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56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制面层预制块;步骤二:预制基层预制块;步骤三:预制地面预制块步骤四:预制锥形桩及装饰盖步骤五:现场施工拼装地面;步骤六:注浆;步骤七:加盖装饰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地面新工艺中,可以对地面的构成部分预先在工厂进行预制,在现场进行安装即可,后期即使出现地面下沉的情况,直接补浆就可以解决,简单、快捷、方便后续维修。方便后续维修。方便后续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大型的建筑建设的越来越多,而大型建筑的特点为占地面积大,空间范围广,所以在对大型建筑的地面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量尤为重要。
[0003]传统的地面施工工序繁杂,工期拖延长,施工质量保证性差,易沉降,后期无法维修,需要刨掉重新铺设才行,因此,在建筑领域亟需一种能够实现简单、快捷、方便后续维修的地面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
[0005]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预制面层预制块;
[0007]步骤二:预制基层预制块;
[0008]步骤三:预制地面预制块;
[0009]步骤四:预制锥形桩及装饰盖
[0010]步骤五:现场施工拼装地面;
[0011]步骤六:注浆;
[0012]步骤七:加盖装饰盖。
[0013]所述步骤二,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层预制块的预制,基层预制块由下到上包括细石混凝土、真空镀铝聚酯薄膜、不燃型EPS板、聚氨酯涂料防潮层、1:3水泥砂浆找平层、素水泥浆一道、C15混凝土垫层,每层具体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0014]所述基层预制块的大小与面层预制块大小相同。
[0015]所述步骤三,具体是将预制的基层预制块与面层预制块采用水泥砂浆结合在一起。
[0016]所述步骤四中,所述锥形桩为底部为锥形的具有壁厚的空心桩体,横截面为四边形,插入端为锥段;锥形桩的桩体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作为浆液的流出通道;所述装饰盖盖设在锥形桩顶部,与锥形桩内表面相配合。
[0017]所述步骤五,具体是先将需要施工的地面土层标高开挖或回填至设计地坪标高-地面预制块厚度;然后将锥形桩打入原有地层,保证锥形桩的桩顶标高为设计的地坪标高;随后将地面预制块卡入锥形桩上的L形卡爪上,此时地面预制块上表面与锥形桩的桩顶平齐。
[0018]所述步骤七中,具体是向锥形桩内注浆,浆液从锥形桩的圆形通孔扩散至原有地层中,使原有涂层加固。
[0019]注浆采用的浆液材料选用以水泥为主剂的悬浊液或水泥和水玻璃的双液型混合液;防渗堵漏注浆的浆液选用水玻璃、水玻璃与水泥的混合液或化学浆液,不采用对环境有污染的化学浆液;对有地下水流动的地基土层加固,不能用单液水泥浆,用双液注聚或其初读凝时间短的速断方。
[0020]注浆计算如下:
[0021]Q=s*(L

h)+(1/3)s*h+πR2Lηαβ
[0022]其中:
[0023]Q为每个锥形桩需要注入的浆液,L;
[0024]s为锥形桩的横截面面积,dm2;
[0025]h为锥形桩锥段的长度,dm;
[0026]L为锥形桩总长度,dm;
[0027]R为浆液扩散半径,dm;
[0028]η为地层孔隙率,Ⅳ、

级围岩取3%~5%,Ⅲ级围岩取2%~3%,软岩取1%~2%,堆积体取12%;
[0029]α为浆液有效填充率,取0.9;
[0030]β为浆液损耗系数,取1.15。
[0031]注浆压力:在砂土中为0.2MPa~0.5MPa,在黏性土中为0.2MPa~0.3MPa;对压密注浆,水泥砂浆浆液坍落度为25mm~75mm,注浆压力为1.0MPa~7.0Mpa;当采用水泥

