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95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牙颌模型,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包括可卸代型、牙颌和检查杆;可卸代型插接定位于牙颌上;检查杆连接于牙颌后端面,用于匹配上颌牙颌模型与下颌牙颌模型;可卸代型包括牙冠、代型主体和销;代型主体为柱状,截面形状为牙冠的投影形状;牙冠连接于代型主体顶端,销连接于代型主体底端;牙颌包括牙列、牙龈、底座和代型槽;牙龈连接底座,牙列设置于牙龈上,且牙列上开设代型槽;可卸代型插接于代型槽中,且销插入代型槽底部开设的槽底洞;底座内部为蜂窝结构,牙列构成的平面与底座底面平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3D打印牙颌模型整体强度不足的缺陷。度不足的缺陷。度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牙颌模型,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义齿的制作流程包括:牙体预备、制取印模、灌注模型、模型修整、制作复位及固位钉孔、粘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加模型底座、分割模型、分离并修整代型、上颌架、在制作的代型上制作最终修复体。该过程繁琐耗时,且印模和石膏的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口腔行业中迅速发展,通过口内光学扫描仪获得数字化印模,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修复体的制作更加高效且精确。
[0003]另外,修复体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复位至代型上进行咬合验证和局部微调。通过3D打印树脂牙颌模型可以获得模型实体并可直接制作个性化代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3D打印树脂牙颌模型通常为空心结构,且下颌为马蹄形结构。由于光固化树脂通过聚合反应成型,模型存在向中心收缩变形的趋势;且在过大外力作用下容易断裂损坏。有必要对模型的内外部结构进行优化。另外,修复体在实体模型上咬合检查时,由于牙体阻挡早接触和干扰无法直观的呈现出来,必须通过上架等流程进行检验,操作过程仍然十分繁琐。
[0004]中国专利CN201410431770.1公开了一种牙颌模型及其设计加工方法,该模型及方法为常规的3D打印模型,具有如上所述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1620766003.0公开了蜂窝状牙颌模型,对模型结构进行了改进,其在牙颌模型内部采用蜂窝状结构,能够提高整体强度,但整体的马蹄形结构仍然无法改善向中心收缩变形的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断裂损坏。/>[0005]由此可见,现有的牙颌模型,尤其是3D打印牙颌模型,仍然具有整体强度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其一而提供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3D打印牙颌模型整体强度不足的缺陷,实现了模型整体强度增强,不易变形的效果。
[0007]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包括可卸代型、牙颌和检查杆;
[0009]所述的可卸代型插接定位于牙颌上;所述的检查杆连接于牙颌后端面,用于匹配上颌牙颌模型与下颌牙颌模型;
[0010]所述的可卸代型包括牙冠、代型主体和销;所述的代型主体为柱状,截面形状为牙冠的投影形状;所述的牙冠连接于代型主体顶端,所述的销连接于代型主体底端;
[0011]所述的牙颌包括牙列、牙龈、底座和代型槽;所述的牙龈连接底座,所述的牙列设置于牙龈上,且牙列上开设代型槽;所述的可卸代型插接于代型槽中,且销插入代型槽底部开设的槽底洞;所述的底座内部为蜂窝结构,所述的牙列构成的平面与底座底面平行;
[0012]所述的检查杆连接于底座后端面,检查杆的高度为平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
[0013]优选地,所述的可卸代型上于牙冠和代型主体之间设置有颈缘凹槽。
[0014]优选地,所述的代型主体设有2
‑4°
的聚合度。
[0015]优选地,所述的代型主体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的朝向为牙冠的唇舌向;所述的代型槽上于唇侧和舌侧设置有贯穿牙龈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的第二通孔相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的代型槽的底面为收缩于底座内的底平面;所述的可卸代型插接于代型槽中,销伸出槽底洞设置使销的底面与底座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0017]优选地,位于销底面周围的底平面收缩于底座内1mm。
[0018]优选地,所述的检查杆的末端端面为平面,当上颌牙颌模型与下颌牙颌模型处于牙尖交错位时,检查杆的末端端面相互吻合。
[0019]优选地,所述的检查杆的末端端面为曲面,上颌牙颌模型的末端端面与下颌牙颌模型的末端端面为相互匹配的凸面和凹面,当上颌牙颌模型与下颌牙颌模型处于牙尖交错位时,检查杆的末端端面相互吻合。
[0020]优选地,所述的末端端面的表面弧度为0

