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77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部件能够抑制来自捕获箱部与通道部之间的油的泄漏量。部件具有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通道部,该通道部具有朝向轴向侧开口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部具有朝向上方侧开口的捕获箱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以通道部的底部与捕获箱部的底部连结的方式相对配置。底部连结的方式相对配置。底部连结的方式相对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部件。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油从喷嘴供给到通道部的结构。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法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740853号说明书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在喷嘴和通道部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油容易从该间隙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来自捕获箱部与通道部之间的油的泄漏量。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部件,该部件具有:第一壳体部,其具有通道部,该通道部具有朝向轴向侧开口的开口端;第二壳体部,其具有朝向上方侧开口的捕获箱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以所述通道部的底部与所述捕获箱部的底部连结的方式相对配置。
[0010]专利技术效果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能够抑制来自捕获箱部与通道部之间的油的泄漏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外观图。
[0013]图2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4]图3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15]图4是表示第一壳体部的背面图。
[0016]图5是表示第二壳体部的正面图。
[0017]图6是表示拆下了引导部件的状态的第二壳体部的正面图。
[0018]图7是表示壳体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0019]图8是表示拆下了引导部件的状态下的壳体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0020]图9是表示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简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动力传递装置的构成)
[0023]首先,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整体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0024]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概略外观图。图2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另外,用剖面表示动力传递装置1的主要部分。图3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0025]动力传递装置1用于向汽车的驱动轮(未图示)的动力传递,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于向电气产品的动力传递。如图1~图3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电动机2、动力传递机构3及壳体部件4。另外,部件例如有壳体部件4单体、或具有壳体部件4的车辆用部件,但不限于这些部件。车辆用部件例如有用于驱动车辆的驱动装置等,但并不限于此。
[0026]如图3所示,电动机2是用于将驱动力(旋转力)向驱动轮及动力传递机构3传递的驱动源。电动机2具有:沿动力传递装置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成能够旋转的轴21、设置在轴21的外周侧的电动机转子22、以位于电动机转子22的外周侧的方式设置在壳体部件4的后述的第三壳体部51的内筒511的内周侧的电动机定子23。轴21的轴向(以下也简称为轴向)和动力传递装置1长度方向一致。轴21由设置在壳体部件4的后述的电动机壳体5的前端侧轴承(未图示)和后端侧轴承(未图示)支承。
[0027]动力传递机构3是用于将从电动机2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驱动轴(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3以沿着电动机2和轴21的轴向排列的方式被设置。
[0028]如图3所示,动力传递机构3具有行星齿轮机构31和差动机构32。行星齿轮机构31包括太阳齿轮311、小齿轮312、齿圈313和行星齿轮架314。差动机构32具有差速器壳体321、差速器齿轮322以及输出轴323。从电动机2输出的驱动力依次经由太阳齿轮311、小齿轮312、行星齿轮架314、差速器壳体321以及差速器齿轮322传递到输出轴323。
[0029]太阳齿轮311设置在轴21的后端的外周侧,能够与轴21一体旋转。小齿轮312具有:与太阳齿轮311啮合的大型小齿轮312a;与大型小齿轮312a同轴地形成并与齿圈313啮合的小型小齿轮312b。齿圈313不可旋转地被设置。在齿圈313的内周侧形成有与小型小齿轮312b啮合的啮合齿。行星齿轮架314被设置成与从大型小齿轮312a离开的小型小齿轮312b的后端连结。
[0030]差速器壳体321与行星齿轮架314一体形成。差速器齿轮322以与轴21和输出轴323这两者啮合的方式被支承在差速器壳体321上。输出轴323以与轴21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方式经由支承用轴承(未图示)支承于壳体部件4的后述的第二壳体部6上。
[0031]壳体部件4是用于收纳电动机2和动力传递机构3这两者的收纳部件。另外,关于壳体部件4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0032](壳体部件的构成)
[0033]接着,参照图1~图9对壳体部件4进行详细说明。
[0034]图4是表示第一壳体部52的背面图。图5是表示第二壳体部6的正面图。图6是表示拆下了引导板7的状态的第二壳体部6的正面图。图7是表示壳体部件4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图8是表示拆下了引导板7的状态下的壳体部件4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图9是表示引导板7的立体图。另外,在图7及图8中,以剖面表示壳体部件4的主要部分。
[0035]如图1~图9所示,壳体部件4具备用于收纳电动机2的电动机壳体5和用于收纳动力传递机构3的第二壳体部6。电动机壳体5和第二壳体部6沿着电动机2的轴21的轴向排列。
另外,电动机壳体5及第二壳体部6例如由包含铝或镁等的材料铸造而成。
[0036]电动机壳体5具有第三壳体部51和第一壳体部52。
[0037]第三壳体部51具有:以包围电动机2的外周侧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的内筒511、为了密封内筒511的前端而设置在内筒511的前端的前盖512、设置在内筒511的外周侧的前凸缘513、设置在内筒511的外周侧的作为螺旋部的外螺旋部514。内筒511和前凸缘513一体形成。前盖512与内筒511及前凸缘513分体形成。
[0038]第一壳体部52具有:以包围内筒511外周侧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的外筒521;以位于外筒521内周侧的方式设置在外筒521的后端的圆环状的后盖522;以沿着电动机2的轴21的轴向延伸的方式从外筒521的外周侧隆起设置的管部523;设置在后盖522的外周侧的后凸缘524。外筒521、后盖522、管部523及后凸缘524一体形成。
[0039]第一壳体部52和第三壳体部51通过螺栓紧固而连结,以使第三壳体部51的内筒511收纳在第一壳体部52的外筒521的内周侧。而且,在第一壳体部52和第三壳体部51连结的状态下,外筒521的前端与前凸缘513的后表面抵接,并且内筒511的后端与后盖522的前表面抵接。
[0040]另外,在第一壳体部52和第三壳体部51连结的状态下,电动机2以前端与前盖512相对且后端与后盖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部件,具有:第一壳体部,其具有通道部,该通道部具有朝向轴向侧开口的开口端;第二壳体部,其具有朝向上方侧开口的捕获箱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以所述通道部的底部与所述捕获箱部的底部连结的方式相对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构成为制冷剂腔室的外周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捕获箱部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壳体油路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壳体油路的入口的开口面积比所述通道部的所述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小。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祐树奥村豊铃木悠介望月洋治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