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面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81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路口面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应用于云技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辅助驾驶、地图等各种场景。通过获取由主路、辅路、连接路和导流带构成的对象组合,然后,按照该组合中连接路的行驶方向来识别当前路段所属的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如属于由主路汇出至辅路的汇出模型,或者属于由辅路汇入至主路的汇入模型,最后,根据该路段所属的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主、辅路的边界信息等,分别确定位于主路上的第一路口面以及位于辅路上的第二路口面。以此,自动提取主辅路入口的路口面信息,提高路口面信息的提取效率和准确性。确性。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口面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计算机
,具体涉及一种路口面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地图可以为行人行走、车辆行驶提供了导航功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具有可靠性。然而,随着交通道路的规划与发展,交通道路通常被划分主车道和辅车道,并通过连接道路将主车道和辅车道进行连接,对此,需要提取出主车道、辅车道以及连接路之间的主辅路出入口的路口面信息,以便基于路口面来完善电子地图的信息数据。
[0003]相关技术在提取主车道和辅车道和连接路构成的路口面信息时,一般通过人工方式来标定主、辅车道的出入口路口区域,以提取主辅路出入口的路口面信息。
[0004]在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在基于人工标定方式来标定主、辅车道的出入口路口区域时,不仅影响了路口面信息的提取效率低,且由于人工标定时的信息不具有稳定性,容易影响信息提取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后续构建电子地图的信息数据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口面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自动提取主辅路入口的路口面信息,提高路口面信息的提取效率和准确性。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口面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对象组合,所述对象组合包括主路、辅路、连接所述主路与所述辅路的连接路、位于所述主路与辅路之间且分居所述连接路两侧的第一导流带和第二导流带;根据所述对象组合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识别所述对象组合所属的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根据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一路口面;根据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辅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辅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二路口面。
[0007]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口面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象组合,所述对象组合包括主路、辅路、连接所述主路与所述辅路的连接路、位于所述主路与辅路之间且分居所述连接路两侧的第一导流带和第二导流带;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象组合中连接路的行驶方向,识别所述对象组合所属的主辅路出入口模型;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一路口
面;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辅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辅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二路口面。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包括主路汇向辅路的汇出模型,在所述汇出模型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为主路汇向辅路时,所述第一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左侧,所述第二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右侧;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导流带中第一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所述第一导流顶点是指所述第一导流带中最靠近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的分叉位置的顶点;基于所述第一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和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一横切线分别与所述主路的两侧边界相交的第一交点位置和第二交点位置,所述第一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一导流顶点且与所述主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根据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导流边的延长线与所述主路的第一边界相交的第三交点位置,所述第二导流边是指所述第二导流带中与所述连接路的夹角最小的边,所述主路的第一边界是指所述主路上靠近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二横切线与所述主路的第二边界相交的第四交点位置,所述第二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三交点位置且与所述主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所述第二边界为所述主路上远离所述第一导流带或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基于所述第一交点位置、所述第二交点位置、第三交点位置和所述第四交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路口面。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包括辅路汇向主路的汇入模型,在所述汇入模型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为辅路汇向主路时,所述第一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右侧,所述第二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左侧;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导流边的延长线与所述主路的第二边界相交的第一交点位置,所述第一导流边是指所述第一导流带中与所述连接路的夹角最小的边,所述主路的第一边界是指所述主路上靠近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一横切线与所述主路的第二边界相交的第二交点位置,所述第一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一交点位置且与所述主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所述主路的第二边界为所述主路上远离所述第一导流带或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导流带中第二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所述第二导流顶点是指所述第二导流带中最靠近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的分叉位置的顶点;基于所述第二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和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二横切线分别与所述主路的两侧边界相交的第三交点位置和第四交点位置,所述第二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二导流顶点且与所述主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基于所述第一交点位置、所述第二交点位置、第三交点位置和所述第四交点位置,确定所述汇入模型中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一路口面。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包括主路汇向辅路的汇出模型,在所
