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系统、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819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系统、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液滴分配器、接水器和控制模块,液滴分配器设置在冷凝器上方,进入接水器的冷凝水到达工作水位后,控制模块控制活塞往复运动,使活塞腔内的冷凝水经第一、第二出水单向阀由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以水滴阵列的方式逐次、交替地落入冷凝器顶部的第一落水区、第二落水区,水滴在沿导热翅片下流的行程中能够全部或大部分形变为水膜形态,在导热翅片的加热作用及热气流的作用下,水膜形态的冷凝水能够发生充分的蒸发相变,使得冷凝器换热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冷凝水潜冷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制冷设备的能效得到较显著的提升。能效得到较显著的提升。能效得到较显著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系统、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节能减排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系统、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在制冷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到低于露点温度的蒸发器后会结露形成冷凝水,尤其是湿热环境下会产生较多的冷凝水,水分从气态到液态相变会释放热量,这部分热量称为潜冷量。
[0003]现有技术中,冷凝水的处理方式通常包括:1)冷凝水经接水盘后直接通过排水管排至室外,导致空调的潜冷量随着冷凝水的排放而完全废弃;2)将冷凝水通过净化处理后进行回收,用于室内加湿或冷凝器翅片清洁,虽然对冷凝水进行了再利用,但对冷凝水中的能量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3)利用水泵配合喷嘴将冷凝水喷洒至冷凝器,对冷凝器进行降温,这种方式通常只能将冷凝水喷洒至冷凝器的进风侧,而出风侧的导热翅片部分得不到充分利用;4)冷凝水被高速旋转的打水轮抛至冷凝器进行蒸发,这种方式通常抛起的冷凝水分布不均,无法充分回收利用;5)在冷凝器顶部布置带渗水孔的集水盘或滴水管道,将冷凝水持续的滴落至冷凝器上,这种方式冷凝水滴落的随机性较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0004]可见,现有的空调中,受空间,成本等因素限制,多数不具有冷凝水潜冷回收利用功能。已有的冷凝水再利用装置不易将冷凝水充分地、均匀地分配到冷凝器翅片的内外侧表面,翅片进、出风侧热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且,较多水分会以水滴或水流的形态沿翅片表面下流排出,难以全部或大部分以水膜的形态在冷凝器翅片上发生充分的气化相变,冷凝水潜冷回收利用效率较低,空调节能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尤其是冷凝水潜冷回收利用率较低、空调节能效果不佳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系统、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充分回收利用潜冷量,提高空调制冷效率,降低能耗,避免冷凝水浪费。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包括液滴分配器、接水器和控制模块,液滴分配器设置在冷凝器上方并沿导热管的延伸方向延伸。
[0007]具体的,液滴分配器包括进水腔、活塞腔、活塞、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第一进水单向阀、第二进水单向阀、第一出水单向阀、第二出水单向阀,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在导热翅片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活塞腔两侧;其中,活塞腔包括第一活塞腔进口、第二活塞腔进口,进水腔通过第一进水单向阀、第二进水单向阀分别与第一、第二活塞腔进口连通;活塞腔还包括第一活塞腔出口、第二活塞腔出口,第一活塞腔出口、第二活塞腔出口分别与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对应;第一出水腔包括第一出水腔进口和第一出水腔出口,第二出水腔包括第二出水腔进口和第二出水腔出口,第一出水腔进口通过第一出水单向阀与第一活塞腔出口连通,第
二出水腔进口通过第二出水单向阀与第二活塞腔出口连通,第一出水腔出口处设置第一阵列滴孔,第二出水腔出口处设置第二阵列滴孔,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中的多个滴孔均沿导热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凝器的导热翅片顶部包括第一落水区、第二落水区,分别位于导热翅片的进风侧与出风侧,第一阵列滴孔对应第一落水区,第二阵列滴孔对应第二落水区;活塞设置在活塞腔内并沿导热翅片宽度方向进行往复滑动,当活塞位于活塞腔第一位置时,活塞与活塞腔一侧壁内表面贴合,封闭第一活塞腔出口;当活塞位于活塞腔第二位置时,活塞与活塞腔一侧壁的相对侧壁内表面贴合,封闭第二活塞腔出口;控制模块驱动活塞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周期性往复滑动,相应的第一进水单向阀、第二出水单向阀和第二进水单向阀、第一出水单向阀交替开闭,活塞腔内的冷凝水以水滴的形式由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交替且均匀地排出至冷凝器的第一落水区、第二落水区。
[0008]进一步地,所述液滴分配器的长度为160mm,宽度为38.1mm;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各包括90个滴孔,相邻的两滴孔中心间距与相邻的两导热翅片片距一致。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腔沿导热管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活塞为条杆件,优选地,所述活塞长度为154mm、宽度为4mm、高度为4mm,其运动行程为4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电磁铁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电磁铁为双向保持推拉式电磁铁,其包括滑杆,所述活塞与所述滑杆连接,所述活塞在所述滑杆的推动下往复滑动,当活塞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所述电磁铁断电,所述滑杆保持自锁状态,自锁周期为15

