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组合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30623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组合捕收剂,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得:MCO 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组合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选矿浮选药剂


技术介绍

[0002]铜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随着铜矿的不断开采,富矿和粗粒嵌布的易选矿石资源日益匮乏,铜的入选品位逐年降低,嵌布粒度细、共伴生矿物复杂,这些特点增加了我国铜矿的开发难度,其中微细粒矿物的分选回收难度大更是造成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
[0003]黄铜矿作为铜金属的主要矿物来源,其高效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微细粒黄铜矿的浮选回收过程中,采用常规的铜捕收剂及浮选工艺时,由于矿物比面积较大、表面活化能较高、药剂的选择性吸附程度低,通常对微细粒黄铜矿的回收效果较差,并且粒度过细容易导致精矿品位降低,大量微细粒铜随尾矿流失,严重影响产品回收率与品质。
[0004]针对微细粒黄铜矿难以有效浮选回收的问题,有关技术人员经过大量的工作与研究,总结出现有的微细粒黄铜矿捕收剂有乙硫氮、Z200、MCO、MA

1+MOS

2、BK320+Z200等,这些捕收剂对部分微细粒黄铜矿的回收是有效的,但由于含铜矿物的不同,性质差异较大,上述捕收剂不能对所有微细粒黄铜矿的浮选都能达到满意效果,例如:迪庆藏族自治州某斑岩型硫化铜矿,采用Z200和MCO等捕收剂对其微细粒级浮选效果不佳,该矿原矿Cu品位为0.2~0.5%,且含铜矿物90~99%是黄铜矿,因此,研发选择性高,对微细粒黄铜矿捕收能力强的捕收剂已成为亟待攻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对微细粒黄铜矿选择性捕收能力强的铜组合捕收剂,本专利技术的铜组合捕收剂由MCO、CO250和DF200组成,该铜组合捕收剂对微细粒黄铜矿选择性捕收能力强,能够有效降低浮选所得尾矿中铜的金属量,且药剂用量小,可降低选厂生产成本,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组合捕收剂,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得:MCO 25

50份, CO250 1

20份,DF200 1

20份,其中MCO为石油重油、汽油、煤油、柴油、石油芳烃、溶剂油中的一种,CO250为苯乙酸
‑1‑
乙烯基

1,5

二甲基
‑4‑
己烯酯、烷基硫醇、炔丙环己酯中的一种,DF200为烷基醚醇硫酸钠、正丁醇、苯乙酯油、烷基聚丙烯二醇醚中的一种。
[0007]在常温常压下,将MCO、CO、DF200按各质量份混合均匀,混合搅拌0.5

1.5h,即得到铜组合捕收剂。
[0008]所述的铜组合捕收剂在浮选黄铜矿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S1.向含有黄铜矿的矿浆中加入氧化钙、MIBC和铜组合捕收剂,其中铜组合捕收剂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10~60 g/t,进行粗选,获得粗选精矿和粗选尾矿;S2.对S1获得的粗选尾矿进行2~4次扫选,将第一次扫选精矿返回粗选,将其他扫选精矿依次返回上一层扫选,其中,每次扫选前,加入铜组合捕收剂和MIBC,铜组合捕收剂
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5~50 g/t;S3.对S1获得的粗选精矿再磨后进行2次精选,每次精选前无需加入任何药剂,将第一次精选尾矿返回粗选,将其他精选尾矿分别返回上一次精选,获得铜精矿。
[0009]S1中氧化钙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100~1000 g/t,MIBC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10~50 g/t。
[0010]对S1获得的粗选尾矿进行3次扫选,第一次扫选时,铜组合捕收剂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5~30 g/t,MIBC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5~25 g/t;第二次扫选时,铜组合捕收剂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5~15 g/t,MIBC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5~15g/t;第三次扫选时,铜组合捕收剂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5~10 g/t,MIBC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5~10 g/t。
[0011]S3中再磨的磨矿细度为

