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方法及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92917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通过连接件将人工气道的气囊内腔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的管道内腔相连通,以便气囊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的充排气通道相连通;将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插置到生命维持设备的气囊压模块插槽中,以便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与生命维持设备进行通信;通过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检测气囊内压力,并将获得的气囊压检测结果与预设气囊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抽气操作,直至气囊内压力满足预设气囊压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对气囊内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在气囊内压力不符合预设气囊压时,自动对气囊执行抽气或充气操作,且在调整气囊压力时不会造成气囊漏气。力时不会造成气囊漏气。力时不会造成气囊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方法及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手术室内外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机械通气,因此,手术室内多数外科手术要运用气管插管技术将气管导管置入气管进行机械控制呼吸,而且,在手术室外如重症监护室,患者罹患严重系统疾病也需要置入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0003]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手术室内,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若气囊(也可称套囊)压力过低,会导致呼吸机吹入的气体从松弛的气囊与气管的缝隙逸出而影响机械通气效果,还会造成口咽部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返流进入气管;气囊压过高,即使目前采用的是高容低压气囊,若置入时间过长,仍会带来呼吸道黏膜受损、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风险。在手术室外,置入气管导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在气囊压过低时可能流入肺内。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基于以上考虑,需要进行气囊压监控。
[0004]现有技术中,较常采用的测定气囊压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0005]1、指触法:目前各种人工气道(如气管导管、喉罩通气管、气管切开导管(气切导管))大都包括导管、气囊、充气管、指示球囊、单向密封阀门,在人工气道置入后,显露在患者气道外的指示球囊可用于估计并调整合适的气管内气囊压力(25

30cmH2O)。国内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麻醉医生、急救医师仍然采用指触法根据指示球囊软硬度经验判断气囊充气是否足够,这往往导致过度充气的发生,气囊压力甚至高达210mmHg(1mmHg=0.133kPa),即使有丰富经验的医师也不例外。结合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因此,不宜采用根据经验判断充气的指触法充气。并且,指示球囊的外接接口大多为光滑的直筒型接口,该接口可与注射器连接,注射器接上后通过推压顶开指示球囊内的单向阀门,实现气囊、充气管、指示球囊和注射器连通,以朝气囊内注入气体和抽出气体,这样的指示球囊接口,由于需要外力推压单向阀门,所以只能满足间断的气囊压测量或调节需求,无法实现连续的指示球囊压测量或调节需求。
[0006]2、听诊法:也称最小闭合技术、最小漏气技术,此种方法是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临时采用,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气道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处,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虽然该技术可使气囊刚好封闭气道且充气量最小,但往往不能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使用最小
闭合技术,但大部分患者的气囊压力仍低于适合范围内。使用此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效率较为低下。
[0007]3、气囊压力表测压法:如采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409507U、名称为可视气囊压力的人工气道导管公开的结构,其包括导管本体、气囊本体、气囊充气机构、充气管、测压气囊、单向阀门、气压表,通过气压表监测气囊本体内气压。采用上述结构测压可靠、准确,操作简单,但是只能间断地人为对气囊压进行监测,而且,在通过单向阀门放气以实现气囊压的调整时,极易导致气囊本体漏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方法及其设备,将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与生命维持设备显示器连接,既可使人工气道的气囊与电动抽气充气泵相连通,又可对气囊内压力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从而在气囊内压力不符合预设气囊压时,通过电动抽气充气泵对气囊执行抽气或充气操作,防止因气囊内压力不符合预设气囊压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此外,在调整气囊压力时还不会造成气囊漏气。
[0009]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方法,包括:
[0010]通过连接件将人工气道的气囊内腔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的管道内腔相连通,以通过管道将气囊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的充排气通道相连通;
[0011]将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插置到生命维持设备的气囊压模块插槽中,以便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与生命维持设备进行通信,并通过生命维持设备对人工气道气囊压的合理值进行预先设定;
[0012]通过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检测气囊内压力,并将获得的气囊压检测结果与预设气囊压进行比较,以获得比较结果;
[0013]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检测到的气囊内压力不满足预设气囊压要求时,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或抽气操作,直至所述气囊内压力满足预设气囊压要求。
[0014]优选的,所述生命维持设备为插件式监护仪或麻醉机或呼吸机。
[0015]优选的,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或抽气操作通过电动抽气充气泵实现。
[0016]优选的,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还包括:控制单元,对获得的气囊压检测结果与预设气囊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电动抽气充气泵进行控制,以便电动抽气充气泵执行相应动作。
[0017]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人工气道的充气管不可拆卸连接,与所述管道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管道与所述电动抽气充气泵的充排气通道通过三通的两个端口相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检测气囊内压力时,通过安置在所述三通的另一端口内的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与所述气囊内腔相连通的管道内气体压力。
[0020]优选的,所述生命维持设备显示器上具有气囊压控制面板,且气囊压控制面板内
具有气囊压大小调节按键,用户可通过气囊压大小调节按键,预先设定所述人工气道内气囊压的合理数值。
[0021]优选的,所述生命维持设备显示器的气囊压控制面板上还显示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所检测到的气囊压的数值。
[0022]优选的,当比较结果表明气囊压检测结果小于预设气囊压或大于预设气囊压时,通过声光报警器发出相应声光报警信号。
[0023]优选的,当比较结果表明气囊压检测结果小于预设气囊压或大于预设气囊压时,通过显示器发出相应文字报警提示。
[0024]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如上所述方法的持续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设备,包括:具有导管、气囊、充气管和连接件的人工气道;其管道与人工气道的连接件连接的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通过管道将气囊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的充排气通道相连通;具有用于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插接的气囊压模块插槽的生命维持设备,其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通信;其中,通过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方法,包括:通过连接件将人工气道的气囊内腔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的管道内腔相连通,以通过管道将气囊与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的充排气通道相连通;将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插置到生命维持设备的气囊压模块插槽中,以便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与生命维持设备进行通信,并通过生命维持设备对人工气道气囊压的合理值进行预先设定;通过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检测气囊内压力,并将获得的气囊压检测结果与预设气囊压进行比较,以获得比较结果;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检测到的气囊内压力不满足预设气囊压要求时,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或抽气操作,直至所述气囊内压力满足预设气囊压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或抽气操作通过电动抽气充气泵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还包括:控制单元,对获得的气囊压检测结果与预设气囊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电动抽气充气泵进行控制,以便电动抽气充气泵执行相应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管道与所述电动抽气充气泵的充排气通道通过三通的两个端口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气囊压调整维持模块检测气囊内压力时,通过安置在所述三通的另一端口内的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与所述气囊内腔相连通的管道内气体压力。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生命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黄鸿卿王东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