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39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它采用柱状的排种机构,柱状的排种机构上设置有螺纹槽,通过排种机构以及上部的螺纹槽的转动实现排种操作,并且排种机构的转动是通过行走轮的行走驱动的,整体上实现了更为均匀的排种操作;此外,在排种管道的底部设置了通过液压的开沟器,结合设在排种管道上的测距感应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可结合底面的状况实时的调节开沟器的深度,使播种可达到更好的均匀度。使播种可达到更好的均匀度。使播种可达到更好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小麦播种机是通过播种机械系统将小麦种子种植在土地中的一种机械设备。
[0003]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我们更多的提倡精拨精种,在种植尤其是播种的环节中要更多的考虑到播种的深度、均匀度等要素,而播种的深度和均匀度又需要与天气、土壤的含水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如土壤的含水量高则可适当的减少播种的深度,而土壤的含水量高的话则需适当加深播种的深度,播种的深浅对于种子的发芽以及生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0004]目前市面常见的小麦播种设备一般是通过排种结构将种箱内的种子排出进入到下部的开沟器,由开沟器播种进入底面之下的。但是现有的播种设备整体都是粗放式的播种设备,对于播种深度和质量一般都是靠作业者的人工经验进行控制的。并且由于设备的整体性,在实际播种的过程中开沟器整体基本上是维持在同一水平线的,那么遇到凹凸不平的土壤时经常会出现低洼处种子裸露在外而突起处的种子又播种的较深的现象。此外,由于排种机构的排种不均所造成的播种不均匀的现象也是当下的播种设备所常常遇到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它采用柱状的排种机构,柱状的排种机构上设置有螺纹槽,通过排种机构以及上部的螺纹槽的转动实现排种操作,并且排种机构的转动是通过行走轮的行走驱动的,整体上实现了更为均匀的排种操作;此外,在排种管道的底部设置了通过液压的开沟器,结合设在排种管道上的测距感应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可结合底面的状况实时的调节开沟器的深度,使播种可达到更好的均匀度。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它包括机架、行走轮、种仓、排种机构;所述的行走轮设在机架的下部;种仓和排种机构设在机架的尾部,排种机构设在种仓的下部;排种机构的下部设有排种管道,排种管道的底部设有开沟器;所述的排种机构通过行走轮的行走进行驱动。
[0007]所述的排种机构在种仓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排种管道和开沟器也设有相应的若干组。
[0008]所述的排种机构包括设在种仓底部的柱状的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排种辊,所述的排种辊与壳体的内壁相配合,在排种辊的外沿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状的排种槽,排种槽从排种辊的外侧底部向上延伸,且排种槽在排种辊的底部均为开放式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排种辊的顶部设有向上的锥状突起;所述的种仓底部为向下突出的弧形结构,对应的排种机构中的壳体连接到种仓底部的弧形突起下方;所述的排种槽的螺旋方向朝向排种辊的转动方向;所述的排种槽在排种辊上向上延伸至顶部但不超出顶
部,排种槽在对应到种仓底部的弧形结构的凹陷处时,排种槽的侧面裸露于种仓内,排种槽在对应到种仓底部的弧形结构的两侧隆起处时排种槽整体隐藏于种仓底部与壳体内。
[0010]所述的壳体上设有横向贯穿式的管状的托架,所述的托架内设有驱动轴;托架和驱动轴横向贯穿所有的壳体;所述的排种辊底部设有阶梯状的圆槽,圆槽内设有与之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部设有横向的轴套,所述的驱动轴插入到所述的轴套内;驱动轴安装在轴套内时,其外沿与排种辊底面相切;所述的驱动轴上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拨齿,拨齿对应到驱动轴与排种辊相切的位置,对应的排种辊的底部设有呈环状均匀分布的拨齿槽;所述拨齿槽的整体尺寸大于拨齿的尺寸;驱动轴转动时,拨齿转动依次插入到拨齿槽内带动排种辊转动;所述的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从动带轮,行走轮上设有与从动带轮相对应的主动带轮,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进行连接和驱动。
[0011]所述的排种管道连接到排种机构的下部,且排种管道设有与排种机构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的排种管道底部铰接有朝向前方的开沟器,所述的开沟器上还设有对其进行角度调节的电动推杆;排种管道的中部设有环状的测距感应装置。