180
°
且不为0
°

[0021]优选地,所述的检查杆设有一对,对称连接于底座后端面的两端。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减少技师的视觉疲劳:本牙颌模型颜色可选择牙本质色。
[0024](2)可卸代型脱位便利:代型底部相对凸起于周围平面,上推代型即可脱位。
[0025](3)模型整体强度增强,不易变形:牙颌模型内部结构为垂直于底面的管状蜂窝结构。
[0026](4)可对模型进行简易的咬合检查:上、下颌模型的检查杆分别呈球凹结构和球凸结构,检查杆的球凹和球凸状结构相互引导,模拟下颌运动。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可卸代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牙颌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牙颌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牙龈上第二通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检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

牙冠;2

代型主体;3

销;4

第一通孔;5

颈缘凹槽;6

牙列;7

牙龈;8

底座;9

代型槽;10

底平面;11

第二通孔;12

末端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如图1

5所示,包括可卸代型、牙颌和检查杆;
[0036]所述的可卸代型插接定位于牙颌上;所述的检查杆连接于牙颌后端面,用于匹配上颌牙颌模型与下颌牙颌模型;
[0037]所述的可卸代型包括牙冠1、代型主体2和销3;所述的代型主体2为柱状,截面形状
为牙冠1的投影形状;所述的牙冠1连接于代型主体2顶端,所述的销3连接于代型主体2底端;
[0038]所述的牙颌包括牙列6、牙龈7、底座8和代型槽9;所述的牙龈7连接底座8,所述的牙列6设置于牙龈7上,且牙列6上开设代型槽9;所述的可卸代型插接于代型槽9中,且销3插入代型槽9底部开设的槽底洞;所述的底座8内部为蜂窝结构,所述的牙列6构成的平面与底座8底面平行;
[0039]所述的检查杆连接于底座8后端面,检查杆的高度为平面与底座8之间的距离。
[0040]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
[0041]一种牙颌虚拟模型,以用于制造所述牙颌的实体模型的计算机执行方法。模型颜色选择为牙本质色。
[0042]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可分为上颌牙颌模型和下颌牙颌模型,或称为工作牙颌模型和对颌牙颌模型。工作牙颌模型包括可卸代型部分、剩余牙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卸代型、牙颌和检查杆;所述的可卸代型插接定位于牙颌上;所述的检查杆连接于牙颌后端面,用于匹配上颌牙颌模型与下颌牙颌模型;所述的可卸代型包括牙冠(1)、代型主体(2)和销(3);所述的代型主体(2)为柱状,截面形状为牙冠(1)的投影形状;所述的牙冠(1)连接于代型主体(2)顶端,所述的销(3)连接于代型主体(2)底端;所述的牙颌包括牙列(6)、牙龈(7)、底座(8)和代型槽(9);所述的牙龈(7)连接底座(8),所述的牙列(6)设置于牙龈(7)上,且牙列(6)上开设代型槽(9);所述的可卸代型插接于代型槽(9)中,且销(3)插入代型槽(9)底部开设的槽底洞;所述的底座(8)内部为蜂窝结构,所述的牙列(6)构成的平面与底座(8)底面平行;所述的检查杆连接于底座(8)后端面,检查杆的高度为平面与底座(8)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卸代型上于牙冠(1)和代型主体(2)之间设置有颈缘凹槽(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代型主体(2)设有2
‑4°
的聚合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牙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代型主体(2)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的第一通孔(4)的朝向为牙冠(1)的唇舌向;所述的代型槽(9)上于唇侧和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帆方莹静傅远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