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30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布层、透气层、连接层、加固层、蓄光发光面料层、反光层、粘胶层、透气孔、弹性层和交织层,所述面料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与连接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层的底面与连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的底面与加固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等距离排列的反光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纳米级锶铝酸盐作为发光母粒,加热至熔融状态下在聚酯纤维纺丝过程中添入,制得的蓄光纤维蓄光时间短、无辐射、光照时间久、光照强度强;天然亲肤,避免对人们造成危害,穿着舒适,提高该面料穿戴的安全性。提高该面料穿戴的安全性。提高该面料穿戴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新型面料层出不穷,人们希望开发出更多贴近实际生活的新型面料,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0003]在身处光线不足的地方时,人眼很难看清眼前事物,若是处于交通行进的过程中又碰上昏暗的环境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严重时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可见的蓄光发光织物的原理是将蓄光发光材料加入到涤纶、锦纶或丙纶树脂经共混纺丝制备荧光纤维,后经织造形成蓄光发光织物。反光材料运用了“猫眼”原理,落到其上的光被反射回光源处,反射服也运用了相似原理,装备了含有微小玻璃球或树脂球的涂层,可以像镜子一样把光反射回光源处,但反光纺织品,只具备反光功能,只在有外界光源照射的时候才能发光,但不具备黑暗处可反光的效果,使用环境有限,现有的织物面料为具有高能见度,大多采用嵌入发光二级管,但该方法制作成本和工艺复杂,且必须要有持续的电源供应,极大的影响了面料穿着舒适性,而采用荧光粉又具有一定危害,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解决了现有的织物面料为具有高能见度,大多采用嵌入发光二级管,但该方法制作成本和工艺复杂,且必须要有持续的电源供应,极大的影响了面料穿着舒适性,而采用荧光粉又具有一定危害,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布层、透气层、连接层、加固层、蓄光发光面料层、反光层、粘胶层、透气孔、弹性层和交织层,所述面料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与连接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层的底面与连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的底面与加固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等距离排列的反光层,所述粘胶层设置在反光层和蓄光发光面料层之间。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层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采样弹性纱布纤维。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由蓄光纤维和发光纤维交织而成,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的厚度为15

30μm。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层采样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反光层由基布表面喷涂一层反光胶制成。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光层的厚度为15

30μm,所述反光胶层的厚度为5

10μ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料基布层为括棉、再生纤维和麻纤维的混纺纱线织成,其中所述棉占比为45

55%,所述再生纤维占比为40%。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的内部设有蓄光粉,且蓄光粉的粒径为150

320目。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反光层之间的距离为1

2cm,所述弹性层呈长条形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S101,选取对应的面料基层;
[0014]S102,制作蓄光发面料,按配比称取纳米级锶铝酸盐、高纯度的氧化铝、分散剂和改性剂混合搅拌均匀,高温烧制结块后球磨成微小粒径的颗粒,经过筛选后制得发光母粒;将发光母粒加热至熔融状态,发光母粒加热至150

300℃可得其熔融状态,在聚酯纤维的纺丝阶段加入,拉丝即得蓄光纤维,通过纺纱工艺得蓄光纤维纱线,发光母粒粒径为5.3

9.5μm;
[0015]S103,通过一针织工艺将蓄光纤维纱线、聚酯纤维纱线和混纺纤维纱线织成一复合面料;
[0016]S104,制作反光胶,反光胶由PU涂层胶、甲苯、丁酮、二甲基甲酰胺、消光粉、助剥粉以及蓄光粉组成,PU涂层胶占90%

100%,甲苯占30%

35%,丁酮占15%

20%,二甲基甲酰胺占10%

15%,消光粉占1%

3%,助剥粉占0.5%

1%,蓄光粉占20%

30%;
[0017]S105,将反光胶均匀地涂敷于复合面料最外层的反光基布上制成反光层,在100℃

120℃下烘干成膜形成面层,再将制备的里层胶料涂于面层的表面,在80℃

90℃下半烘干形成粘结层。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通过纳米级锶铝酸盐作为发光母粒,加热至熔融状态下在聚酯纤维纺丝过程中添入,制得的蓄光纤维蓄光时间短、无辐射、光照时间久、光照强度强;又配合反光层的使用增强其发光辉度;内层采用棉麻纤维织成,天然亲肤,避免对人们造成危害,穿着舒适,提高该面料穿戴的安全性。
[0020]2、该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通过设置透气层和透气孔的配合,能够增加该复合面料的透气性,使该复合面料穿戴更加舒适,利用弹性层能够增加该复合面料的弹性,通过反光层能够使该复合面料具有反光效果,在有强光照射的时候,会产生相对角度的反射光线,提高该复合面料的醒目性,进一步增加该面料穿戴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中蓄光发光面料层侧视图的截面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中透气层的俯视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中加固层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蓄光发光时长对照统计图。
[0026]图中:1、面料基布层;2、透气层;3、连接层;4、加固层;5、蓄光发光面料层;6、反光层;7、粘胶层;8、透气孔;9、弹性层;10、交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包括面料基布层(1)、透气层(2)、连接层(3)、加固层(4)、蓄光发光面料层(5)、反光层(6)、粘胶层(7)、透气孔(8)、弹性层(9)和交织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布层(1)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2),所述透气层(2)的上表面与连接层(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层(4)的底面与连接层(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5)的底面与加固层(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5)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等距离排列的反光层(6),所述粘胶层(7)设置在反光层(6)和蓄光发光面料层(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2)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透气孔(8),所述透气层(2)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弹性层(9),所述弹性层(9)采样弹性纱布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5)由蓄光纤维和发光纤维交织而成,所述蓄光发光面料层(5)的厚度为15

3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4)采样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反光层(6)由基布表面喷涂一层反光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6)的厚度为15

30μm,所述反光胶层的厚度为5

1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布层(1)为括棉、再生纤维和麻纤维的混纺纱线织成,其中所述棉占比为45

55%,所述再生纤维占比为4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光发光功能复合面料,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晶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