述汇出模型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为主路汇向辅路时,所述第一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左侧,所述第二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右侧;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导流边的延长线与第三边界相交的第五交点位置,所述第一导流边是指所述第一导流带中与所述连接路的夹角最小的边,所述第三边界是指所述辅路上靠近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辅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三横切线与第四边界相交的第六交点位置,所述第三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五交点位置且与所述第四边界相垂直的线,所述第四边界为所述辅路上远离所述第一导流带或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导流带中第二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所述第二导流顶点是指所述第二导流带中最靠近所述辅路与所述连接路的分叉位置的顶点;基于所述第二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和所述辅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四横切线分别与所述辅路的两侧边界相交的第七交点位置和第八交点位置,所述第四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二导流顶点且与所述辅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基于所述第五交点位置、所述第六交点位置、第七交点位置和所述第八交点位置,确定所述汇出模型中所述辅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二路口面。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包括辅路汇向主路的汇入模型,在所述汇入模型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为辅路汇向主路时,所述第一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右侧,所述第二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左侧;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口面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对象组合,所述对象组合包括主路、辅路、连接所述主路与所述辅路的连接路、位于所述主路与辅路之间且分居所述连接路两侧的第一导流带和第二导流带;根据所述对象组合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识别所述对象组合所属的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根据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一路口面;根据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辅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辅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二路口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包括主路汇向辅路的汇出模型,在所述汇出模型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为主路汇向辅路时,所述第一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左侧,所述第二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右侧;则所述根据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一路口面,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导流带中第一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所述第一导流顶点是指所述第一导流带中最靠近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的分叉位置的顶点;基于所述第一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和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一横切线分别与所述主路的两侧边界相交的第一交点位置和第二交点位置,所述第一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一导流顶点且与所述主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根据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导流边的延长线与所述主路的第一边界相交的第三交点位置,所述第二导流边是指所述第二导流带中与所述连接路的夹角最小的边,所述主路的第一边界是指所述主路上靠近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二横切线与所述主路的第二边界相交的第四交点位置,所述第二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三交点位置且与所述主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所述第二边界为所述主路上远离所述第一导流带或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基于所述第一交点位置、所述第二交点位置、第三交点位置和所述第四交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路口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包括辅路汇向主路的汇入模型,在所述汇入模型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为辅路汇向主路时,所述第一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右侧,所述第二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左侧;则所述根据所述对象组合对应的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一路口面,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导流边的延长线与所述主路的第二边界相交的第一交点位置,所述第一导流边是指所述第一导流带中与所述连接路的夹角最小的边,所述主路的第一边界是指所述主路上靠近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一横切线与所述主路的第二边界相交的第二交点位置,所述第一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一交点位置且与所述主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所述主路的第二边界为所述主路上远离所述第一导流带或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
根据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导流带中第二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所述第二导流顶点是指所述第二导流带中最靠近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的分叉位置的顶点;基于所述第二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和所述主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二横切线分别与所述主路的两侧边界相交的第三交点位置和第四交点位置,所述第二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二导流顶点且与所述主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基于所述第一交点位置、所述第二交点位置、第三交点位置和所述第四交点位置,确定所述汇入模型中所述主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一路口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包括主路汇向辅路的汇出模型,在所述汇出模型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为辅路汇向主路时,所述第一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左侧,所述第二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右侧;则根据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所述第一导流带和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辅路的边界信息,确定所述辅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二路口面,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导流边的延长线与第三边界相交的第五交点位置,所述第一导流边是指所述第一导流带中与所述连接路的夹角最小的边,所述第三边界是指所述辅路上靠近所述第一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辅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三横切线与第四边界相交的第六交点位置,所述第三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五交点位置且与所述第四边界相垂直的线,所述第四边界为所述辅路上远离所述第一导流带或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一侧的边界;根据所述第二导流带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导流带中第二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所述第二导流顶点是指所述第二导流带中最靠近所述辅路与所述连接路的分叉位置的顶点;基于所述第二导流顶点的顶点位置和所述辅路的边界信息,确定第四横切线分别与所述辅路的两侧边界相交的第七交点位置和第八交点位置,所述第四横切线是指通过所述第二导流顶点且与所述辅路的边界相垂直的线;基于所述第五交点位置、所述第六交点位置、第七交点位置和所述第八交点位置,确定所述汇出模型中所述辅路与所述连接路之间的第二路口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辅路出入口模型包括辅路汇向主路的汇入模型,在所述汇入模型中所述连接路的行驶方向为辅路汇向主路时,所述第一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右侧,所述第二导流带位于所述连接路的左侧;则所述根据所述主辅路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