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连接器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038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连接器及安装方法。内导体管的外表面上包覆有外导体,内导体管与外导体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外导体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护套层,内导体管内穿设有电源线对。外导体壳的内腔中安装有中心内导体,中心内导体与外导体壳之间设有绝缘垫片,外导体壳的一端安装有前螺套,外导体壳的另一端安装有后螺套;外导体壳与中心内导体壳体之间安装有绝缘芯,中心内导体壳体内穿设有软电缆。将电源线对置于内导体管中,减少现场施工强度,可一次布线就同时实现,信号传输、覆盖和设备供电等各项需求;减小火灾隐患;不必再考虑电源线的外护套工序,可同时实现通信信号和电信号的输入、输出。输出。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线缆
,尤其是一种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演讲,为适应高速率、大带宽的通信需求,移动通信制式在不断升级,通信应用的无线频率也越来越高。2G制式的使用工作频率主要为900MHz~1800MHz,3G制式的主要工作频段在2000MHz附近,4G全球的移动通信制式基本完成了统一,主要分为TD

LTE和FDD

LTE,使用了更多的工作频段,最高工作频段达到3600MHz~3800MHz,而当前正在建设的5G通信,使用的无线频率继续提高,分为FR1和FR2,FR1最高工作频段达到4.4GHz~5.0 GHz,FR2已经进入了毫米波范围,达24.25GHz~52.6GHz。
[0003]移动通信工作频率的提高,带来了通信线缆传输衰绝的增加,尤其是漏泄电缆需要同时实现信号传输和周围信号的覆盖的功能。漏泄电缆通常简称为泄漏电缆,又可称为泄漏同轴电缆或漏泄同轴电缆,为有效提高漏泄电缆的信号覆盖距离和范围,需要在漏泄电缆敷设的中间区域增加一系列功率放大器等有源设备来放大信号,而有源设备的供电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主要问题。
[0004]首先,漏泄电缆一般敷设在地铁、隧道、超市、低下停车场等狭长环境中,在空间有限区域内,增加通信电源线的敷设,必然会紧随漏泄电缆,从而会干扰到漏泄电缆的高频信号覆盖区域内通信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0005]其次,增加通信电源线的敷设,存在由于电源线故障引发的火灾隐患。因而通信电源线需要严格的防火、阻燃等级需求,会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
[0006]此外,在地铁及超市等区域内大范围的进行电源线敷设,需要严格的许可和资质要求,通信领域的企业通常不具备该资质。
[000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漏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影响漏泄电缆覆盖区域内的电磁场信号的同时实现信号的传输、覆盖与供电,并可快速布放,提高布放施工效率,降低火灾隐患的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包括内导体管,所述的内导体管的外表面上包覆有外导体,内导体管与外导体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外导体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护套层,内导体管内穿设有电源线对,不会影响漏泄电缆对外的高频电磁信号发射和接手,其次减少火灾隐患和二次布线的施工不便利的问题。
[0010]进一步的,电源线对上间隔安装有若干锥形塞,电源线对由两根平行设置的电缆单线组成。
[0011]进一步的,电缆单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单线内导体和单线绝缘层,所述电缆单线的两端均安装有线缆接线夹。
[0012]进一步的,内导体管为光滑铜管或螺旋纹焊接铜管。
[0013]进一步的,外导体的导体侧壁上开设有多组泄露槽孔。
[0014]一种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用连接器,用于安装在漏泄电缆两端,包括中心内导体、外导体壳、前螺套以及后螺套,所述外导体壳的内腔中安装有中心内导体,中心内导体与外导体壳之间设有绝缘垫片,外导体壳的一端安装有前螺套,外导体壳的另一端安装有后螺套,外导体壳的壳体上开设有圆孔;
[0015]所述中心内导体包括软电缆和中心内导体壳体,所述外导体壳与中心内导体壳体之间安装有绝缘芯,中心内导体壳体上开设有对称圆孔,
[0016]中心内导体壳体内穿设有软电缆,软电缆的前端头由中心内导体顶部引出,其后端头由对称圆孔引出,并经外导体壳上对应位置的圆孔引出到连接器外部。
[0017]进一步的,软电缆包括内导体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内导体由多股软铜线绞合而成,是便于软电缆弯曲,方便安装,同时采用镀银软铜线材料,可以降低软电缆电阻,减少软电缆外径;内导体的外表面上包覆有第二绝缘层,软电缆的两端头均安装有电缆接线夹,软电缆的一端通过电缆接线夹与电源线对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电缆接线夹与电源或供电设备连接。