[0012]所述的排种管道后部呈方形,前部设有朝向前方中心处的突起;所述的开沟器夹持在排种管道的两侧,开沟器的后部上方铰接在排种管道上,开沟器的后部下方设有铰座,对应的排种管道的后部也设有铰座,两个铰座之间通过电动推杆进行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开沟器呈上下下大的结构,开沟器前部设有与排种管道相对应的突起,开沟器的后部设有与排种管道相对应的缺口槽,且缺口槽的前部向开沟器前部倾斜延伸并超出开沟器前方一部分;电动推杆驱动开沟器呈水平状时,缺口槽的顶部贴紧到排种管道的前部,电动推杆收缩带动开沟器后部下方向上抬起时,开沟器的前部向下移动,开沟器内的缺口槽供排种管道在其内部活动。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采用螺旋转动式的排料槽对种子进行排种操作,整体上提高了播种的均匀度,相较于传统的播种设备的粗放式播种来说,排种槽仅可容纳一排种子依次通过,在保证排种辊转动频率的前提下,本装置对于种子的定量排种有着质的提升。
[0015]此外采用活动式的开沟器与测距感应装置相结合,在播种操作时可对开沟器所到部位的平整度进行实时检测并调整开沟器的角度,从而保证开沟和播种的深度保持高度的均匀性,提升播种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排种机构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排种辊和驱动轴的示意图。
[0019]图4为开沟器的示意图。
[0020]图5为开沟器的底部示意图。
[0021]图6为排种辊安装之后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23]如图1

图5所示的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它包括机架1、行走轮2、种仓3、排种机构4;所述的行走轮2设在机架1的下部;种仓3和排种机构4设在机架1的尾部,排种机构4设在种仓3的下部;排种机构4的下部设有排种管道5,排种管道5的底部设有开沟器6;所述的排种机构4通过行走轮2的行走进行驱动。
[0024]所述的排种机构4在种仓3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排种管道5和开沟器6也设有相应的若干组。
[0025]所述的排种机构4包括设在种仓3底部的柱状的壳体401以及设在壳体401内的排种辊402,所述的排种辊402与壳体401的内壁相配合,在排种辊402的外沿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状的排种槽403,排种槽403从排种辊402的外侧底部向上延伸,且排种槽403在排种辊402的顶部为开放式结构。
[0026]进一步的,所述的排种辊402的顶部设有向上的锥状突起;所述的种仓3底部为向下突出的弧形结构,对应的排种机构4中的壳体401连接到种仓3底部的弧形突起下方;所述的排种槽403的螺旋方向朝向排种辊402的转动方向。;所述的排种槽403在排种辊402上向上延伸至顶部但不超出顶部,排种槽403在对应到种仓3底部的弧形结构的凹陷处时,排种槽403的侧面裸露于种仓3内,排种槽403在对应到种仓3底部的弧形结构的两侧隆起处时排种槽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它包括机架、行走轮、种仓、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轮设在机架的下部;种仓和排种机构设在机架的尾部,排种机构设在种仓的下部;排种机构的下部设有排种管道,排种管道的底部设有开沟器;所述的排种机构通过行走轮的行走进行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种机构在种仓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排种管道和开沟器也设有相应的若干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种机构包括设在种仓底部的柱状的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的排种辊,所述的排种辊与壳体的内壁相配合,在排种辊的外沿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状的排种槽,排种槽从排种辊的外侧底部向上延伸,且排种槽在排种辊的底部均为开放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种辊的顶部设有向上的锥状突起;所述的种仓底部为向下突出的弧形结构,对应的排种机构中的壳体连接到种仓底部的弧形突起下方;所述的排种槽的螺旋方向朝向排种辊的转动方向;所述的排种槽在排种辊上向上延伸至顶部但不超出顶部,排种槽在对应到种仓底部的弧形结构的凹陷处时,排种槽的侧面裸露于种仓内,排种槽在对应到种仓底部的弧形结构的两侧隆起处时排种槽整体隐藏于种仓底部与壳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麦智能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有横向贯穿式的管状的托架,所述的托架内设有驱动轴;托架和驱动轴横向贯穿所有的壳体;所述的排种辊底部设有阶梯状的圆槽,圆槽内设有与之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部设有横向的轴套,所述的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炳刚史利霞李延峰成林广杨梅史波涛丁文哲屠玲胡七一刘群松杜俊勇刘战刚张守伟孟淑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顺鑫大众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