30秒。
[0011]优选地,所述液滴分配器的底部端面与所述冷凝器的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mm

2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进水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第二出水单向阀均包括阀体、阀芯、弹簧,所述阀体的顶壁设置有单向阀进口、底壁设置有单向阀出口,所述阀芯为条杆件,所述阀芯的底部两端通过弹簧与所述阀体的底壁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腔出口、第二活塞腔出口、所述第一、第二出水单向阀的单向阀进口及单向阀出口、所述第一、第二出水腔进口均为条缝状,并沿导热管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活塞的长度保持一致。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接水器包括水槽、进水管、水位开关,所述水位开关设置在所述水槽内,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液滴分配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液滴分配器沿导热管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为直线形、U形或L形。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控制方法,利用所述的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实现冷凝水潜冷的再利用,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1:接水器的水位到达工作水位后,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铁的滑杆移动使活塞复位到第一位置;步骤S2:电磁铁的滑杆在第一位置保持15

30秒的自锁周期,期间第一、第二进水单向阀以及第一、第二出水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步骤S3: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铁的滑杆回拉,活塞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滑动
期间,第一进水单向阀、第二出水单向阀打开,第二进水单向阀、第一出水单向阀关闭,滑动结束后,活塞腔内的冷凝水经第二出水腔由第二阵列滴孔以水滴的形式均匀排出至第二落水区;步骤S4:电磁铁的滑杆在第二位置保持15

30秒自锁周期,期间第一、第二进水单向阀以及第一、第二出水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步骤S5: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铁的滑杆推出,活塞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滑动期间,第二进水单向阀、第一出水单向阀打开,第一进水单向阀、第二出水单向阀关闭,滑动结束后,活塞腔内的冷凝水经第一出水腔由第一阵列滴孔以水滴的形式均匀排出至第一落水区;步骤S6:电磁铁的滑杆在第一位置保持15

30秒自锁周期,期间第一、第二进水单向阀以及第一、第二出水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步骤S7:重复步骤S3

步骤S6,直至接水器内的水位降至停止水位,电磁铁的滑杆停止运动。
[0017]进一步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空气排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包括液滴分配器、接水器和控制模块,所述液滴分配器设置在冷凝器上方并沿导热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分配器包括进水腔、活塞腔、活塞、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第一进水单向阀、第二进水单向阀、第一出水单向阀、第二出水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在导热翅片宽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活塞腔两侧;其中,所述活塞腔包括第一活塞腔进口、第二活塞腔进口,所述进水腔通过第一进水单向阀、第二进水单向阀分别与第一、第二活塞腔进口连通;所述活塞腔还包括第一活塞腔出口、第二活塞腔出口,所述第一活塞腔出口、第二活塞腔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对应;所述第一出水腔包括第一出水腔进口和第一出水腔出口,所述第二出水腔包括第二出水腔进口和第二出水腔出口,所述第一出水腔进口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活塞腔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腔进口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单向阀与所述第二活塞腔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腔出口处设置第一阵列滴孔,所述第二出水腔出口处设置第二阵列滴孔,所述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中的多个滴孔均沿导热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凝器的导热翅片顶部包括第一落水区、第二落水区,分别位于导热翅片的进风侧与出风侧,所述第一阵列滴孔对应第一落水区,所述第二阵列滴孔对应第二落水区;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活塞腔内并沿导热翅片宽度方向进行往复滑动,当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活塞腔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与活塞腔一侧壁内表面贴合,封闭第一活塞腔出口;当所述活塞位于活塞腔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塞与活塞腔一侧壁的相对侧壁内表面贴合,封闭第二活塞腔出口;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周期性往复滑动,相应的第一进水单向阀、第二出水单向阀和第二进水单向阀、第一出水单向阀交替开闭,所述活塞腔内的冷凝水以水滴的形式由所述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交替且均匀地排出至所述冷凝器的第一落水区、第二落水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分配器的长度为160mm,宽度为38.1mm;第一阵列滴孔、第二阵列滴孔各包括90个滴孔,相邻两滴孔中心间距与相邻的两导热翅片片距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腔沿导热管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活塞为条杆件,所述活塞的长度为154mm、宽度为4mm、高度为4mm,其运动行程为4m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电磁铁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电磁铁为双向保持推拉式电磁铁,其包括滑杆,所述活塞与所述滑杆连接,所述活塞在所述滑杆的推动下往复滑动,当所述活塞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所述电磁铁断电,所述滑杆保持自锁状态,自锁周期为15

30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分配器的底部端面与所述冷凝器的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mm

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水潜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进水单向阀与所述第一、第二出水单向阀均包括阀体、阀芯、弹簧,所述阀体的顶壁设置有单向阀进口、底壁设置有单向阀出口,所述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医维之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