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和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927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检测盒主体和盖体,检测盒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提取试剂的样本腔和位于样本腔的一侧的反应腔;样本腔远离盖体的一侧设置有流道口,流道口内设置封堵件密封,封堵件被配置为在预设条件下打开流道口;检测盒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道,检测盒主体包括中间结构层和位于中间结构层远离盖体的一侧的第一密封层,样本腔和反应腔位于中间结构层,中间结构层的底部向远离盖体的方向凸设有第一密封边,第一密封边上或者第一密封层上设置有预设凹槽,使得中间结构层与第一密封层合围、在第一密封边和第一密封层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和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和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通过与生物、化学、药物等技术的结合,能实现样本加载、反应、检测等过程。其装置特征主要是其容纳流体的有效结构(通道、反应室和其它某些功能部件)至少在一个纬度上为微米级尺度。由于微米级的结构,流体在其中显示和产生了与宏观尺度不同的特殊性能。因此发展出独特的分析产生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和检测装置,解决采用微流控芯片检测容易受到气溶胶污染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检测盒主体和盖体,所述检测盒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提取试剂的样本腔和位于所述样本腔的一侧的反应腔;
[0005]所述样本腔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流道口,所述流道口内设置封堵件密封,所述封堵件被配置为在预设条件下打开所述流道口;
[0006]所述检测盒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连通所述流道口和所述反应腔,所述检测盒主体包括中间结构层和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的第一密封层,所述样本腔和所述反应腔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所述中间结构层的底部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设有第一密封边,所述第一密封边上或者所述第一密封层上设置有预设凹槽,使得所述中间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密封层合围、在所述第一密封边和所述第一密封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0007]可选的,还包括:
[0008]气腔,设置于所述中间结构层;
[0009]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用于连通所述气腔和所述反应腔。
[0010]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的第二密封层,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密封层和所述中间结构层合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0011]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的第二密封层,所述中间结构层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边,所述中间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密封层合围,使得所述第二密封边与所述第二密封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0012]可选的,所述中间结构层上设置多个所述反应腔;
[0013]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反应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子流道;
[0014]所述中间结构层上包括多个气腔,多个所述气腔与多个子流道连通一一对应设置。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与所述流道口连通的主流道,以及由所述主流道向所
述反应腔延伸并连通所述反应腔的分支流道,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润湿柱,相邻两个所述润湿柱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主流道和所述分支流道连通处的宽度,使得所述封堵件向远离所述分支流道的方向流动。
[0016]可选的,所述润湿柱的直径为1

3mm,相邻两个所述润湿柱之间的间距为1

3mm。
[0017]可选的,所述主流道远离所述分支流道的一端的最大宽度为8

15mm,所述分支流道的宽度为0.5

2mm。
[0018]可选的,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层远离所述中间结构层的一侧。
[0019]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边设置于所述样本腔的外围,使得所述中间结构层靠近所述第二密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凹槽,所述样本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和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连接壁,两个所述侧壁靠近所述连接壁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销孔,所述盖体的相对的两个边角处设置有与所述销孔对应连接的销轴,使得所述盖体绕所述销轴旋转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检测盒主体。
[0021]可选的,所述盖体远离所述销轴的一侧设置有卡钩,所述中间结构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钩相配合以锁定所述盖体和所述检测盒主体的卡孔。
[0022]可选的,所述盖体朝向所述中间结构层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通孔以露出所述弹性密封件,且所述通孔在所述中间结构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样本腔内。
[0023]可选的,所述弹性密封件朝向所述中间结构层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检测盒主体上时,所述密封圈压合于所述样本腔的边缘,或者所述密封圈围设于所述样本腔的四周。
[0024]可选的,所述盖体朝向所述中间结构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挂扣,所述弹性密封件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围的多个挂孔,多个所述挂扣与多个所述挂孔过盈配合以连接所述盖体和所述弹性密封件。
[0025]可选的,所述主流道呈泪滴状,所述主流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分支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由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所述主流道在平行于所述密封层的方向上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0026]可选的,所述封堵件采用石蜡制成。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0028]上述的微流控芯片,所述检测盒主体包括中间结构层和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的第一密封层,且所述盖体朝向所述中间结构层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通孔以露出所述弹性密封件,且所述通孔在所述中间结构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样本腔内;
[0029]位于所述检测盒主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被配置为加热以融化所述封堵件;
[0030]顶杆,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盖体上的通孔以挤压所述弹性密封件,以使得所述样本腔内的提取试剂通过所述流道口流入所述第一流道,并进入所述反应腔。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于连通样本腔和反应腔的第一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支流
道,并在主流道内设置间隔设置的多个润湿柱,利用毛细作用,使得液态的封堵件向远离分支流道的方向流动,从而解决流道被堵塞而影响试剂流向反应腔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2]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3]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4]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流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5]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流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6]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流道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7]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反应腔和第二流道的连接示意图;
[0038]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9]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盖体的分解示意图;
[0040]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检测盒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顶杆下压前的状态示意图;
[0042]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顶杆下压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3]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试剂流动路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盒主体和盖体,所述检测盒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提取试剂的样本腔和位于所述样本腔的一侧的反应腔;所述样本腔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流道口,所述流道口内设置封堵件密封,所述封堵件被配置为在预设条件下打开所述流道口;所述检测盒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连通所述流道口和所述反应腔,所述检测盒主体包括中间结构层和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的第一密封层,所述样本腔和所述反应腔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所述中间结构层的底部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设有第一密封边,所述第一密封边上或者所述第一密封层上设置有预设凹槽,使得所述中间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密封层合围、在所述第一密封边和所述第一密封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腔,设置于所述中间结构层;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用于连通所述气腔和所述反应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的第二密封层,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密封层和所述中间结构层合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中间结构层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的第二密封层,所述中间结构层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边,所述中间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密封层合围,使得所述第二密封边与所述第二密封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结构层上设置多个所述反应腔;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反应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子流道;所述中间结构层上包括多个气腔,多个所述气腔与多个子流道连通一一对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与所述流道口连通的主流道,以及由所述主流道向所述反应腔延伸并连通所述反应腔的分支流道,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润湿柱,相邻两个所述润湿柱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主流道和所述分支流道连通处的宽度,使得所述封堵件向远离所述分支流道的方向流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柱的直径为1

3mm,相邻两个所述润湿柱之间的间距为1

3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远离所述分支流道的一端的最大宽度为8

15mm,所述分支流道的宽度为0.5

2mm。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琛瑜王强张玙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知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