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72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5
本申请属于经纬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包括安装座、经纬仪本体和支撑杆,安装座底部中心处固定有中心杆,支撑杆设有三个并关于中心杆轴线均匀分布,每个支撑杆上均设置有移动助力组件,移动助力组件包括套设于支撑杆上并与支撑杆间隙配合的支撑套筒、与支撑套筒下端固定并套设于支撑杆外侧的安装板、固定于安装板底部的万向轮以及固定于支撑杆侧壁上的定位杆,支撑套筒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杆配合的C形槽,中心杆与支撑套筒上共同安装有用于驱使定位杆从C形槽的底部凹槽转移至C形槽的顶部凹槽内的调节组件。本申请改变了经纬仪的结构,降低了工作人员将经纬仪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移动的难度和体力消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


[0001]本申请涉及经纬仪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

技术介绍

[0002]经纬仪是一种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仪器,分为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两种,最常用的是电子经纬仪,经纬仪在地理坐标信息测量过程中经常使用。光学经纬仪是土木工程测量中主要的测量仪器,通常采用三脚架作为支撑。
[0003]在公告号为CN209117027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包括经纬仪本体,所述经纬仪本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数量为2个,所述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仪表盘,所述固定架通过轴承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角度仪,所述固定架之间设置有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转动轴一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观察镜,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端焊接有紧固螺母,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0004]在公告号为CN214947507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地理测绘经纬仪,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铰接有多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套杆,两组所述套杆之间套设有套块,所述套块底部的中间设置有连接杆A,所述连接杆A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两种经纬仪的底部均采用三脚架作为支撑,对不同地点进行地理测绘时,工作人员需要收起三脚架,将整个经纬仪从一个地点扛到另一个地点,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体力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包括安装座、与安装座顶部固定的经纬仪本体以及设置于安装座底部的支撑杆,所述安装座底部中心处固定有中心杆,所述支撑杆设有三个并关于中心杆轴线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支撑杆上均设置有移动助力组件,所述移动助力组件包括套设于支撑杆上并与支撑杆间隙配合的支撑套筒、与支撑套筒下端固定并套设于支撑杆外侧的安装板、固定于安装板底部的万向轮以及固定于支撑杆侧壁上的定位杆,所述支撑套筒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杆配合的C形槽,所述中心杆与支撑套筒上共同安装有用于驱使定位杆从C形槽的底部凹槽转移至C形槽的顶部凹槽内的调节组件。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正常使用经纬仪时,三个支撑杆配合并对安装座以及安装座上的经纬仪本体进行支撑。需要移动经纬仪时,为降低工作人员移动经纬仪的难度,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调节组件驱使定位杆从C形槽的底部凹槽转移至C形槽的顶部凹槽内,在此过程
中,支撑套筒朝向远离安装座的一侧运动,直至万向轮着地后,支撑杆下端悬空,以便工作人员移动该经纬仪,降低了工作人员将经纬仪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移动的难度和体力消耗。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中心杆下端转动连接的主动齿轮、套设于支撑套筒上并与支撑套筒固定的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中心杆上的横板以及共同设置于横板与主动齿轮上并用于驱使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件。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调节组件驱使定位杆从C形槽的底部凹槽转移至C形槽的顶部凹槽内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件驱使主动齿轮转动,以此使得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固定的支撑套筒均转动,使得定位杆移动至C形槽的竖向槽内,此时,工作人员需移动支撑套筒,使得定位杆移动至C形槽的顶部凹槽内,在此状态下,万向轮着地,且支撑杆下端悬空,以便工作人员移动该经纬仪。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横板底面固定的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内圈过盈配合的第一圆块、与第一圆块底部固定的气缸、与气缸的动力杆端部固定的安装块、与安装块底部固定的第二圆块以及与主动齿轮顶部固定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圆块与第二轴承内圈过盈配合。