0.038mm占比90%,2次精选均无需添加任何药剂。
[0012]含有黄铜矿的矿浆中,Cu的品位为0.2~0.5%。
[0013]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本专利技术的铜组合捕收剂异于常规MCO铜捕收剂,当采用MCO作为黄铜矿的捕收剂时,该捕收剂虽然对黄铜矿的选择性较高,但其对黄铜矿的捕收性能较弱,由于黄铜矿嵌布粒度细,矿浆中的矿泥及微细粒脉石矿物会与黄铜矿一同上浮,极大提高了微细粒黄铜矿的回收难度。本专利技术中的铜组合捕收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脉石矿物的吸附能力较弱。由于MCO对黄铜矿表面有着极强的选择性作用,而CO250对铜原子有着较强的亲和能力(药剂吸附量实验证明,CO250在黄铜矿上的吸附强度约为MCO的3~4倍),能够与微细粒黄铜矿表面更好的作用吸附,同时,DF200中的某些官能团(羟基、酯基、氨基等)具有一定的螯合作用,能够和铜原子生成特定的螯合键,进而增强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相关机理研究表明,加入组合捕收剂后黄铜矿表面接触角可由原来的76.66
°
增加至88.28
°
,表面疏水性得到极大提高;此外,加入组合捕收剂后,黄铜矿在矿浆中的电位明显降低,结合MCO的Zeta电位分析,组合捕收剂间存在特定的范德华力,不同药剂在黄铜矿表面同时存在着物理吸附,使得药剂的吸附强度更强;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组合捕收剂的捕收能力同时受烃链长度影响,药剂之间的空间位阻较小,因此,上述三类物质组合形成组合捕收剂后,其产生的协同作用能够促使该组合捕收剂对黄铜矿的综合回收,既保证了铜精矿的品质,同时又提高了铜回收率,还可降低组合捕收剂的用量。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铜组合捕收剂微细粒黄铜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捕收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尾矿中铜的金属量,提高铜精矿质量。
[0015](2)本专利技术的铜组合捕收剂除对黄铜矿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捕收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起泡性,可降低生产过程中起泡剂的用量。综上所述,该捕收剂有助于实现微细粒黄铜矿的高效回收,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铜捕收剂在浮选应用中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铜组合捕收剂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得:MCO 28份, CO250
8份,DF200 10份,其中MCO为石油重油,CO250为苯乙酸
‑1‑
乙烯基

1,5

二甲基
‑4‑
己烯酯,DF200为烷基醚醇硫酸钠。
[0019]在常温常压下,将MCO、CO250、DF200按各质量份混合并搅拌0.5h混合均匀,即得到铜组合捕收剂。
[0020]将该铜组合捕收剂用于某硫化铜矿的浮选中,该硫化铜矿中Cu品位为0.33%,其中,Cu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组合捕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收剂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得:MCO 25

50份, CO250 1

20份,DF200 1

20份,其中MCO为石油重油、汽油、煤油、柴油、石油芳烃、溶剂油中的一种,CO250为苯乙酸
‑1‑
乙烯基

1,5

二甲基
‑4‑
己烯酯、烷基硫醇、炔丙环己酯中的一种,DF200为烷基醚醇硫酸钠、正丁醇、苯乙酯油、烷基聚丙烯二醇醚中的一种。2.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组合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在常温常压下,将MCO、CO250、DF200按各质量份混合均匀,即得到铜组合捕收剂。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组合捕收剂在浮选黄铜矿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向含有黄铜矿的矿浆中加入氧化钙、MIBC和铜组合捕收剂,其中铜组合捕收剂相对原矿的加入量为10~60 g/t,进行粗选,获得粗选精矿和粗选尾矿;S2.对S1获得的粗选尾矿进行2~4次扫选,将第一次扫选精矿返回粗选,将其他扫选精矿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梁王志强崔毅琦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菲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