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澳门大学专利>正文

直流-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042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3
本申请提供一种直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流

直流转换器是可以将一个范围或固定值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另一个可变或固定值的直流电压的电气装置,在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汽车、工业机器人、快速充电等领域中,在传输电能时,采用高输入电压以减小导线上的导通损耗,在使用电能时,使用直流

直流转换器将高输入电压转换为较低的电压来为负载供电。
[0003]但现有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电路通常为双降压或三级降压的拓扑结构,具有电流路径不对称、降压比不够、开关耐压高、开关导通电流大等特点,在负载所需的电压值较低时,会导致直流

直流转换器的转换效率低、功率密度低、以及开关损耗大等问题,使得现有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难以实现高功率密度下的高电压比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该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两个电感、八个开关单元、四个飞行电容和输出电容模块;
[0007]所述电压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开关单元、第一飞行电容以及第一电感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还依次通过第二开关单元、第二飞行电容和第二电感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
[0008]所述第一飞行电容的上极板依次通过第三开关单元、第四飞行电容连接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下极板;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上极板依次通过第四开关单元、第三飞行电容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容的下极板;
[0009]所述第三飞行电容的上极板通过第五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下极板,所述第四飞行电容的上极板通过第六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容的下极板;
[0010]所述第一飞行电容和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下极板还分别通过第七开关单元和第八开关单元接地;
[0011]所述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电容模块接地,其中,所述输出电容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输出电容。第二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还包括:八个开关驱动器;
[0012]每个所述开关驱动器均与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中的一个所述开关单元连接,其中,所述开关驱动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所述开关驱动器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0013]在可能的实现示例中,所述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还包括:预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
[0014]所述预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预充电模块的四个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四个飞行电容的上极板,所述预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中软启动模块的使能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八个开关单元对应的八个开关驱动器的控制端。
[0015]在可能的实现示例中,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第一预充电单元和第二预充电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输入端均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两个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容和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上极板,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两个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飞行电容和所述第四飞行电容的上极板;
[0016]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均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中软启动模块的使能端。
[0017]在可能的实现示例中,所述预充电模块还包括:与门,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与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中软启动模块的使能端。
[0018]在可能的实现示例中,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还包括:第一电流镜模块、第一分压模块;
[0019]所述第一电流镜模块的一端与预设电流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两个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行电容的上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0020]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流镜模块、第二分压模块;
[0021]所述第二电流镜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预设电流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两个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飞行电容的上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0022]在可能的实现示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软启动模块、频率补偿器、比较器、锁存器、数字逻辑单元以及三角波发生器;
[0023]其中,所述软启动模块的电源端连接预设电源,所述软启动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软启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频率补偿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频率补偿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频率补偿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三角波发生器,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锁存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锁存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预设参考时钟,所述锁存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字逻辑单元的输入端;
[0024]所述数字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驱动器、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驱动器以及所述第六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驱动器的控制端,所述数字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驱动器、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驱动器和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驱动器的控制端,所述数字逻辑单元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驱动器的控制端,所述数字逻辑单元的第四
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单元对应的开关驱动器的控制端。
[0025]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的实现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0026]采用所述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中的预充电模块对所述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中的四个飞行电容进行预充电,使得第一飞行电容和第二飞行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第三飞行电容和第四飞行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二预设电压,并向所述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中的控制模块输出软启动信号;
[0027]采用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所述软启动信号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中第一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以及第六开关单元的通断进行控制;
[0028]采用所述控制模块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两个电感、八个开关单元、四个飞行电容和输出电容模块;所述电压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开关单元、第一飞行电容以及第一电感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还依次通过第二开关单元、第二飞行电容和第二电感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飞行电容的上极板依次通过第三开关单元、第四飞行电容连接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下极板;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上极板依次通过第四开关单元、第三飞行电容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容的下极板;所述第三飞行电容的上极板通过第五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下极板,所述第四飞行电容的上极板通过第六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容的下极板;所述第一飞行电容和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下极板还分别通过第七开关单元和第八开关单元接地;所述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电容模块接地,其中,所述输出电容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输出电容。2.一种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还包括:八个开关驱动器;每个所述开关驱动器均与所述直流

直流转换器拓扑结构中的一个所述开关单元连接,其中,所述开关驱动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所述开关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还包括:预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预充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预充电模块的四个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四个飞行电容的上极板,所述预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中软启动模块的使能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八个开关单元对应的八个开关驱动器的控制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第一预充电单元和第二预充电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输入端均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两个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飞行电容和所述第二飞行电容的上极板,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两个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飞行电容和所述第四飞行电容的上极板;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均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中软启动模块的使能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模块还包括:与门,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与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中软启动模块的使能端。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

直流转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还包括:第一电流镜模块、第一分压模块;所述第一电流镜模块的一端与预设电流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两个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飞行电容的上极板连接,另一
端与所述第一预充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还包括:第二电流镜模块、第二分压模块;所述第二电流镜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预设电流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预充电单元的两个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飞行电容的上极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杰江洋罗文基麦沛然马许愿
申请(专利权)人:澳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