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035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3
室外热交换器(1)具备:上风扁平管组,其由多个第1扁平管(201)和多个第2扁平管(202)构成;下风扁平管组,其由多个第3扁平管(301)和多个第4扁平管(302)构成,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比上风扁平管组靠下风侧的位置;以及分配器(10),其将从中央流入的制冷剂通过多次分支而分配给多个第3扁平管(301)。在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2扁平管(202)、多个第4扁平管(302)、多个第3扁平管(301)、多个第1扁平管(201),在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1扁平管(201)、多个第3扁平管(301)、多个第4扁平管(302)、多个第2扁平管(202)。个第2扁平管(202)。个第2扁平管(2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存在由上风侧的扁平管组和下风侧的扁平管组构成的两列结构的热交换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上风侧的扁平管组和下风侧的扁平管组构成的两列结构的热交换器,其中,将各扁平管组构成为上下两级的结构。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788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现有的热交换器中,在制冷剂流动时流量有可能降低,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作为蒸发器的性能和作为冷凝器的性能、并且能够适当地使制冷剂流动的两列结构的热交换器。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公开的热交换器是使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上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扁平管和多个第2扁平管构成;下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3扁平管和多个第4扁平管构成,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比上风扁平管组靠下风侧的位置;以及分配器,其与多个第3扁平管的端部连接,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器将从中央流入的制冷剂通过多次分支而分配给多个第3扁平管。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2扁平管、多个第4扁平管、多个第3扁平管、多个第1扁平管,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1扁平管、多个第3扁平管、多个第4扁平管、多个第2扁平管。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兼顾作为蒸发器的性能和作为冷凝器的性能、并且能够适当地使制冷剂流动的两列结构的热交换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图。
[0014]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图。
[0015]图3是纵连接管的放大图。
[0016]图4是U形弯曲管的放大图。
[0017]图5是将实施方式1的分配器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冷凝器流动的分配器的图。
[0019]图7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的说明图。
[0020]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图。
[0021]图9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的说明图。
[0022]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图。
[0023]图11是将实施方式2的分配器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4]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冷凝器流动的分配器的图。
[0025]图13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的说明图。
[0026]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图。
[0027]图15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的说明图。
[0028]图16是将实施方式2的跨列部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9]图17是实施方式2的跨列部的侧视图。
[0030]图18是将变形例的跨列部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1]图19是变形例的跨列部的侧视图。
[0032]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翅片的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个数、数量等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有记载的情况外,本公开的范围不一定受该个数、数量等限定。对于相同的部件、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编号,有时不再重复说明。适当组合使用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的情况是从开始就被预定的。
[0034]实施方式1
[0035]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图。在图1中,功能性地示出了空调装置100中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配置结构,并不一定表示物理空间中的配置。在以下内容中,虽然对将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用于空调装置100中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用于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其它制冷循环装置。虽然对空调装置100是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进行切换的空调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是仅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空调装置。
[0036]<空调装置的结构>
[0037]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0具有压缩机41、四通阀42、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1、节流装置44、室内热交换器(负载侧热交换器)45、室外风扇(热源侧风扇)46、室内风扇(负载侧风扇)47以及控制装置48。空调装置100中,包括室内热交换器45的室内机100A与包括室外热交换器1的室外机100B通过延长配管49连接起来。空调装置100中,压缩机41、四通阀42、室外热交换器1、节流装置4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5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起来而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在图1中,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用虚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用实线箭头表示。
[0038]控制装置48与压缩机41、四通阀42、节流装置44、室外风扇46、室内风扇47以及各种传感器等连接。控制装置48通过切换四通阀42的流路而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进行切换。
[0039]对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从压缩机41排出的高压高温的气体状态
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42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与由室外风扇46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变为高压的液体状态,从室外热交换器1流出,通过节流装置44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5,通过与由室内风扇47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由此对室内进行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体状态,从室内热交换器45流出,通过四通阀42而被吸入压缩机41。
[0040]对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从压缩机41排出的高压高温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4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5,通过与由室内风扇47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由此对室内进行制热。冷凝后的制冷剂变为高压的液体状态,从室内热交换器45流出,通过节流装置44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与由室外风扇46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体状态,从室外热交换器1流出,通过四通阀42而被吸入压缩机41。
[0041]<室外热交换器1的结构>
[0042]对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1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图,图3是纵连接管18的放大图,图4是U形弯曲管19的放大图,图5是将实施方式1的分配器10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其使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备:上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扁平管和多个第2扁平管构成;下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3扁平管和多个第4扁平管构成,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比所述上风扁平管组靠下风侧的位置;以及分配器,其与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该分配器将从中央流入的所述制冷剂通过多次分支而分配给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所述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所述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的数量比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的数量多,在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的上方,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的数量比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的数量多,在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的进行所述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的进行所述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在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的与所述分配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的与所述分配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在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以及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隔1个地连接,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笃史前田刚志梁池悟中村伸森田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