断软件当前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是否正常,从而保证软件当前运行环境安全,避免软件用户的使用质量降低,造成软件的运营效率下降,影响软件的使用率;对分析对象的运营时段进行信息安全监控,判断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用户信息安全监控是否正常,从而保证分析对象的信息安全监控效率,提高了分析对象的运营稳定性,避免分析对象的信息安全监控效率低,造成分析对象的使用质量降低。分析对象的使用质量降低。分析对象的使用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件运营管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上架、应用查看、应用更新、应用下架、应用审核配置等内容。应用接入方式支持API接入模式、SDK包接入模式、H5页面接入模式;应用查看:提供应用的搜索、预览等功能,进行各个应用的统一管理;应用搜索:在用户权限范围内,支持模糊搜索,可以按照应用名、模板名、应用描述、创建人等条件进行搜索;应用预览:支持对平台的业务应用进行效果预览;应用分组:支持按部门、按类型提供应用分组;应用更新:提供应用更新服务,支持更新应用信息和应用配置;审核通过后方可自行更新应用的配置;应用下架:支持已上架的各类应用停止服务、下架申请;应用审核配置:提供应用审核流程配置功能,可针对不同业务的应用上架、更新、下架进行自定义应用审核流程配置,提供可视化配置工具。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软件运营阶段内无法进行威胁告知分析以至于不能够实时进行运营检测,同时无法保证软件运营环境安全性,此外,不能够对软件用户进行信息安全监控和隐私安全监控,以至于影响软件的运营效率。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服务器通讯连接有威胁感知分析单元、信息安全监控单元、隐私安全监管单元以及生命周期控制单元;
[0008]服务器生成威胁感知分析信号并将威胁感知分析信号发送至威胁感知分析单元,威胁感知分析单元接收到威胁感知分析信号后,对软件运营时段进行威胁感知分析,将实时运营软件标记为分析对象,设置标号i,i为大于1的自然数,获取到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根据威胁感知分析系数比较生成运营高威胁信号或者运营低威胁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09]服务器接收到运营低威胁信号后,信息安全监控单元对分析对象的运营时段进行信息安全监控,通过信息安全监控分析生成信息安全异常信号或者信息安全正常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10]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安全正常信号后,隐私安全监管单元对分析对象进行隐私安全监管,通过隐私安全监管生成隐私安全高风险信号或者隐私安全低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11]服务器接收到隐私安全低风险信号后,生命周期控制单元对分析对象进行生命周
期控制,获取到分析对象实时运营时段内生命周期分析系数,根据生命周期分析系数比较生成软件决策信号或者运营持续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威胁感知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13]获取到实时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反复推送频率以及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完成选择后仍持续推送权限设定访问的频率,并将实时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反复推送频率以及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完成选择后仍持续推送权限设定访问的频率分别标记为TSi和PLi;获取到实时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未接收用户选择执行设定权限的概率,并将实时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未接收用户选择执行设定权限的概率标记为ZXi;
[0014]通过公式获取到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Xi,其中,w1、w2以及w3均为预设比例系数,且w1>w2>w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1.25;将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Xi与威胁感知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Xi超过威胁感知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的威胁感知分析异常,生成运营高威胁信号并将运营高威胁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运营高威胁信号后,对分析对象进行控制,对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的权限访问进行首次询问并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权限执行,且用户需求修改权限设定后需进行主动申请修改;若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Xi未超过威胁感知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的威胁感知分析正常,生成运营低威胁信号并将运营低威胁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信息安全监控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17]获取到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非通过用户验证后出现异地账号登录的用户注册账号数量占比以及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长时间未登录非授权端登录的概率,并将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非通过用户验证后出现异地账号登录的用户注册账号数量占比以及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长时间未登录非授权端登录的概率分别与数量占比阈值和登录概率阈值进行比较。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非通过用户验证后出现异地账号登录的用户注册账号数量占比超过数量占比阈值,或者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长时间未登录非授权端登录的概率超过登录概率阈值,则判定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的信息安全监控异常,生成信息安全异常信号并将信息安全异常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安全异常信号后,对分析对象内用户注册账号进行管控,对分析对象的账号登录进行时间统计并根据用户使用情况进行时间设定,达到设定时间登录需要进行用户访问;
