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934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公园安全引导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及方法。其包括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理想区域引导模块以及路线规划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确定通往公园各个定位划分后的区域的通道,并通过各个通道入口配置的投影设备,实时投影各个通道通往区域的人员流动状态,通过理想区域引导模块确定其余凉亭的人群状态,将处于正常或者空闲的公园凉亭通过该投影设备推荐给行人,并通过路线规划模块结合推荐区域位置以及当前行人所处位置,规划路线,并通过沿途的投影设备实时引导行人移动,能够合理的引导不同行人至适宜的区域,防止公园区域过于拥挤,影响各个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并提高各个区域的合理利用效果。个区域的合理利用效果。个区域的合理利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公园安全引导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今,人民需要越来越多的公园来进行观光游玩、放松心情,在大量的需求下,公园的功能性、安全性、科技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园建设者需要开发出更具服务性公园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环境与科技需求。
[0003]公园是供行人进行休息或者运动的地点,当其人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超过当前区域的人员最大接纳值,就会影响当前区域的人群状态,不仅造成通行不便,同时还会对当前区域造成拥挤,且公园其余空闲区域无人问津,影响公园使用效果。
[0004]为了应对上述问题,现亟需一种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包括公园区域定位模块、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理想区域引导模块以及路线规划模块;
[0007]所述公园区域定位模块结合公园不同区域的用途,对公园各个区域进行定位划分;
[0008]所述公园区域定位模块输出端与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用于对公园各个定位划分后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确定各个区域的人员流动状态;
[0009]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输出端与所述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用于确定通往公园各个定位划分后的区域的通道,并通过各个通道入口配置的投影设备,实时投影各个通道通往区域的人员流动状态;
[0010]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理想区域引导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理想区域引导模块判断当前通道通往的区域人员流动状态,将各个区域划分成拥挤、正常以及空闲三种状态,当当前通道通往的区域人员流动状态为拥挤时,结合该区域的用途,引导行人至同类型的处于拥挤以下的区域,标记为理想区域;
[0011]所述理想区域引导模块输出端与所述路线规划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路线规划模块根据结合理想区域所处位置以及当前行人所处地点,为当前行人规划路线,并通过当前行人所处地点的投影设备进行路线展示。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包括区域范围确定单元以及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所述区域范围确定单元用于对当前监控区域进行边沿划
分,通过边沿划分定位当前监控区域的区域范围,所述区域范围确定单元输出端与所述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结合当前监控区域的区域范围,计算当前监控区域最大容纳人数。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计算当前监控区域最大容纳人数采用空间阈值计算算法,其算法公式如下:
[0014][0015]其中R
PT
为公园不同区域的最大容纳人数,M
area
为公园不同区域的面积,P
as
为平均状态下单个人员静止状态下所占区域面积,P
cs
为公园不同区域的人员活动空间,与公园不同的区域的用途相关。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输出端连接有动态实时监控单元,所述动态实时监控单元用于实时监控公园各个区域的人群数量动态变化。
[00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线规划模块包括同类型区域距离计算单元、适配区域选取单元以及适宜路线规划单元,所述同类型区域距离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当前处于拥挤状态下的区域与其相同类型的各个区域相距距离,所述同类型区域距离计算单元输出端与所述适配区域选取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适配区域选取单元用于结合各个同类型的区域对应的人员活动状态以及距离长短,选取不处于拥挤状态下且距离最近的同类型的区域作为推荐区域,所述适配区域选取单元输出端与所述适宜路线规划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适宜路线规划单元结合推荐区域位置以及当前人员所处位置,制定适宜路线,并通过沿途所经的投影设备进行路线引导,引导该人员到达推荐区域。
[001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线规划模块输出端连接有区域状态规律分析模块,所述区域状态规律分析模块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人员数量,预测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人员流动状态。
