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导油樟植株再生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61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诱导油樟植株再生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所述培养基组合中的诱导培养基可以有效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得到的愈伤组织在所述培养基组合的分化培养基上再生不定芽,萌芽率可以达到90%,新芽幼嫩,不定芽的月平均增殖系数最大可达2.8;将得到的不定芽在所述培养基组合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生根率可高达80%,移栽后萌蘖能力强,有利于丛生矮化油樟培育,为油樟高效高质量生产提供优质种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菌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作为外植体,取其微茎段作为培养材料,克服了现有组织培养技术中污染率高、易褐化、再生困难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诱导油樟植株再生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诱导油樟植株再生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油樟传统的种苗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育和枝条扦插繁殖。种子繁育主要采用9月成熟的果实,进行堆沤、去果皮果肉、晾干和沙藏等步骤后开展播种,1年后苗高可达1.5至2米,胸径可达1.5至2厘米,如需要矮化丛苗,1年后需截杆培育,保留主杆20厘米左右高度。该方法对种子采种时期,处理手法要求较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种子霉变、失水油化等问题,导致发芽率降低。如需矮化丛苗还需1年后截杆再培育,增加了1年的培育时间。枝条扦插繁殖主要在春季采用油樟半木质化枝条,剪切成长度为15厘米的插条,插条顶部留2~3片半叶,插条底部削成马蹄型,浸泡生根药物后扦插繁育,该方法主要是依靠切口的愈合生根,扦插的综合效果极易受到若干个方面的不断影响,特别是扦插时间、母树年龄和培育条件等,导致扦插成活率不稳定。综合来看,油樟的传统繁育技术主要受繁育时间限制,同时繁殖效率低下,繁育的稳定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
[0003]基于上述种苗繁殖方法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已有油樟组织培养的相关报道,在现有的油樟组织培养的报道中,其外植体选取的是健康油樟树冠外围的当年生幼嫩枝条,包括初代芽诱导、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等步骤,但是依然存在容易褐化、污染率高、不易诱导转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导油樟植株再生的培养基组合及其应用,所述培养基组合可以快速诱导油樟分化和再生,得到油樟生根苗,克服了现有油樟组织培养污染率高、褐化严重、再生困难和繁殖速度慢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基组合,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0006]所述诱导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植物激素、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所述植物激素包括0.5~5mg/L 6

BA或0.01~1mg/LTDZ;
[0007]所述分化培养基以WPM培养基或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0.1~0.3mg/L IBA、0.1~1mg/LNAA、1~5mg/L 6

BA、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
[0008]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第一生根培养基或第二生根培养基,所述第一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0.1~1mg/L NAA,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
[0009]所述第二生根培养基以1/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0.1~1mg/LNAA,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在油樟种苗繁殖中的应用。
[0011]优选的,所述油樟种苗繁殖包括油樟组织培养。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油樟微茎段诱导植株再生的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对油樟茎段进行培养,得到油樟生根苗。
[0013]优选的,所述培养包括如下步骤:
[0014]将油樟无菌苗上截取的微茎段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得到愈伤组织;
[0015]将所述愈伤组织于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得到丛生不定芽;
[0016]将所述丛生不定芽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油樟生根苗。
[0017]优选的,所述微茎段包括带节茎段,所述微茎段的长度为4~6mm。
[0018]优选的,所述诱导培养的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光照周期为16L:8D,培养时间为3~5周;
[0019]优选的,所述分化培养的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周期为16L:8D,培养时间为2~4周;
[0020]优选的,所述生根培养的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周期为16L:8D,培养时间为1~4周。
[0021]优选的,所述油樟无菌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将消毒的油樟种子去种壳后,于生长培养基上依次进行暗培养和光照培养,得到所述油樟无菌苗。
[0022]优选的,所述暗培养的时间为12~48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照周期为16L:8D,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培养时间为15d;所述光培养和暗培养的温度均为22~26℃。
[0023]优选的,所述生长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基组合,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组合可以快速诱导油樟分化和再生,得到油樟生根苗。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培养基组合在油樟种苗繁殖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以无菌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作为外植体,将所述培养基组合应用到油樟的组织培养中用于油樟的种苗繁殖,所述油樟微茎段来源广,再生能力强,较传统的繁殖方法节约空间,减少土地利用,同时克服了现有组培技术中采用成熟茎段离体繁殖容易褐化、污染率高、不易诱导转化的问题;所述培养基组合中的诱导培养基可以有效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得到的愈伤组织在所述培养基组合的分化培养基上再生不定芽,萌芽率可以达到90%,新芽幼嫩,不定芽的月平均增殖系数最大可达2.8;将得到的不定芽在所述培养基组合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生根率可高达80%,移栽后萌蘖能力强,有利于丛生矮化油樟培育,为油樟高效高质量生产提供优质种苗,克服了现有组织培养技术中污染率高、再生困难的技术问题。
[0027]另外,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培养基组合进行油樟种苗繁殖可以全年育苗,不依靠季节生长,较经过种子萌发,1年后截断、培育丛生芽且出苗需要2年时间的传统方法,培育周期大大缩短,且不受季节限制。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9]图1为实施例1中油樟微茎段诱导植株再生方法各个生长阶段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基组合,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0031]所述诱导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植物激素、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所述植物激素包括0.5~5mg/L 6

BA或0.01~1mg/LTDZ;
[0032]所述分化培养基以WPM培养基或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0.1~0.3mg/L IBA、0.1~1mg/LNAA、1~5mg/L 6

BA、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
[0033]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第一生根培养基或第二生根培养基,所述第一生根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基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组合包括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诱导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植物激素、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所述植物激素包括0.5~5mg/L 6

BA或0.01~1mg/LTDZ;所述分化培养基以WPM培养基或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0.1~0.3mg/LIBA、0.1~1mg/LNAA、1~5mg/L 6

BA、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第一生根培养基或第二生根培养基,所述第一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0.1~1mg/L NAA,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所述第二生根培养基以1/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0.1~1mg/LNAA,30g/L蔗糖和3.5g/L琼脂;pH值为5.8。2.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在油樟种苗繁殖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樟种苗繁殖包括油樟组织培养。4.一种油樟微茎段诱导植株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组合对油樟茎段进行培养,得到油樟生根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包括如下步骤:将油樟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强石兆明杨海芸高会彬周成强余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