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透镜系统、投射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003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投射透镜系统、投射装置及电子装置,该投射透镜系统,包含两片透镜,该两片透镜由光路的放大侧至缩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该两片透镜各有一放大侧面朝向放大侧及一缩小侧面朝向缩小侧,该两片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其放大侧面与缩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在具有相当程度投射品质的同时,能达成微型化的需求。能达成微型化的需求。能达成微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射透镜系统、投射装置及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投射透镜系统与投射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电子装置的投射透镜系统与投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如携带型电子装置可配备如场景检测、生物识别等功能,搭载投射镜头亦成了基本的配置,而由于功能数量的增加,对于体积的要求也日益严苛,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射透镜系统,在具有相当程度的投射品质的同时,能达成微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射透镜系统,包含两片透镜,该两片透镜由光路的放大侧至缩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该两片透镜各有一放大侧面朝向放大侧及一缩小侧面朝向缩小侧;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该两片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其放大侧面与缩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该投射透镜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两片,该第一透镜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的折射率为Nd1,该第二透镜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的折射率为Nd2,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关系式:
[0004]1.650<min(Nd1,Nd2)<1.900;及
[0005]5.5<(CT1+CT2)/T12<25。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射透镜系统,包含两片透镜,该两片透镜由光路的放大侧至缩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该两片透镜各有一放大侧面朝向放大侧及一缩小侧面朝向缩小侧;其中,该第二透镜放大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两片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其放大侧面与缩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该投射透镜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两片,该第一透镜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的折射率为Nd1,该第二透镜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的折射率为Nd2,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关系式:
[0007]1.650<min(Nd1,Nd2)<1.900;及
[0008]5.5<(CT1+CT2)/T12<37。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射装置,包含前述投射透镜系统与一成像光源。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投射装置以及与所述投射装置对应的接收装置。
[0011]当min(Nd1,Nd2)满足条件时,有助于提升投射品质与压缩体积。
[0012]当(CT1+CT2)/T12满足条件时,可使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相互配合,可在体积与投射品质间取得平衡。
附图说明
[0013]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投射装置示意图;
[0014]图1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0015]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投射装置示意图;
[0016]图2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0017]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投射装置示意图;
[0018]图3B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0019]图4A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投射装置示意图;
[0020]图4B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0021]图5是图1A第一实施例投射装置中参数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1A第一实施例投射装置的一变化例的示意图;
[0023]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光路转折元件在投射透镜系统中的一种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4]图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光路转折元件在投射透镜系统中的另一种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5]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光路转折元件在投射透镜系统中的一种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6]图10A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前视图;及
[0027]图10B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后视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投射装置1、2、3、4
[0030]第一透镜E1
[0031]第二透镜E2
[0032]光圈ST
[0033]像源面SRC
[0034]成像光源IS
[0035]衍射光学元件DOE
[0036]透镜群LG
[0037]光路转折元件LF、LF1、LF2
[0038]第一光轴OA1
[0039]第二光轴OA2
[0040]第三光轴OA3
[0041]电子装置100
[0042]广角取像装置101、141
[0043]投射装置102、121
[0044]接收装置103、122
[0045]显示装置110
[0046]闪光灯模块130
[0047]超广角取像装置142
[0048]望远取像装置143
[0049]投射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HFOV
[0050]像源面上最大像场与光轴间的最大距离YI
[0051]第一透镜放大侧面光学有效区与光轴间的最大距离Y11
[0052]第二透镜缩小侧面光学有效区与光轴间的最大距离Y22
[0053]第一透镜放大侧面与光轴交点至该第一透镜放大侧面光学有效区边界与光轴平行的位移量SAG11
[0054]第二透镜缩小侧面与光轴交点至该第二透镜缩小侧面光学有效区边界与光轴平行的位移量SAG22
具体实施方式
[005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射透镜系统,包含两片透镜,两片透镜由光路的放大侧至缩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两片透镜各有一放大侧面朝向放大侧及一缩小侧面朝向缩小侧。
[0056]第一透镜可具正屈折力,有助于压缩投射透镜系统的体积。第一透镜放大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有助于压缩投射透镜系统的体积与调整投射角度。第一透镜缩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可调整第一透镜的面形与屈折力,有助于提升投射品质。
[0057]第二透镜可具正屈折力,有助于压缩第二透镜与像源面的距离。第二透镜放大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可调整光线于第二透镜的出射方向,有助于压缩透镜间距离。第二透镜缩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有助于与成像光源的光线出射角度相互配合。
[0058]两片透镜中可至少一片透镜其放大侧面与缩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可提升透镜表面变化程度,有助于压缩透镜体积。其中,两片透镜中亦可至少一片透镜其放大侧面与缩小侧面皆为非球面。其中,两片透镜的放大侧面与缩小侧面亦可皆为非球面。
[0059]两片透镜中可至少一片透镜为塑胶材质,有助于提升量产能力与减轻透镜重量。
[0060]投射透镜系统于第一透镜其放大侧可包含一光圈,有助于调整光线行进方向以压缩投射透镜系统体积。投射透镜系统于第一透镜其放大侧可包含一衍射光学元件,有助于扩增投射透镜系统的应用方式。其中,衍射光学元件亦可与光圈相临。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两片透镜,该两片透镜由光路的放大侧至缩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该两片透镜各有一放大侧面朝向放大侧及一缩小侧面朝向缩小侧;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该两片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其放大侧面与缩小侧面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该投射透镜系统的透镜总数为两片,该第一透镜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的折射率为Nd1,该第二透镜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的折射率为Nd2,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关系式:1.650<min(Nd1,Nd2)<1.900;及5.5<(CT1+CT2)/T12<2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两片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其放大侧面与缩小侧面皆为非球面,该两片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为塑胶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的折射率为Nd1,该第二透镜以d线为参考波长量测的折射率为Nd2,该投射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关系式:1.660≤min(Nd1,Nd2)<1.800;及6.0度<HFOV<25.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其满足下列关系式:6.0<(CT1+CT2)/T12<2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放大侧面至像源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投射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像源面上最大像场与光轴间的最大距离为YI,其满足下列关系式:1.0毫米<TL<5.0毫米;0.90<TL/f<1.5;及5.0<TL/YI<8.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一透镜的放大侧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缩小侧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的放大侧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缩小侧面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关系式:2.7<f1/(R2

R1);及|f2/(R3

R4)|<20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其满足下列关系式:0.50<f1/CT1<4.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放大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缩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缩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
面,该第一透镜的放大侧面光学有效区与光轴间的最大距离为Y11,该第一透镜的放大侧面与光轴交点至该第一透镜的放大侧面光学有效区边界与光轴平行的位移量为SAG11,该第二透镜的缩小侧面光学有效区与光轴间的最大距离为Y22,该第二透镜的缩小侧面与光轴交点至该第二透镜的缩小侧面光学有效区边界与光轴平行的位移量为SAG22,其满足下列关系式:1.8<Y11/SAG11<3.0;及

3.3<Y22/SAG22<

1.6。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子杰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