[0019]若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非通过用户验证后出现异地账号登录的用户注册账号数量占比未超过数量占比阈值,且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长时间未登录非授权端登录的概率未超过登录概率阈值,则判定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的信息安全监控正常,生成信息安全正常信号并将信息安全正常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隐私安全监管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0021]获取到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注册用户访问足迹生成后非当前注册用户的可浏览频率以及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用户访问链接在首次访问后进行推送的持续时长,并将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注册用户访问足迹生成后非当前注册用户的可浏览频率以及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用户访问链接在首次访问后进行推送的持续时长分别与可浏览频率阈值和持续时长阈值进行比较。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注册用户访问足迹生成后非当前注册用户的可浏览频率超过可浏览频率阈值,或者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用户访问链接在首次访问后进行推送的持续时长超过持续时长阈值,则判定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隐私安全监管异常,生成隐私安全高风险信号并将隐私安全高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0023]若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注册用户访问足迹生成后非当前注册用户的可浏览频率未超过可浏览频率阈值,且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用户访问链接在首次访问后进行推送的持续时长未超过持续时长阈值,则判定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隐私安全监管正常,生成隐私安全低风险信号并将隐私安全低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服务器通讯连接有威胁感知分析单元、信息安全监控单元、隐私安全监管单元以及生命周期控制单元;服务器生成威胁感知分析信号并将威胁感知分析信号发送至威胁感知分析单元,威胁感知分析单元接收到威胁感知分析信号后,对软件运营时段进行威胁感知分析,将实时运营软件标记为分析对象,设置标号i,i为大于1的自然数,获取到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根据威胁感知分析系数比较生成运营高威胁信号或者运营低威胁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运营低威胁信号后,信息安全监控单元对分析对象的运营时段进行信息安全监控,通过信息安全监控分析生成信息安全异常信号或者信息安全正常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安全正常信号后,隐私安全监管单元对分析对象进行隐私安全监管,通过隐私安全监管生成隐私安全高风险信号或者隐私安全低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隐私安全低风险信号后,生命周期控制单元对分析对象进行生命周期控制,获取到分析对象实时运营时段内生命周期分析系数,根据生命周期分析系数比较生成软件决策信号或者运营持续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威胁感知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获取到实时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反复推送频率以及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完成选择后仍持续推送权限设定访问的频率,并将实时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反复推送频率以及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完成选择后仍持续推送权限设定访问的频率分别标记为TSi和PLi;获取到实时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未接收用户选择执行设定权限的概率,并将实时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权限设定访问未接收用户选择执行设定权限的概率标记为ZXi;通过公式获取到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Xi,其中,w1、w2以及w3均为预设比例系数,且w1>w2>w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1.25;将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Xi与威胁感知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Xi超过威胁感知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的威胁感知分析异常,生成运营高威胁信号并将运营高威胁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运营高威胁信号后,对分析对象进行控制,对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的权限访问进行首次询问并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权限执行,且用户需求修改权限设定后需进行主动申请修改;若分析对象运营时段内威胁感知分析系数Xi未超过威胁感知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的威胁感知分析正常,生成运营低威胁信号并将运营低威胁信号发送至服务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信息安全监控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获取到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非通过用户验证后出现异地账号登录的用户注册账号数量占比以及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长时间未登录非授权端登录的概率,并将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非通过用户验证后出现异地账号登录的用户注册账号数量占比以及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账号长时间未登录非授权端登录的概率分别与数量占比阈值和登录概率阈值进行比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协同的软件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运营时段内分析对象对应用户注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芳何力朱奎洁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蓉通数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