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驱动件对主动齿轮进行驱动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气缸,气缸的动力杆通过安装块、第二圆块和第二轴承拉动主动齿轮,以此使得主动齿轮绕中心杆的轴线转动,从而使得从动齿轮转动,直至定位杆移动至C形槽的竖向槽内,关闭气缸,并手动移动支撑套筒,直至定位杆移动至C形槽的顶部凹槽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助推组件,所述助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支撑杆上的圆板体以及套设于支撑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圆板体底面固定,所述弹簧下端与从动齿轮上表面抵紧。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从C形槽底部的凹槽内移动至C形槽的竖向槽内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从动齿轮及支撑套筒均朝向远离安装座的一侧运动,定位杆从C形槽的竖向槽移动至C形槽顶部的凹槽内,此时,工作人员需通过驱动件反向转动主动齿轮,使得定位杆稳定停留于C形槽顶部的凹槽内,增强了支撑套筒、安装板和万向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杆上设置有束缚组件,所述束缚组件包括套设于中心杆上并与中心杆转动连接的安装环、与安装环外壁固定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远离安装环的一端固定的圆弧形卡套,所述圆弧形卡套与支撑杆卡接配合。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调节组件驱使定位杆从C形槽的底部凹槽转移至C形槽的顶部凹槽内之前,为增强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只需转动安装环,使得圆弧形卡套与支撑杆卡接,降低了从动齿轮随可发生转动的支撑杆偏转而脱离与主动齿轮啮合状态的概率。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采用塑料制成,所述主动齿轮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扇形通孔。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总重量维持在较小范围内,减轻了经纬仪的总重量,提高了工作人员携带和移动经纬仪过程中的便利性。
[0020]进一步的,所述C形槽内顶壁与C形槽内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动齿轮的厚度,所
述定位杆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从C形槽底部的凹槽内移动至C形槽的竖向槽内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从动齿轮及支撑套筒均朝向远离安装座的一侧运动,在此过程中,从动齿轮保持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状态,免去了工作人员后期需重新调整从动齿轮的位置,使得从动齿轮重新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繁琐操作。
[002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底面固定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贯穿设置有与安装座间隙配合的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支撑杆并与支撑杆间隙配合,且所述螺栓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经纬仪进行地理信息测绘时,工作人员需拧松螺帽,转动支撑杆,直至安装座和经纬仪本体的高度满足使用需求时,重新拧紧螺帽即可,增强了经纬仪本体测量的准确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包括安装座(1)、与安装座(1)顶部固定的经纬仪本体(11)以及设置于安装座(1)底部的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底部中心处固定有中心杆(3),所述支撑杆(2)设有三个并关于中心杆(3)轴线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支撑杆(2)上均设置有移动助力组件(5),所述移动助力组件(5)包括套设于支撑杆(2)上并与支撑杆(2)间隙配合的支撑套筒(51)、与支撑套筒(51)下端固定并套设于支撑杆(2)外侧的安装板(52)、固定于安装板(52)底部的万向轮(53)以及固定于支撑杆(2)侧壁上的定位杆(54),所述支撑套筒(51)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杆(54)配合的C形槽(541),所述中心杆(3)与支撑套筒(51)上共同安装有用于驱使定位杆(54)从C形槽(541)的底部凹槽转移至C形槽(541)的顶部凹槽内的调节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与中心杆(3)下端转动连接的主动齿轮(61)、套设于支撑套筒(51)上并与支撑套筒(51)固定的从动齿轮(62)、固定套设于中心杆(3)上的横板(63)以及共同设置于横板(63)与主动齿轮(61)上并用于驱使主动齿轮(61)转动的驱动件(6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理测绘专用经纬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4)包括与横板(63)底面固定的第一轴承(641)、与第一轴承(641)内圈过盈配合的第一圆块(642)、与第一圆块(642)底部固定的气缸(643)、与气缸(643)的动力杆端部固定的安装块(644)、与安装块(644)底部固定的第二圆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婉莹胡金松杨晓健徐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正大测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