[0018]进一步的,绝缘垫片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绝缘芯,绝缘垫片的片体沿轴向方向开设有供软电缆穿出的贯穿孔。
[0019]进一步的,对称圆孔的中心轴线与圆孔的中心轴线为重合设置。
[0020]一种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与连接器的安装方法,包括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和连接器,安装步骤如下:
[0021]步骤1:在工厂内,将电缆单线每间隔一定距离安装锥形塞;
[0022]步骤2:在工厂内,将步骤1得到的两根电缆单线穿入已加工好的漏泄电缆的内导体管中;
[0023]步骤3:在施工布放场地内,在漏泄电缆的两端安装连接器,将软电缆一端电缆接线夹与电缆单线连接;
[0024]步骤4:从外导体壳引出的软电缆另一端的电缆接线夹与引线相连,引线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需要供电的设备。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1、将电源线对置于漏泄电缆的内导体管中,减少了现场施工强度,可一次布线就同时实现,信号传输、覆盖和设备供电等各项需求;
[0026]2、将电源线对置于漏泄电缆的内导体管中,由于内导体管本身不燃烧,减小了火灾隐患;
[0027]3、将电源线对置于漏泄电缆的内导体管中,可以不必再考虑电源线对的外护套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8]4、连接器可同时实现通信信号和电信号的输入、输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9]5、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施工布放,可实现灵活布放,操作方便,应用范围
广。
附图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剖视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源线对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剖视图;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示意图;
[0038]图中:1.电源线对,2.漏泄电缆,3.连接器,11.电缆单线,
[0039]21.内导体管,22.第一绝缘层,23.外导体,24.护套层,25.泄露槽孔,
[0040]31.中心内导体,32.绝缘垫片,33.外导体壳,34.前螺套,35.后螺套,36. 圆孔,37.贯穿孔,
[0041]111.单线内导体,112.单线绝缘层,113.线缆接线夹,114.锥形塞,
[0042]311.软电缆,312.绝缘芯,313.中心内导体壳体,314.对称圆孔,
[0043]3111.内导体,3112.第二绝缘层,3113.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管(21),所述的内导体管(21)的外表面上包覆有外导体(23),内导体管(21)与外导体(2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22),外导体(23)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护套层(24),内导体管(21)内穿设有电源线对(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线对(1)上间隔安装有若干锥形塞(114),电源线对(1)由两根平行设置的电缆单线(11)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单线(1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单线内导体(111)和单线绝缘层(112),所述电缆单线(11)的两端均安装有线缆接线夹(1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导体管(21)为光滑铜管或螺旋纹焊接铜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体(23)的导体侧壁上开设有多组泄露槽孔(25)。6.一种可实现供电和信息传输的漏泄电缆用连接器,用于安装在漏泄电缆(2)两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内导体(31)、外导体壳(33)、前螺套(34)以及后螺套(35),所述外导体壳(33)的内腔中安装有中心内导体(31),中心内导体(31)与外导体壳(33)之间设有绝缘垫片(32),外导体壳(33)的一端安装有前螺套(34),外导体壳(33)的另一端安装有后螺套(35),外导体壳(33)的壳体上开设有圆孔(36);所述中心内导体(31)包括软电缆(311)和中心内导体壳体(313),所述外导体壳(33)与中心内导体壳体(313)之间安装有绝缘芯(312),中心内导体壳体(313)上开设有对称圆孔(314),中心内导体壳体(313)内穿设有软电缆(311),软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宏肖可成钱熙文代康唐青郭雪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