[001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区域状态规律分析模块输出端连接有数据库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库存储模块建立数据存储库,用于存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人员流动状态预测数据。
[0020]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0021]S1、通过公园区域定位模块结合公园不同区域的用途,对公园各个区域进行定位划分;
[0022]S2、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对公园各个定位划分后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确定各个区域的人员流动状态;
[0023]S3、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确定通往公园各个定位划分后的区域的通道,并通过各个通道入口配置的投影设备,实时投影各个通道通往区域的人员流动状态;
[0024]S4、理想区域引导模块结合该区域的用途,引导行人至同类型的处于拥挤以下的区域,标记为理想区域;
[0025]S5、路线规划模块结合推荐区域位置以及当前行人所处位置,规划路线,并通过沿途的投影设备实时引导行人移动。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1、该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及方法中,通过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确定通往公园各个定位划分后的区域的通道,并通过各个通道入口配置的投影设备,实时投影各个通道通往区域的人员流动状态,通过理想区域引导模块确定其余凉亭的人群状态,将处于正常或者空闲的公园凉亭通过该投影设备推荐给行人,并通过路线规划模块结合推荐区域位置以及当前行人所处位置,规划路线,并通过沿途的投影设备实时引导行人移动,能够合理的引导不同行人至适宜的区域,防止公园区域过于拥挤,影响各个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并提高各个区域的合理利用效果。
[0028]2、该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及方法中,动态实时监控单元(230)实时监控公园各个区域的人群数量动态变化,模拟出当前监控区域的人员动态变化规律,例如早晨健身的人群数目增加,即将到达中午时,其不同区域的人群数量将会逐渐降低,即可通过不同时间段的人群数量动态变化预测不同区域接下来的人群数量,为当前的行人规划适宜的区域。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流程框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流程框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路线规划模块流程框图。
[0032]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3]10、公园区域定位模块;
[0034]20、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210、区域范围确定单元;220、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园区域定位模块(10)、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20)、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30)、理想区域引导模块(40)以及路线规划模块(50);所述公园区域定位模块(10)结合公园不同区域的用途,对公园各个区域进行定位划分;所述公园区域定位模块(10)输出端与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20)输入端连接,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20)用于对公园各个定位划分后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确定各个区域的人员流动状态;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20)输出端与所述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30)输入端连接,所述来源点实时标记模块(30)用于确定通往公园各个定位划分后的区域的通道,并通过各个通道入口配置的投影设备,实时投影各个通道通往区域的人员流动状态;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20)输出端与所述理想区域引导模块(40)输入端连接,所述理想区域引导模块(40)判断当前通道通往的区域人员流动状态,将各个区域划分成拥挤、正常以及空闲三种状态,当当前通道通往的区域人员流动状态为拥挤时,结合该区域的用途,引导行人至同类型的处于拥挤以下的区域,标记为理想区域;所述理想区域引导模块(40)输出端与所述路线规划模块(50)输入端连接,所述路线规划模块(50)根据结合理想区域所处位置以及当前行人所处地点,为当前行人规划路线,并通过当前行人所处地点的投影设备进行路线展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状态实时监控模块(20)包括区域范围确定单元(210)以及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220),所述区域范围确定单元(210)用于对当前监控区域进行边沿划分,通过边沿划分定位当前监控区域的区域范围,所述区域范围确定单元(210)输出端与所述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220)输入端连接,所述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220)结合当前监控区域的区域范围,计算当前监控区域最大容纳人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公园安全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容纳阈值规划单元(220)计算当前监控区域最大容纳人数采用空间阈值计算算法,其算法公式如下:其中R
PT
为公园不同区域的最大容纳人数,M
area
为公园不同区域的面积,P
as
为平均状态下单个人员静止状态下所占区域面积,P
cs
为公园不同区域的人员活动空间,与公园不同的区域的用途相关。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丹谢佳雯肖宏业唐海峰陈展蒋丽娜刘永权陈曦朱志勇丁军陈雪郭婷婷张乃允代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