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时,注浆压力不应大于1MPa。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地面施工工序繁杂、工期拖延长、施工质量保证性差、易沉降、后期无法维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地面新工艺中,可以对地面的构成部分预先在工厂进行预制,在现场进行安装即可,后期即使出现地面下沉的情况,直接补浆就可以解决,简单、快捷、方便后续维修。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地面中的地面预制块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地面中的锥形桩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地面施工过程示意图;
[0036]其中,
[0037]1‑
基层预制块,2

面层预制块,3

地面预制块,4

锥形桩,5

L形卡爪,6

圆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作详细描述。
[0039]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40]步骤一:预制面层预制块;
[0041]根据设计要求的面层进行预制面层预制块,本实施例中一体化地面的面层为800
×
800的地砖,即该实施例中的面层预制块为800
×
800的地砖。
[0042]步骤二:预制基层预制块;
[004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层预制块的预制,基层预制块由下到上包括细石混凝土(上下配钢丝网片,中间配散热管)、真空镀铝聚酯薄膜、不燃型EPS板、聚氨酯涂料防潮层、1:3水泥砂浆找平层、素水泥浆一道、C15混凝土垫层,每层具体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述细石混凝土上配钢丝网片、下配钢筋网。本实施例中的面层预制块包括50厚细石混凝土、0.2厚真空镀铝聚酯薄膜、20厚不燃型EPS板、1.5厚聚氨酯涂料防潮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素水泥浆一道、60厚C15混凝土垫层。
[0044]基层预制块的大小与面层预制块大小相同。
[0045]步骤三:预制地面预制块;
[0046]将预制的基层预制块与面层预制块采用水泥砂浆结合在一起,如图1所示。
[0047]步骤四:预制锥形桩及装饰盖;
[0048]如图2所示,所述锥形桩为底部为锥形的具有壁厚的空心桩体,横截面为四边形,插入端为锥段。锥形桩的桩体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作为浆液的流出通道。
[0049]所述装饰盖盖设在锥形桩顶部,与锥形桩内表面相配合。
[0050]步骤五:现场施工拼装地面;
[0051]首先将需要施工的地面土层标高开挖或回填至设计地坪标高-地面预制块厚度;然后将锥形桩打入原有地层,保证锥形桩的桩顶标高为设计的地坪标高;随后将地面预制块卡入锥形桩上的L形卡爪上,如图3所示,此时地面预制块上表面与锥形桩的桩顶平齐。
[0052]步骤六:注浆;
[0053]向锥形桩内注浆,浆液从锥形桩的圆形通孔扩散至原有地层中,使原有地层得到加固。
[0054]浆液材料选用以水泥为主剂的悬浊液或水泥和水玻璃的双液型混合液。防渗堵漏注浆的浆液选用水玻璃、水玻璃与水泥的混合液或化学浆液,不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制面层预制块;步骤二:预制基层预制块;步骤三:预制地面预制块;步骤四:预制锥形桩及装饰盖步骤五:现场施工拼装地面;步骤六:注浆;步骤七:加盖装饰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层预制块的预制,基层预制块由下到上包括细石混凝土、真空镀铝聚酯薄膜、不燃型EPS板、聚氨酯涂料防潮层、1:3水泥砂浆找平层、素水泥浆一道、C15混凝土垫层,每层具体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预制块的大小与面层预制块大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是将预制的基层预制块与面层预制块采用水泥砂浆结合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锥形桩为底部为锥形的具有壁厚的空心桩体,横截面为四边形,插入端为锥段;锥形桩的桩体侧面开设有圆形通孔,作为浆液的流出通道;所述装饰盖盖设在锥形桩顶部,与锥形桩内表面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一体化地面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具体是先将需要施工的地面土层标高开挖或回填至设计地坪标高-地面预制块厚度;然后将锥形桩打入原有地层,保证锥形桩的桩顶标高为设计的地坪标高;随后将地面预制块卡入锥形桩上的L形卡爪上,此时地面预制块上表面与锥形桩的桩顶平齐。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峰韩鹏孙建德吴铁映魏文赫姚腹良杨晓艳王国玲吴琼冯莹任洪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